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联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及对胆红素和心肌酶谱的影响

2023-11-03 03:50柴为华
药品评价 2023年7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胆红素

柴为华

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胆红素在体内堆积而引发[1]。新生儿黄疸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生理性与病理性,其中生理性黄疸多为一过性,基本可自行消退,无需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可导致患儿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2-3]。为改善新生儿黄疸患儿预后,应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当前临床通常采用蓝光照射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旨在利用一定波长的蓝光进行照射,使得患儿机体内脂溶性胆红素变为水溶性,以便于经尿液、胆汁代谢胆红素,进而达到降低机体胆红素水平的目的。但蓝光照射过程中,存在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影响整体疗效,难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4-5]。由于肛肠循环分泌产生的胆红素难以在无菌状态下的肠道中被分解、排出体外,为进一步提升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通过补充活菌的方式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6-7]。本研究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71 例,观察益生菌与间歇性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1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 例、对照组35 例。本研究已通过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9∶17;日龄(7.22±1.56)d,日龄范围3~11 d;是否足月:是30 例,否6 例;体质量(3.22±0.36)kg,体质量范围2.7~4.3 kg。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8∶17;日龄(7.20±1.58)d,日龄范围3~12 d;是否足月:是29 例,否6 例;体质量(3.24±0.35)kg,体质量范围2.6~4.3 kg。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纳排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8];患儿近亲属均知悉并同意本研究;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2)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对研究药物过敏;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1.3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包含保暖、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对照组予以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双面蓝光箱(江苏德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型号:11,苏械注准20182260098)进行照射治疗,设置箱内温度30~32 ℃,相对湿度55%~65%,首先协助患儿取平卧体位,使用遮光罩遮住患儿眼部与会阴部,控制蓝光波长在427~475 nm,持续照射3~6 h 后,暂停2~4 h,每天照射2 次;4 d 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对于哭闹严重的患儿,予以适当镇静药物;照射结束后对患儿全身皮肤进行检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105,规格:1 g),用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每次0.5 g,每天2 次。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康复相关指标、胆红素水平、心肌酶谱水平及不良反应。(1)康复相关指标,对比两组黄疸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2)胆红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指标水平,包含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总胆红素(TBIL),分别于上午喂哺前取患儿空腹股静脉血3 mL,离心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3)心肌酶谱,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包含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同样取股静脉血离心后进行测定。(4)不良反应,对比两组腹泻、发热、皮疹、脱水及呕吐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相关指标

观察组黄疸消退、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相关指标对比()d

表1 两组康复相关指标对比()d

2.2 胆红素指标水平

两组治疗前胆红素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DBIL、IBIL 及TBIL 水平均较低(P<0.001)。见表2。

表2 两组胆红素指标水平对比()μmol/L

表2 两组胆红素指标水平对比()μmol/L

2.3 心肌酶谱指标水平

两组治疗前心肌酶谱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对比()U/L

表3 两组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对比()U/L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生多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及肠道等对胆红素的代谢及排除障碍有关[9-11]。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全,一旦血清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突破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给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出现智力伤害,甚至可导致死亡。密切监护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时予以有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光照疗法属于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见方法,蓝光可与皮肤中的胆红素发生化学反应,将未结合的胆红素分解成水溶性异物体,以便于血清胆红素经肝脏、肠道等代谢、排出,进而降低血清胆红素,促进黄疸消退[12-14]。由于蓝光照射容易降低患儿的免疫功能,皮肤损伤风险较高,故而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采取间歇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尽可能减少光照损害。但单一应用蓝光照射仍难以满足患儿的治疗需求,为提升临床疗效,应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治疗措施[15-17]。结果显示,观察组黄疸消退、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TBIL、IBIL及D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予以益生菌与间歇性蓝光照射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新生儿的胆红素肛肠循环过程中,肠腔内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性胆红素转化为未结合胆红素,如肠道功能未能有效建立,可使得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与吸收增加,进而引起黄疸。益生菌是加快新生儿肠道系统功能建立的有效药物,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较为常见,由3种活性菌组成,可促进肠道酸性环境的形成[18-19]。将其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中,口服进入肠道后,可直接补充肠道内的有益菌,并促进其在肠道内定植,改善肠道内原有的菌群环境,降低肠道内pH 值,抑制葡萄糖醛酸苷酶活动,抑制结合胆红素分解,并促进其还原的尿胆原及其氧化产物,以便于经尿液、粪便等排出体外,进而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目的。

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具有嗜脂特性,可与脂膜结合形成磷脂复合物,改变膜通透性,引发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心肌酶谱的变化[20]。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益生菌联合间歇性蓝光照射能够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分析其原因在于,间歇性蓝光照射可促进浅表皮层组织内含有的胆红素发生转化,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胆红素水平,联合益生菌建立患儿肠道功能,可促进肠蠕动,抑制胆红素分解并促进其排出体外,进一步降低机体胆红素水平,进而利于改善患儿胆红素堆积所致的心肌损伤,改善心肌酶谱水平。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说明在间歇性蓝光照射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改善患儿胃肠功能,减少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还有利于加快患儿机体合成所需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增强机体抵抗力,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将益生菌与间歇性蓝光照射联合应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可有效降低其机体胆红素水平,加快病情恢复速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在应用间歇性蓝光照射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其胆红素与心肌酶谱水平,促进黄疸症状消退,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