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背景下冰雪运动创伤的特点及预防康复

2023-11-03 23:56杨筱瑶王春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冰雪髋关节部位

杨筱瑶 王春程

冬奥会是最高端的国际综合性冬季项目赛会,每4年举办一届,1924年在法国夏慕尼举办了第一届冬奥会。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取得了金牌榜第三的历史性佳绩,并且使冰雪运动在全国得到了进一步普及,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完成了在申奥过程中提出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目标[1]。自2015年北京申奥成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日渐高涨,参与人数超过3亿。冰雪运动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较大的难度,要求运动员同时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力量,而且对冰雪运动场地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冰雪运动常常会引发运动损伤[2-3]。为使从事冰雪运动的人员减少损伤,提升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安全性,本文就常见冰雪运动创伤的特点和预防康复做出分析。

1 冰雪运动项目的分类

常见的冰上运动项目主要包括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雪上运动项目主要包括高山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单板滑雪、无舵雪橇、有舵雪橇等。

2 冰雪运动项目损伤的常见部位和特点

冰雪运动项目存在技术多、难度大、速度快、临场复杂情况多等特点,因此挫扭伤、摔伤、撞伤等较为常见。且冰雪运动使运动员长时间处在低温环境,肌肉易僵化,鼻子、耳朵、手指、脚趾等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也易因血流量减少、组织缺氧而使细胞受到损伤。运动员在常年训练过程中,局部负荷大,损伤多存在于下肢或腰脊部位,但上肢关节损伤也很常见[4-5]。

2.1 膝关节

滑雪运动时膝关节根据地形高低变化或方向转变,会进行弯曲、直立、左右转向的调整,韧带是膝关节维持稳定的主要结构,韧带长时间拉伸或受力容易发生损伤。冰上运动时膝关节是发力跳跃的重要受力关节之一,常因起跳过猛或慢性劳损引起损伤。运动时膝部着地摔倒也是常见的损伤原因。冰雪运动造成的膝关节损伤部位主要在韧带、半月板或髌骨等。

2.2 髋关节和骶髂关节

髋关节和骶髂关节的损伤常见于花样滑冰和冰球运动。花样滑冰运动常需要髋关节全范围或超范围活动,在加速、减速、转向、落地等动作中,髋关节会承受很大的扭转或撞击,易发生髋关节撞击或髋关节不稳定;而运动中所需的爆发力,也常引起髋关节周围肌肉拉伤;花样滑冰或冰舞运动动作多为不对称性动作,肢体力量发力不均衡也会引起髋关节、骶髂关节及周围肌肉疼痛。在冰球运动中,常有反复屈髋或旋转动作,可引起髋关节急慢性损伤;在运滑行过程中如果突然转向或加速,可能造成髂腰肌和内收肌过度使用而引起损伤;运动中的直接撞击,则可造成骨盆或髂棘滑囊的急性损伤。

2.3 足踝部损伤

足踝部是冰上运动常见的损伤部位,踝关节血管和肌肉分布较少,易疲劳,因此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十分常见[6]。滑冰、冰球运动员的冰鞋是由多层硬质皮革制成,在竞技过程中,如出现鞋带固定不当的情况,可引起胫骨前肌、伸肌支撑带和踇长伸肌腱周围过度受压,引发慢性炎症。花样滑冰运动的冰鞋后根部被垫高,使运动员足踝部处于长时间的轻度跖屈位,足趾部紧张,在跳跃、落地的过程中会承受很大力量的冲击,常引起第一、二跖骨的疲劳性骨折和肌腱腱病,形成锤状趾特征;高速旋转动作落地常引起踝关节扭伤;反复跳跃则易造成跟腱腱病。

2.4 腰部损伤

腰部在转向或加速时常出现因急性扭闪或过度牵拉引起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小关节错位或肌纤维断裂等。很多冰雪运动都使腰部处于屈曲位,常出现慢性劳损,严重者可出现腰间盘突出。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也常出现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第三腰椎横突压痛和酸胀痛[7]。

2.5 肩关节

肩关节也是冰雪运动常见的损伤部位,在冰球运动时,常可遇到撞击事件,上肢直接触地可引起肩锁关节损伤,而来自后方的直接暴力常可引起肩关节脱位。在双人花样滑冰或双人冰舞中,托举动作造常会造成肩袖损伤或肱二头肌肌腱炎。在滑雪运动或冰球运动中,上肢长时间操作雪杖或冰球杆可引起慢性劳损。

