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舒捷 李佳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当今的展览形式是由最初的博览会嬗递而来,从历史角度纵向考察,展览一直是承载着时代语境的媒介,其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不仅体现设计师和策展人的个人理念,还通过多样的展示形式和表达方式向观众讲述时代的故事。而“叙事”作为文学领域的一种常用手法,通过对故事的描述增强读者的感染力,这与展示空间设计中传递展览主题及展品思想、文化的需求不谋而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展览所要传达的理念,是对文学叙事形式的一种借鉴。观众不需要亲历故事,也能够感受到空间中蕴含的情节,叙事形式使展览成为一个叙事性空间,从而激发了观众对展品的共鸣[1]。
1929 年6 月在杭州举办的首届西湖博览会是中国自南洋劝业会后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展览会,西湖博览会享有世界级博览会的盛誉,同时也开创了中国近代展览史上第一次以“博览会”命名的先河。此次博览会孕育于经济发展良好、社会安定的浙江省省会杭州,为纪念北伐胜利,推动“提倡国货”“振兴实业”的口号而展开筹备。本届西湖博览会共设8馆2所和3个陈列处,8 馆分别是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教育馆、农业馆、卫生馆、丝绸馆和工业馆,2 所为特种陈列所和参考陈列所。西湖博览会的举办不仅只是为了商品的展销,更具“争促物产之改良,谋实业之发达”,刺激工商业之间的竞争,彰显中国政治、经济及文化实力之意[2]。因此,西湖博览会是20世纪初期中国物质生产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在此次展览会的促进下,江浙一带的实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改善了地域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水平。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进步,人们愈发注重精神生活的发展,愈发强调如何感受展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所经历的故事。作为公共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展馆建筑,其功能以及形式也变得更具丰赡性。在社会生产生活的不断演变中,展馆不再只是陈列展品的道具,还能够通过建筑独有的语言讲述展品故事,成为叙事的媒介。其围绕着展览的文化、思想进行装饰元素和建筑形式的塑造,提升外部空间的活力,增添空间所体现出的吸引力,表现空间整体的开放性,使展示空间与展品的精神内核相链接。
构成展览的建筑群在作为陈列展品场所的同时,也在通过其极具特色的装饰特征和文化底蕴成为叙述故事的媒介。西湖博览会各馆所入口是由此次展会的设计师刘既漂设计,他的设计风格受到欧洲“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他通过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变形或简化后的中国古典元素,从而营构出能体现中华民族个性的艺术[3]。在20 世纪20年代,江浙地区丝绸业发展尤其兴盛,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和骄傲,于是在西湖博览会中特设丝绸馆,在丝绸馆的大门入口处,见图1,将丝绸元素进行抽象化表达,运用柔和的曲线和圆滑的字体形象设计,使观者能够通过视觉感受到丝绸柔软丝滑的质地。将展览文化经过视觉转译运用于建筑形态,观众在还未真正踏入展馆对展品进行参观和了解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自我对展览内容的认知,这便是叙事性理念在展览空间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叙事性理念在中国早期展示设计中建构的外化显现。
图1 丝绸馆大门
西湖博览会的展馆选址以里西湖孤山一代为范围,大多是利用会址附近原本存在的旧有建筑和场地进行改造,使得展馆建筑本身就是具有文化底蕴的载体。其中革命纪念馆选址于当时的平湖秋月、唐庄和浙军克复金陵阵亡将士墓等处,使人们在参观时能够瞻仰和缅怀革命烈士[4]。浙军克复金陵阵亡将士墓是为纪念和安葬在武昌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兴建的,将其选取为革命纪念馆的展馆,建筑本身与展馆主题所纪念的革命历史相关,再将革命纪念文物进行展陈,陈列先烈遗像、遗著、遗墨,辛亥革命的各种珍闻、宣言,展示历次农工商民运动以及青年妇女运动等,表达革命的主题。展馆使观众在置身其中时产生对真实革命历史情境的想象,见图3。
