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悦
不少人自行购买外用药膏后,会直接根据自己的经验使用。其实,正确使用外用药膏是治疗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外用药膏的剂型不同,其作用也不同,使用方式应进行相应变化。
水溶液通常具有清洁、收敛、消炎、止痒的作用,可以采用冲洗、擦拭和湿敷等使用方法。
乳膏剂通常适用于抗炎、抗过敏药物或对于皮肤的保湿,使用时涂抹于患处即可。
粉剂可用于润滑皮肤以及吸附皮损处的渗出液,直接撒于患处,也可撒于糊剂表面保护其附着力。
洗剂是粉剂与水的混合物,具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等作用。
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适用于无糜烂破溃的浅表皮损。
凝胶常用于外用药物剂型,涂抹于患处即可,根据药物不同可用于急性或慢性损害。
不同剂型药物通常具有不同渗透性,而全身不同部位皮肤又是各有差异。对于皮肤褶皱处等薄嫩皮肤,通常要选择作用缓和、无较大刺激性的剂型。相反,如果皮损位于掌趾等皮肤较厚部位,則需要选择渗透性较高的剂型。
当然,皮肤外用药选准才起效。应遵照医生建议,根据不同皮肤问题选择相应类型药膏,如真菌感染则选择抗真菌药物,细菌感染选择抗生素类药膏,过敏反应可选择抗组胺类外用药物,而对于湿疹则应选择抗炎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