2.6 骨折

高山滑雪的肱骨近端骨折、锁骨骨折,抓握雪杖同时撑地造成的第一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断裂伴撕脱骨折是高山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的特征性损伤,被称为滑雪者拇指。摔伤所致上肢支撑损伤,以桡骨远端骨折和舟骨骨折多见。

2.7 慢性损伤

竞技类运动为保持状态、提升成绩,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反复动作,普遍有慢性损伤。冰雪运动常需维持屈膝、屈髋、弯腰等动作,因此易导致膝关节、骶髂关节紊乱、疼痛和腰背痛等慢性损伤。上肢慢性损伤也较为常见,如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运动的摆臂动作,冰壶运动的扫冰、投壶动作等[8],常引起肩关节、腕关节慢性损伤。

2.8 冰刀割伤或撞击伤

冰上运动的冰刀刀刃锋利,虽有护具保护,但在高速运动、旋转、摔倒时,常发生被冰刀割伤的情况。冰雪运动具有高速运动,转向频繁,跳跃、落地的特点,与其他运动员或物体发生碰撞的风险很高,易引起撞击伤,如骨折、脑震荡、颌面部位损伤等[9-10]。

3 损伤原因

3.1 专业运动员

专业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系统的训练方式,因此场地、个人准备因素引起的损伤较为少见,常见损伤原因多为以下几点。

3.1.1 常年高强度训练

专业运动员长期进行高强度训练,身体负荷过大,不能得到充分休息,久而久之易引起腰部、膝部、足踝部等部位的慢性劳损[11]。高强度运动产生的乳酸大量在肌肉堆积,使肌肉疲劳、延展性和协调性下降,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增加受伤概率。

3.1.2 比赛时的对抗性伤害

短道速滑或冰球等运动具有明显的竞争和对抗性,易造成急性损伤[12]。短道速滑运动中,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就需要争取有利的滑行道次,在超越对手时,也会出现竞争情况。短道速滑赛道空间有限,运动员滑行速度快,如出现身体碰撞,运动员常因不容易控制身体平衡而发生摔伤、擦伤、扭伤甚至骨折等。

3.1.3 竞技难度增加引起的损伤

近年来,冰雪运动发展迅速,各国运动员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为取得更好的竞技成绩,项目运动难度普遍加大,从而导致训练或比赛中因完成高难度动作而受到急性损伤。

3.2 业余运动员

与专业运动员相比,业余运动员的运动技术难度和运动激烈程度普遍不高,受损伤的严重程度也相对较低[13],以撞伤、擦伤、扭伤等为主。但同时业余运动员常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常使自身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3.2.1 热身运动不到位

冰雪运动是低温环境的体育运动,在缺乏有效保暖的情况下易出现冻伤。肌肉在低温状态下紧张度较高、黏滞性较大,较易疲劳,关节灵活性受低温影响也会降低,而心肺的适应状态、循环血量也会有较大变化。因此运动前应进行拉伸、跑、跳等热身运动。而业余运动员常忽视此项内容,因肌肉僵硬、身体不协调等原因造成损伤。

3.2.2 技术动作错误或动作完成不到位

冰雪运动技术动作比较复杂,业余运动员未经系统训练,其自身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都有欠缺,而对动作技术要领的掌握也不到位。不规范的技术动作不仅不能提高技术水平,还会对相应肌肉、韧带等造成伤害。

3.2.3 不按要求佩戴护具,防护措施不到位

齐全的护具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但业余运动员往往欠缺此种意识,防护意识堪忧。在无人看管的公共冰场,训练、健身人员较多,缺乏较好的运动秩序,常因拥挤、碰撞、摔倒或器具伤人而引起损伤;如不能正确佩戴护具,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另外,未经专业训练的业余运动员往往不具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能在遇到事故时做出保护性动作。

3.2.4 运动场地条件不好,运动器械损坏

冰雪运动是在快速、多变的环境下进行,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为严格,业余运动员运动时的冰面、雪面等常不平整,没有专业人员清理、修复,在高速运动时会引起摔伤、扭伤等。业余运动员在运动前对冰鞋、雪板、护具等器械检查往往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更换、修复,这也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可能。有些业余运动员,穿戴大小不合适的冰鞋、雪鞋,更是增加了损伤风险。

