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济南

2023-11-03 02:27:04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
中国生态文明 2023年5期
关键词:济南市文明绿色

□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 刘强 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 于海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山东,对山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2021年10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光增色”。济南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强化政治担当,保持战略定力,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黄河穿城而过

一、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体系

济南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关键工作,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工作模式和推进措施。

强化统筹设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强省会”写入五年目标,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列为十个“走在前、开新局”的重点任务之一。2023年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项目突破年”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将“生态环境美”纳入“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目标,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持续用力。

构建“大生态”格局。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市直主要部门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市生态环境委员会,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区县均参照市级组织架构成立生态环境委员会。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等落地见效。推动环境监管从生态环境部门“单打独斗”变为多部门“握指成拳”。

完善制度配套。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管改革,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系统制定、修订生态环境领域法规政策标准。深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落实完善排污许可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更加严密。

坚持数字赋能。深入推进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开发应用,提升生态环境精准监管能力、科学决策分析能力、数据资源共享能力、综合政务服务能力。积极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部、省、市三级联手共建智慧生态黄河示范项目,目前已与黄河流域九省区互动联动,整合监控视频1.7万路、汇聚生态环境数据82 亿条,实现黄河流域68 个重点城市大气质量状况和114 个干支流断面水质的自动实时监测,从空气、水体、生物等多维度构建了从三江源到入海口的生态环境云图,为环境状况综合研判、环境问题追因溯源、环境风险预测预警提供数字化支撑。

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近年来,济南市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系统推进治企、压能、减煤、降尘、控车、增绿等各项工作,下大气力改善提升空气质量。2022 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达到历史最优,综合指数排名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提升。与“大气十条元年”2013年相比,PM2.5浓度下降64.4%,优良天数增加115.5%,重污染天数减少97.1%,综合指数在全国168 个重点城市排名较2019 年提升26 个位次。2023 年1-8 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6 微克/立方米,继续保持同期最好监测纪录。

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协同共治,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国控、省控、市控河流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3 年保持100%达标,重点泉群连续20 年保持喷涌。充分发挥在线监控、跨区联动、专家会诊作用,及时发现并处置水污染隐患。坚持分区管控、分类管理,通过“查、测、溯、治”,全面建立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一张图”。2318 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94 处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深度治理,流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守牢土壤环境质量底线。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无重大环境事件发生。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扎实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以加快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创建为契机,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饮用水工程,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截至2022 年年底,成功创建5 个国家级和1 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 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省生态文明强县。成为国家“无废城市”,先后入选低碳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碳监测评估城市3 个国家试点,在全国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中获得最高一档“优良”等次。

三、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近年来,济南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两轮“四减四增”行动,加快调整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等结构,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聚力提升产业能级、优化产业结构、强化项目支撑。累计搬迁改造、关停腾退老工业区企业80 余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9 家。截至2022 年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56%,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60%以上,“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9%,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7%,跃居2022 全国数字经济城市排名第6 位。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 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 个、省特色产业集群2 个,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5G 智慧园区建设工程项目获批建设。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十四五”以来,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9.7%,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23 年6 月底,济南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达360.69 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容量的30.75%。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以电气化铁路、节能环保船舶为主的中长途货运系统和以低排放车、新能源车为主的短途货运系统。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继续推进德商铁路、莱临高铁等谋划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形成“米字型”高铁网。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23年第一季度比2019 年同期增长1193.2%。倡导绿色出行,2022年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2.64%,荣获国家“绿色出行创建城市”称号。积极打造河海联运新通道,2023 年7 月,小清河全线首次空载试航圆满完成,济南实现通江达海,开启河海水路运输直达新时代。

优化调整农业投入结构。深入推进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农业结构迈向精细化、资源化、无害化。2022 年,济南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累计完成73.5 万亩,有机肥使用量30.43 万吨,配方肥施用面积达369.29 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降低5.2%、11.9%,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回收废旧农膜5100 吨、农药包装废弃物1400 吨,回收率均超过90%。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维持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四、精心打造山清水秀生态格局

济南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擦亮“山泉湖河城”的生态底色。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40.06 平方千米。强化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建成28家省级以上绿色矿山,实现“矿山变青山,矿区变景区”。完成山体修复及绿化提升140 座,建成开放山体公园73 处,基本实现城区山体绿化全覆盖和城外山体可视范围全绿化。加快构建济南黄河绿色生态廊道,提升沿黄防护林带10181 亩,构建错落有致、季相分明、绿色低碳的黄河沿线生态屏障。

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台《济南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1-2030 年)》,开展济南市千佛山-龙洞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加快济南市生物多样性观测站项目建设,全市生物监测网络初具规模。强化鸟类栖息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建设鸟类保护站4 处、恢复营造水禽栖息鸟岛18 处,黄河沿岸鸟类由130 种增加至140余种。水生态体系逐步提升,小清河济南段水生生物种类由2016年的73 种增加到2022 年的218种,中华鳑鲏种群时隔60 多年再次大量涌现。

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荒山绿化、森林抚育,截至2022 年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66%。积极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5 处、省级湿地公园10 处,湿地面积达到391.07 公顷,建成500平方米以上公园1141 个,实现居民“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在第19 届国际花园城市全球总决赛中荣获“国际花园城市”金奖。

迈入新阶段,奋进新征程,济南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山东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济南市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分析仪器(2021年3期)2021-12-03 16:25:32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漫说文明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分析仪器(2020年2期)2020-05-21 10:38:12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基于GIS的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分析
河南科技(2015年15期)2015-03-11 16:25:54
济南市工程咨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