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华
长远看,我国民航运输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能源消费和排放将刚性增长,实现绿色转型、全面脱碳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
发展绿色航空制造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航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一轮航空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提升航空制造业未来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下文简称《纲要》),推动绿色航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的共识。航空排放虽然体量不是很大,据测算,航空业对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影响约为3.5%。相比之下,水泥行业约占气候变暖影响的6%,道路运输约占17%。但因航空排放主要发生在高空领域,其影响可达类似来源地面排放物的两到四倍,严重影响气候。为此,各国高度重视绿色航空发展,全球航空业已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航空业正在全面推动绿色转型。
“到2025年,国产民用飞机节能、减排、降噪性能进一步提高,航空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绿色航空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有效的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国产民用大飞机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舒适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长远看,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民航运输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能源消费和排放将刚性增长,实现绿色转型、全面脱碳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在上述目标的指引下,《纲要》提出,构建协同高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开放融合的绿色航空产业体系、市场导向的绿色示范应用体系、安全有效的服务保障体系四大体系,同时,实施绿色航空技术创新工程、绿色航空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绿色航空标准与适航符合性验证体系建设工程3项重点工程。
航空业融高技术、高价值于一体,始终是全球创新技术的驱动力和引领者。《纲要》明确,坚持多技术路线并举,积极探索绿色航空新领域新赛道。按照技术成熟度,稳步推进技术攻关,“十四五”期间,小型航空器以电动为主攻方向,干支线等中大型飞机坚持新型气动布局、可持续航空燃料和混合动力等多种路线并存;同时,积极探索氢能源、液化天然气等技术路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新技术的发展必将给传统航空业甚至整个交通运输业带来巨大挑战,也将在航空应用领域产生颠覆性的效果。
在这一点上,深圳已经先人一步。据悉,深圳近两年正在大力拓展城市空中交通应用场景,提出发展以eVTOL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主的城际飞行、跨境飞行、空中摆渡、联程接驳、商务出行、空中通勤等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