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清琳
音乐核心素养可以视为在音乐课程中获取的,对学生的当下学习以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能力。由此可见,音乐核心素养可以反映出音乐学科的核心育人价值。从学科特征来看,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所以相对教师的直接讲授,学生对音乐的主观体验与感受往往更有利于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逐渐表现出来。为了改进音乐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尝试依据教学内容提供真实的情境以及独立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以及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优化与满足。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引领下不断摸索音乐教学的组织方法,以此逐步构建高品质的音乐课堂,进而推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看,在长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
第一,音乐课程目标的定位存在片面性。在以往的初中音乐课程中,教师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有时并不准确。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师过多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歌唱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师通常比较重视学生对基础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巧的掌握,而对其他层面音乐素养的培养则存在一定的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第二,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不突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音乐课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师产生的影响比较深刻,所以“灌输式”教学现象在音乐课程中依然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牢牢掌握着音乐课堂的主动权,而学生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则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受此影响,很难使学生深入参与音乐活动当中,从而导致学生的音乐体验被弱化。
第三,音乐课程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对音乐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师需要不断摸索契合音乐课程特点以及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但在以往的音乐课程中,教师通常会利用语言讲授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并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介绍。实际效果表明,过多采用这种方法,很难真正体现出音乐学科自身的优势以及特色。同时,这种方法很难增强音乐课程的趣味性,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枯燥。长此以往,容易阻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参与。
第四,音乐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在音乐课程中,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教学内容来看,音乐课堂中的音乐作品主要源于教材,教师有时会忽视课程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所以无法有效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另一方面,从学习空间来看,音乐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中,学生无法获得充足的音乐学习时间。
第五,评价机制有待改进。一方面,教师对音乐课程中的评价环节存在一定的忽视,错误认为音乐学习中无须进行总结与反思。另一方面,在现有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采用的评价方法过于简略。受此影响,评价环节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也难以从音乐课堂中梳理出有益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阻碍。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落实。“立德树人”是当前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根本教育任务,需要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而音乐作为一门具有人文性特征的学科,更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载体。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欣赏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引导学生挖掘音乐作品中优秀人物的事迹以及音乐作品蕴含的健康的思想感情,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音乐作品也是了解一定社会背景的渠道,所以在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以及事物发展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第二,有利于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初中音乐课程中,仅仅依靠以往单一的语言讲述方法很难落实最终的教育目标。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摸索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帮助学生转变音乐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当中。利用这些活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而且有利于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强化音乐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音乐是一门美育学科,而初中阶段则是学生审美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知是一项重要内容。与常规的音乐教学相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音乐教学强调要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美进行深入的挖掘,并且指出要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美的表现与创造。利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强化音乐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优化学生的审美态度。
第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对初中音乐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组织者,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教师要根据音乐核心素养的要求调整教学观念,进一步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逐步实现发展。
为了在初中音乐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遵循以下几种恰当的原则。
第一,生本性原则。顾名思义,这一原则强调在初中音乐课程中要注重“以生为本”。在这一原则引领下,教师组织音乐活动时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要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探索空间,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音乐课程中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并保护学生的个性,从而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开放性原则。在核心素养发展导向下的初中音乐课程中,教师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同时,要将引导学生形成开放性的音乐视野作为目标之一。基于开放性原则的要求,教师组织音乐活动时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此外,要适当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展示自己的平台。
第三,启发性原则。在初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组织音乐教学时应遵循启发性原则,适时介入音乐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第四,渐进性原则。音乐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基于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应遵循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音乐素养的变化及时改进教学策略。这样能够引导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
在教学全过程中,目标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无论以任何教学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活动,都需要设置恰当的目标,以此来避免使教学过程出现混乱。因此,在初中音乐课程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首要环节就是要设置与课程内容匹配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万马奔腾》时,这是一首欣赏曲目,内容为马头琴独奏曲。结合课程内容,笔者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了目标的设置:第一,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对马头琴的音色进行辨别,使学生了解分段欣赏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第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欣赏、体验等多种音乐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第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蒙古族乐曲的风格以及魅力,并以此为基础使学生乐于欣赏蒙古族音乐,激发学生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的意愿。借助上述目标,突出了本课内容的重点,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无疑是重要因素。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活动时,其思维往往更加活跃。相反,若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不良情绪,则容易削弱学习效果。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进行体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学习起始阶段感受到音乐课程内容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例如,在教学《穿越竹林》时,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本课需要引导学生对经典影视音乐进行欣赏,从而使学生的审美修养得到提高。从课程内容来看,本课的音乐作品出自电影《卧虎藏龙》。不难发现,影视作品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新课导入时,笔者没有直接进行音乐作品的介绍,而是利用电影片段进行了课堂情境的创设,以此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借助精彩的影视片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笔者融入了这部电影的音乐元素,从而更加自然地完成了新课内容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究音乐作品的意愿。由此可见,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利用恰当的方式创设课堂情境是有效的方法。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遵循升本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音乐欣赏与探究活动。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