4 损伤预防

4.1 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准备活动,保持充沛精力,适应冰雪运动

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使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相关肌肉充分动员,并处于兴奋状态。在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整理活动,有利于疲劳的恢复,避免因长期疲劳积累引起的肌肉、韧带慢性劳损。因冰雪运动多有加速、转向等动作,易对下肢关节、肌肉、韧带造成损伤,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注意加强下肢肌肉群的训练,提高力量。

4.2 稳定心态,掌握运动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运动员要以平稳的心态参加训练和比赛,不能一味追求高强度的训练,运动量过大不仅不能起到提升训练效果的作用,还可能使运动员因体能消耗过大状态而处于疲劳状态,破坏运动平衡[14]。不要在没有具备良好技术水平时急于挑战难度高的技术动作。应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运动强度,提升运动员兴奋性,才能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提升竞技水平。有较高的速度,如发生撞击、摔倒等意外,合理护膝、雪镜、头盔等佩戴防护用具可对人体进行有效保护,分散撞击产生的能力,减轻损伤的严重程度。对于大型比赛场地和专业运动场地应配置一定的专业医疗保障[15]或者专业的冰雪巡逻队等[16]。

4.3 加强安全保障体系

尽量在正规、有人管理的场地进行冰雪运动,避免因场地不平整或杂物过多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冰雪运动常具

5 损伤康复

5.1 机体软组织急性损伤期宜采用RICE方法进行治疗

(1)rest(休息):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部位受力、承重,以防加重损伤或引起出血等,也可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2)ice(冰敷):用纱布包裹冰块敷于受伤部位,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但要注意冰敷的时间,避免低温冻伤。

(3)compression(加压包扎):对受伤部位加压包扎可有效止血,避免血肿形成,促进伤口愈合。但力度要适中,力度过轻效果不佳,力度过大会影响血液循环,严重情况会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等。

(4)elevation(抬高患肢):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静脉压力、减轻水肿和疼痛。

5.2 慢性劳损为主的损伤

(1)采取常规镇痛、消炎,针灸、按摩等中医康复疗法可对损伤有一定恢复效果。

(2)加强体能训练,提升核心肌肉的力量。在后期康复过程中要加强肌肉训练,可利用沙袋、哑铃、弹力带等器具[17],通过拉伸、力量训练,提高肌肉的耐力和柔韧性,对关节、韧带等进行保护[18]。

5.3 骨折、关节脱位等急性严重损伤

(1)如在摔倒或者冲撞后听到碎骨声,或出现受伤部位有明显压痛、骨擦音、骨擦感时,应充分考虑有骨折情况发生,不可随意移动患者,否则骨折断裂处可刺穿皮肤产生二次伤害。应用木板、绷带等将骨折上下端夹紧、固定,使伤处不能活动,同时抬高患肢、并给予冷敷。

(2)如关节部出现剧烈疼痛、功能丧失等情况,应高度怀疑有关节脱位。伤后要立即用夹板或绷带在脱位姿势不变的情况下固定关节,防止移动造成的二次损伤[19]。

(3)在初步处理之后,及时送往医院进行下一步诊治。

5.4 冻伤的急救

在从事冰雪运动时,环境温度普遍较低,而运动员普遍穿着较少。在低温情况下,血管收缩,末梢部位血液循环不畅,这就常易出现低温冻伤。切忌用热水浸泡或用火烤冻伤部位,避免受损血管突然遇热膨胀,导致体液失衡,加剧肿胀、溃疡等症状。可用40℃左右温水浸泡冻伤部位,或就地取材,用雪揉搓患部,待皮肤发热、发红后,外敷冻疮膏[20]。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民众开展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也日益增加;但与传统冬季运动项目强国相比,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设施设备、群众基础以及运动水平都有较大差距。本文对冰雪运动创伤的特点及预防康复对策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提高冰雪项目运动员和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知识水平,以便有效规避可能引起损伤的因素,出现损伤后也可以结合项目和损伤特点进行及时、合理的诊治,最大程度保障冰雪运动的安全。

猜你喜欢
冰雪髋关节部位
髋关节活动范围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