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医学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2023-11-02 09:06:12祝长林杨露尚景龙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思想

祝长林,杨露,尚景龙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四川南充 637000)

一、研究现状

学术界的学者们针对课程思政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基于知网中的文献数据,截至2022年3月,通过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搜索到的文献材料达到了31224条,题目中直接带有这一关键词的为17 100万条。经过对文献的阅读研究与对内容结论的梳理分析,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共选取了集中在2017年到2021年五年的有关文献8683条,可以看出这些文献都是基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也充分体现出在当前高校教育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其成为研究热点的态势。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1]

以2022年3月为统计截止日期,仅在中国知网上,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搜索,就检索到文献2301条,其中明确包含“党史学习”的1615条,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145条。经过文献阅读梳理,实际探讨党史学习教育相关的文献6731条,主要集中在2021年,截至2022年3月已有436条与“党史学习教育”直接相关文献。因此,可以看出党史学习教育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了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

(一)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基于对文献的分析研究可知,现阶段学者对于课程思政主要是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思路、意义、实践与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角度入手展开研究的。基于文献资料内容研究可知,高德毅、宗爱东总结上海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实践经验,首次明确提出“思政课”的概念,将思政教育定义为一种融合,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课程所隐含的思想政治作用。它有效地契合了职业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思想政治的作用,贯彻了课程发展目标的途径。[2]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不是发展一门或多门具体课程,而是观念和价值观的发展和传递;在课程开办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做了就一定要做好的原则与心态,在教育过程中基于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与专业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实现思政与专业教育双赢的效果。[3]“课程思政”不仅融合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我们党的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长远方针政策,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教育的责任和重点是一种教育方法,从人的教育标准出发,“思政教育”的价值强调必须遵循目的、规律和必然性的统一。[4]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思想政策是“课程思想政策”体系工程中最关键、最难的部分,其中一些关键问题包括“课程思想政策”的发展、思想和政策的发展。政治素养和意识形态。[5]有学者在对“德育与思想”“课程与学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学科教育”和“课程思政”所适用的教育对象和教育阶段不同,不能被混为一谈。实际的教育过程要兼顾认知特征和接受对象的兴趣,要把“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融为一体,顶层协同设计推广。[6]

(二)关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研究现状

追究“课程思政”的起源,最早由上海教委提出。2014年,为了推动本地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制定的如何将课程思政和上海高校的教学工作完美融合为一体的指导性文件中,“课程思政”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课程思政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强调在专业课学习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讨论了通过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的效果。现阶段,学术界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研究非常丰富且深入,在各门课程的研究中都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的研究环节与研究内容,针对性地讨论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概念,同时强调高校对课堂时机的把握。讨论了如何守好一段渠道、种好责任田,更好地推动各科知识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以达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目的。[7]

基于上文内容,现阶段学界普遍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在各门课程中充分提炼教育思想政治因素的课程理念。课程承担者在传递知识时,关注各类课程、它寻求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同,以创建一个全面的课程来教育学生。

(三)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研究现状

信念是一种精神动力,有正确的信念做保证,在遇到困难时才会更加坚定、更加勇敢,才不会想要退缩。这也是为何中国共产党能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光明,一直保持活力的根本原因。同时还深刻阐释了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为党的发展提供学习教育方向,推动党的建设。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学者们主要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差距及成因,用理论学习指导推动工作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赵耀在对我国近现代史和党史进行研究后,发现党史不仅仅是对党革命史的回顾,还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是对党的红色精神进一步理解的主要渠道,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充分体现。刘海军则认为全面推广对党史学习教育是加强党内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实现团结群众的重要途径。欧阳淞详细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政治任务的理念。[8]曲青山则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依照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指示内容的学习,有很多关于科学思维方法应用于党史研究的问题,可以看出党史学习教育在党思想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经验教训以及回顾历史时,会将这种科学思维方法贯穿其中。[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看问题,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要充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局势。[10]此外,曲青山在其研究《如何正确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中,提出了若想实现对党的历史的正确判断与结论,就需要从科学的历史观角度出发,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11]杨汉卿在自己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谈话的理解上所创作的作品中也持有和上述学者一样的观点,认为党史学习教育要放在时代背景下进行,如此才能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12]冷溶在以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史学习教育方法进行评判为主题的文章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党史学习教育正确态度的有关内容讨论是基于科学的态度与原则,要始终秉承中国共产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看待和分析。”[13]然而我们党在历史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的历史观念,提高自己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宋月红经过学习后,在自己总结的对党史学习教育应坚持何种态度的著作中,阐述了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党史该秉持的正确态度。[14]

二、取得成绩

总的来说,课程思政理念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医学教学研究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尤其是由于新冠疫情突发,和这一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显著,研究角度和方向也逐步增多,为研究进一步加深提供了基础。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医学研究中引入党史学习教育是一次大胆尝试,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后来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研究视角多样化