例如,在《穿越竹林》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此,可以让学生结合影视片段完整聆听音乐作品。同时,为了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教师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如:①在这段音乐中,每种乐器出现之后,你的感受或者情绪分别是怎样的?②整段音乐构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③结合自己的音乐感受,你认为音乐在影视场景中有怎样的作用与功能?④你认为乐、诗、画是怎样结合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⑤在影视作品中,音乐对人物性格的凸显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了音乐的欣赏,在初步获得一定的音乐感受之后,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经历了感知音乐作品的过程,并使学生在音乐体验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了新的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音乐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的理解与感知。这里所指的“感知”,除了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艺术特征,还包括对音乐作品文化内容的挖掘。不难理解,音乐可以视为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音乐作品往往与社会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提炼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元素。
例如,在教学《故乡的云》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文化理解,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歌手文章是一名印尼华侨,并辗转于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多年的漂泊让他没有归属感,并且使其渴望回归祖国。在他从事音乐工作之后,谭健常与小轩夫妇感受到了文章作为海外游子的真切心绪,也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感受,于是便为他量身创作了《故乡的云》这首歌曲。通过对创作背景的介绍,学生明白了这首歌表现出了中华儿女骨肉相连的亲情,也感受到了演唱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难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在了解这首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更加强烈的感受,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一思想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课程内容缺少拓展与延伸是以往初中音乐课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带来的直接影响,容易使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视野被禁锢。为此,教师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并引导学生将相关的音乐内容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
在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中,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第一,引导学生对具有相似之处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欣赏。比如,同样在《穿越竹林》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场景音乐的认识,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卧虎藏龙》中的《夜斗》。这同样是一段场景音乐。将这段音乐和《穿越竹林》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场景音乐的作用。第二,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特色的作品进行对比。比如,在《万马奔腾》教学中,这是一首马头琴独奏曲,而马头琴则是蒙古族有代表性的乐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其他国家和民族独具特色的乐器,并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受不同音乐文化的魅力。
在音乐核心素养中,审美感知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教师可以运用跨学科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审美创造与表达。利用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例如,美术与音乐同样是一门美育课程。在音乐学习中,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美术创作方法进行审美表达。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往往可以营造独特的意境和音乐形象,所以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会在头脑中产生一些想象的画面。为此,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想象。又如,语文学科同样与美术课程存在密切的联系。在美术作品中,除了乐曲外,文字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优美的文字描述自己的音乐感受。总之,在初中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运用跨学科理念指导学生进行审美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音乐实践能力同样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音乐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其他层面音乐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渠道,而音乐本身也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在初中音乐课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利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艺术表现水平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无疑具有积极影响。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可以尝试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几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第一,聆听与演唱活动。这是音乐课程中常见的音乐实践方法。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旋律、速度、节奏、情绪、力度等方面的内容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演唱、合唱等不同形式的演唱活动。第二,课堂即兴创编。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基础音乐知识并获得一定的音乐感受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即兴的创编,创编的内容可以包括乐器、歌词、编曲、身体律动等多个方面。第三,课外音乐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存在一些比较具有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资源,这些艺术形式是教材中未曾涉及的。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音乐实践,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音乐元素。
无论利用何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都需要以学生真实的音乐水平为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音乐课程中,学生的音乐水平会逐渐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基于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时要进行适当的分层指导,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取得一定的进步。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音乐课程中,教师进行分层指导时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音乐水平。通常来讲,学生的音乐水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声音条件、音乐品位、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基础音乐知识积累等。在综合分析学生各方面表现的基础上,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音乐水平层次。此外,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比如,针对音乐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音乐任务,并且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而针对音乐水平暂时较低的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则要着重激发其对音乐的爱好。
评价作为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同样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效果产生影响。由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也应及时对音乐评价环节加以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
首先,在音乐学习中,学生的主观音乐感受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自我音乐评价,并让学生在音乐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相互评价。其次,要注意进行综合性评价。一方面,要着眼于学生在音乐课堂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在评价中既要指出学生的优点,又要帮助学生分析和改进不足之处。最后,要注意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在每次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以便通过阶段性的对比评价了解学生的变化。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重新审视以往的初中音乐课程,从中梳理出有益的教学经验以及需要改进之处,以便及时对音乐教学方法加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加高效的音乐课堂中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