图3 革命纪念馆
而工业馆作为此次博览会中唯一新建的展馆建筑,也是西湖博览会中唯一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建筑,体现出工业在以“奖励实业”为宗旨的西湖博览会中的重要地位,展馆后来被改造为西湖博览会博物馆。工业馆建筑坐北朝南,呈“回”字形,是中国最早的展馆建筑。工业馆的建筑设计表现出一种工厂风格,使观众走入展馆就仿佛置身于一座偌大的工厂,可以参观琳琅满目的工业和机械制品。展馆建筑的设计与策划体现出建筑为故事的载体,通过营造氛围构成一定的想象空间,又通过想象空间更加真切地向观者叙述历史故事和人物的精神内涵,见图4。
图4 工业馆大门
展览的建筑或室内空间本身不具备讲述故事的能力,所以在展示空间设计中想要实现故事的表达就要利用其他能够向观众传达信息的媒介或传递信息的事物。在展示设计中,构成展览的要素分别有“展示空间”“展品”和“展陈形式”,而整场展览都是依赖展品衍生而来,展品是展示设计环节中最重要的叙事媒介之一[5]。设计师综合展览主题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表现以及情节的编排,从而营造出富有故事性的展示空间,经由展品的表达,得以向观众传递理念,讲述故事。
展览的内部空间是对策展主题进行意义建构和故事表达的重要媒介。设计师用个人语境将故事的内容逻辑串联表达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使观者在进入内部空间时自然而然地融入故事讲述的背景中,在参观展览时像听故事般更加深刻地了解展品所蕴藏的理念,使展品的故事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纳。
叙事表达可以依托文字或语言而进行,展示空间本身不具备讲述故事的功能,但在营造故事氛围的过程中,策展人可以运用其内部空间这一媒介呈现视听的叙事表达。在当今的展示设计中,由于科技的进步,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型等多样的形式营造空间叙事的场所,使故事视听化、形象化。在这样的形式中更能传达展览的主题情感,同时引发观者更深的思考。
而在西湖博览会的宣传工作中,除了视觉形象系统的设计和宣传册、宣传标语的大幅张贴,还进行了采访演讲等口头宣传活动。为了配合博览会的宣传,《西湖博览会日报》报道了博览会会务的相关新闻,传播了博览会的内容和宗旨。在博览会开幕后,又进行了宣传小册或传单的分发,同时还邀请名人宣讲,效果颇佳,因此西湖博览会名噪一时。前往会场实地观摩演讲的有蔡元培、戴季陶等各界名流,他们以个人独特的见解和精辟的叙述,加之以展品的辅助,形成了双重感官的叙事形式。在这样的表达形式下,西湖博览会的宗旨和主题内容得以形成更加深刻的烙印,也更加有力地支撑了展览的空间叙事。通过多感官体验使人与外界事物发生联系,体验周围丰富而真实的环境。
最初的展览本质只是展示商品和历史藏品的舞台,各类物品死板统一地陈列其中,缺乏创新性和特定的主题,使得观者在参观时大多只停留在表象,对展品所涉及的知识、文化及历史背景都没有深入了解,没能使展览有更深远的影响。虽然这种“摆与看”的陈列形式有利于陈列品的保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交流[6]。这一形式在此次博览会中也被广泛采用,如工业馆展陈机械化学、电子电力等物品数万件,其基本采用封闭式陈列,见图5,但也有例如丝绸馆等展馆体现出对互动性和叙事性的重视,见图6,丝绸馆服饰部内设置了模范结婚礼堂,通过情景营造的展陈方式将结婚场景呈现于展示空间中,将展品融入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和氛围中,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图5 工业馆内部陈列
图6 丝绸馆服饰部内的模范结婚礼堂
展示活动通过自己的独特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多样的展示方式向观者讲故事,用形象化的内容,努力吸引观众积极地融入到展示空间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叙事性理念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展览为教育和文化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其也是人们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建筑空间没有“语言”要素,展示空间无法像人一样来通过语言或文字进行表达,但可以通过色彩、材质和空间形态等形式激发观众与共鸣,从而成为一个叙事性空间。展示空间不仅是一个具备实用性的场地,更是一个充满深意和故事情节的舞台,是故事表达的发生地,其应该能将隐藏在展品背后的故事显现出来,为展品提供恰当的媒介,将想要表达的思想传达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