从文献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医学教学的研究,有的以价值意义为视角,有的以实施路径为视角,有的以融入方法为视角,还有的以新媒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应用等为视角。

(二)研究内容多样化

通过资料整理和文献分析,笔者发现学者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各不相同,有的以研究方法为中心,有的以实践方法为中心,还有的将研究重点放在相关理论的拓展上。上述研究形成多样化研究体系,为后续研究的进行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依据。

(三)研究方法多样化

通过对文献搜索、整理、分析发现,学者们对方法的研究很多,方法提出也很多。有的提出实地考察,有的提出运用新媒体,有的提出运用VR技术虚拟近景感受等。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和学习党史的能动性缺失

冯宝晶通过调查发现,思政教育在一些高校,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存在严重问题,学校负责人以及校党委自身未认识到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推广工作中不够重视,导致思政教育无法正常开展,教师和学生对思政课消极懈怠,认为思政课没有用,还占用了自己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影响自己成长。[15]以陈敏生、等为代表的学者也持相同观点,认为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将“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思想价值”有效结合起来[16]。郭慧、李峻峰的问卷调查显示,不少教师认为思想政治学习课程不需要在非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或者在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施和相关人员方面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17]汤苗苗、董美娟则认为,学校存在对专业课成绩的考核压力,以及没有专业的思政课教学指导方针,迫使教师忽视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她还在调查问卷中表示,高达87.3%的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他们的责任[18]。党史学习教育提出时间短,目前还缺乏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医学课程教学研究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对“课程思政”含义缺乏清晰认识,导致实践上出现错误

张正光、等总结了一些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理念和政策存在的误解。一是将思政课融入学科教育和思政课替代学科教育的概念搞混淆;二是思政课就是将教科书上的内容一字不落地教授给学生,不分主次;三是思政课占用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容易拉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四是不清楚思政课和其他思想教育课程的区别。[19]赵志伟发现,部分教师未能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含义,误以为只要做好课程教学工作就是完成课程思政。还有的将课程思政变成形式主义,虽然有在做,但是根本未发挥出课程思政应有的作用。[20]王茜则表示,部分高校和教师错误地将课程思政理解为某些类型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而没有将其融入其他方面的教学和实践中[21]。冯宝晶和陈敏生、夏欧东等部分教师虽然具有课程思想政治意识,但不了解思想政治课程和教学方法,课程思想政治技能薄弱,难以将课程与思想政治课有机结合起来[22]。高燕分析认为,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任务艰巨,不能充分辅助专业教师学习课程的思政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思想教育”提供理论支撑[23]。

(三)学生未认识到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

郭慧、李峻峰关注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统一问题,建议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以“直播讲课”和“多媒体教学”为主,因教学资源不足,就导致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7]。王茜对现存课程思政效果不理想问题做出总结:一是教师过度依赖教科书,教学方式过于死板,缺乏创新;二是直接落实到学生身上的明显问题;三是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项目中过于功利,更加重视对项目经费与职称评定的有关问题[21]。在陈敏生等的观点中,由于教科书缺乏学习和教育党史的材料,脱离实际,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按照课程思想政治理念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认识较少。[16]。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赵志伟实践教学中存在规范性、教学性、缺乏动态性示范、教师配合严密等问题,与现代学生积极思考和生活化的愿望背道而驰[20]。陈磊等认为,新时代大学生所处环境复杂,且被实用主义所影响,错误认为思政学习对自己的发展起不到作用,导致思政课程推广难[21]。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课程思政队伍

打造强大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着力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德育技能。一是要定期组织关于党史和思政课内容的学习活动,开好动员大会,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想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意识和能力。二是教育工作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三是教师思想观念要按照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相协调。四是要凝聚一支“有能力”的教师队伍,结合学科专业和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运用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兴趣

1.结合教学实际融入思政元素

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合体现在教材的开发和课堂教学中。一是要打造精品思政课程教材,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打造与对团队的构建,将线上线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思政课程的推广提供多重渠道。同时,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推出汉语话语体系课程。二是将思政课程和学科教育充分融合,重视学生的教学反馈和想法,参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还要结合党史的核心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实践、国际国内问题进行挖掘。

2.创新课程思政、党史学习教育、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要基于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实现翻转课堂建设,通过对互联网的积极运用,可以借助小班制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积极借助网络资源完成教学中的各种需求。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资源的共享效果,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慕课”等思政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材料。同时,党组织应在遵循党史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例如,利用手机、电影、校园网等新媒体手段进行革命历史宣传学习,使较为抽象化的党史信息,有针对性地呈现出来,还要把经典著作有机结合起来,为思政课和党史学习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第一次学党史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