■ 本刊记者_陶红
为加快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保持和提升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竞争优势,9 月12 日,以“数字创新,绿色赋能”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研讨会在嘉兴市王江泾镇召开。会议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当前行业发展形势,聚焦长丝织造产业发展路径,就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此次会议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人民政府主办,是工信部和商务部开展的2023 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系列活动之一。
王江泾镇是中国织造名镇,也是嘉兴市区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征表示,近年来,王江泾镇坚持现代纺织与智能家居双轮驱动,加快推动传统纺织企业智能化改造,打造国际一流的时尚纺织先进制造业集群。2022 年,王江泾镇纺织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115.8 亿元,其中,织造行业产值超86 亿元,印染及后整理行业产值超18.3 亿元,化纤行业产值超11.5 亿元。此次会议在王江泾镇召开,搭建了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政府和企业建立了纽带。
当前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从“跟跑”全面进入“并跑”“领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指出,长丝织造产业是我国纺织工业规模化优势的基础支撑,是全球化优势的重要组成,是智能化优势的重要支撑,是集约化优势的重要体现,不仅是增长最快的纺织产业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整体创新能力不断突破,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端小平强调,中国纺联发布的《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 年)》,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蓝图。长丝织造产业必须自觉融入到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中来,持续推动行业向“科技、时尚、绿色”方向转型。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副处长纵瑞龙指出,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应遵循将扩大市场需求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将创新驱动发展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机结合,将保障基本民生同引领消费升级有机结合,将满足生活消费同服务各领域发展有机结合,将传承传统文化同传播现代时尚有机结合,将提升生产力水平同促进高质量就业有机结合,将巩固国内产业优势同加强国际合作有机结合等七个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加快融合创新。
研讨会为长丝织造产业的技术创新、绿色低碳贡献了智慧力量。
“2023 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内部经济环境稳定。在此背景下,1—7 月我国长丝织造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加,出口数量保持正增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介绍了当前长丝织造行业运行情况、“十四五”以来行业数字创新、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下一步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建议。
对于未来技术创新的方向和工作重点,王加毅指出,一是加强老旧喷水织机改造,积极推广先进技术;二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污水处理厂;四是积极落实双碳目标;五是注重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六是新建长丝织造产业园区地方政府一定要重视和加强纺织企业管理。
会议还邀请了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行业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作专题报告。
近年来,生物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日臻成熟,酶处理工艺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生产工艺,可使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又因无毒无害、用量少、可生物降解、无污染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和介绍了植物蛋白生物酶在纺织绿色加工领域的应用探讨、纺织企业订单生产管理系统等。他表示,植物蛋白生物酶现已广泛应用于循环水处理、纺织加工设备清洁、纺织品洗涤、纺织品水洗处理等领域。
厦门东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陈立清在“长丝织物浆丝工艺研究”报告中指出,经纱在织造生产过程中,受到反复的拉伸、弯曲、摩擦等作用,容易造成起毛断经、开口不清等,导致织造难以顺利进行,同时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因此经纱须通过上浆改善织造性能。他表示,浆纱的目的一是增加纱线的强力,提高纤维的集束性;二是粘附毛羽,提高纱线表面光滑度;三是改善纱线的耐磨性能;四是尽量保持原纱的弹性、断裂伸长和可弯曲性能。他还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对比了单轴上浆机和浆并联合机各自的优缺点。
在题为“复合超仿天然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报告中,浙江昊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郭桥生介绍了行业技术现状、复合超仿天然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开发系列产品及应用、复合纤维开发前景等。他表示,客户和市场需求是所有产品开发的终极目标,复合超仿天然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克服了传统天然纤维的固有缺陷,还具有独特的外观视觉效果。该技术的关键点包括:原料及组分选择、前纺喷丝板设计、后纺加工工艺及设备改进。
在短短一天的研讨会上,共有十余位领导、专家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可谓干货满满,为长丝织造产业的技术创新、绿色低碳贡献了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