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11-01 02:07叶道星宋文武熊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7期
关键词:能源动力培养模式实践

叶道星 宋文武 熊斌

[摘 要] 能源动力类高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工程、热能工程及水利工程等的研发、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工程工作。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西南地区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开设以水力机械为特色专业方向的学校。以西华大学能源动力人才培养为例,从面向工程实践的目标出发,从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工程实践中出发,分析西华大学人才培养中存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探索出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模式。

[關键词] 能源动力;培养模式;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双一流学科建设”(RC1900009750);2022年度四川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畜禽粪污智能抽送分离一体化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与示范”(2022YFN0026)

[作者简介] 叶道星(1987—),男,四川成都人,博士,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流体机械内部流动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宋文武(1965—),男,四川阆中人,硕士,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流体机械研究;熊 斌(1987—),男,福建南平人,学士,毅飞泵业(福州)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主要从事泵类产品研发及实际工程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7-0101-04 [收稿日期] 2022-10-30

引言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育人才、推进科学、创造文化、服务社会、合作国际的重要使命,为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资源[1]。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来,该倡议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建设进度和成果都远超预期[2]。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人才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4]。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主要研究能源的开发利用,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的设计、测试技术等的工程性专业,在能源动力类的人才培养中,瞄准这一发展需求,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能源与动力工程项目开发与建设。建立起能源动力类专业化、复合型和实践型的国际化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为沿线国家能源动力工程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使学生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敢于迎接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5-6]。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领导和协作能力,其中涵盖语言、沟通、谈判、领导力以及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进一步拓展能源动力及相关行业国际市场,服务沿线地区,构建全球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文从面向工程实践的目标出发,从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工程实践出发,分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针对所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探索出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中教学与实践的思考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承建了近300项国际水电能源工程,占有国际能源动力市场60%以上的比重。中国水电开发及建设已经实现了“走出国门”。能源动力工程有投资巨大、主体众多、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环境因素不确定等特点,是典型的开放复杂巨型系统。这种国际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输出最先进的工程技术,还要派出最优秀的专业人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沿线国家能源动力项目的快速发展,对具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全球发展的要求。基于以上工程开发对人才需求的背景,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亟须解决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产学研教合作不够深入,企业参与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工作度不足学生适应企业环境能力还较弱。

2.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语言、人文、历史、法律等方面差异较大,导致学生快速适应能力较差。

3.能源动力工程人才培养实践与理论教学之间脱节严重,缺少实践训练。

二、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高校跨越式发展提升自身水平

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应当根据高等教育的使命职责、学校的行业特色,紧密联系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分析国家、区域对该行业领域的科研需求和人才需要,广泛了解国内外相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情况,针对该领域的人才需求进行科学分析,落实特色专业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定位。

以培养一流人才为核心,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紧跟国家需求和行业领域科技创新前沿,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致力于培养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优秀创新人才。同时,要以行业特色高校的服务方向为导向,利用自身科研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要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办学核心,着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优秀创新人才;要表现行业特色、凸显优势,在高校人才培养发展方式上,在规模稳定的条件下,把发展重点转变为追求内涵和质量,借助行业产业链的科技研发项目,积极探索重大关键技术,提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要通过内部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在高校人才发展动力上,以使命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二)能源动力类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

为支撑能源动力行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肩负重任,必须持续发挥思想引导作用,挖掘市场需求,国家行业特色高校需在同向同行中展现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式。

能源动力类专业培养目标需以服务行业和地区为原则,围绕国家需求,培养出行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要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既熟悉专业知识、了解发展目标,又能在行业实践中创新,成为行业技术顶尖人才或领导人才,这是本专业的最终目标。要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品牌,围绕行业发展新态势。行业特色高校的生存之本是保持行业特色、培养行业人才,主要影响力在企业。要随着企业转型升级而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路径和特色,应对国家发展的要求,行业特色高校需要着力打造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始终保持在行业特色专业的引领地位,为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高校与企业企开展深入的产学研教合作

为有效推动企业深层参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加强校企共建,可设立企业冠名的奖学金,用以表彰和奖励本学院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同时也能起到吸引更多毕业生对捐赠单位关注的作用。行业特色高校是打造行业产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对助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水电能源基础建设和西部资源开发深度结合的发展,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对国家水电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开发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部水电开发事业发展取得大量的成果,许多技术指标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逐步向水电强国迈进。因此坚持高校与企业深入的产学研教合作,建设能源动力强国,坚定走向海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和地區,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构建合作共赢及多赢的伙伴关系,为我们在新时期、新时代发展能源动力强国提供了行动方针。

(四)根据不同国家地区开展差异化教学

“一带一路”涉及国家和地区一共有65个,每个国家与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这是由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环境差异性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人才在语言、文化以及教学理念上和其他国家有很大差距,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多语言教学。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能用外语进行科学研究和人际交流的国际化人才,是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加大双语种或多语种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7]。积极开展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专业人才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水平,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信息资源的作用,不断优化双语教学课件,以实施学生主题报告的方式形成有特色的双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过程中融合其他国家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知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的文化区域十分广泛,文化区的不同必然造成文化差异的普遍存在,在能源动力工程合作上则表现为建设活动交流不顺畅、合作不充分或者可能引发其他潜在的深层次冲突等。当前国际化的大环境带来的文化差异无法充分保障国际能源动力工程合作所带来的阻力和风险。所以,在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中加入其沿线国家历史、人文、法律的相关课程,并融合他国的文化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教会学生以文明交流打破文明隔阂,化解冲突。

(五)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能源动力类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实践是本专业在教学中特别重视的地方。结合专业优势,参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状况和社会文化,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产学研融合的实训教学基地,聘请了具有能源动力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导师。同时,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让学生参与能源动力工程相关科研课题。鼓励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生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能源动力工程相关科研课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要系统培训,增加价值储备,为科研活动提供新鲜动力,而不能急功近利。例如,我校教师承担过秘鲁、意大利、老挝、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越南等国家水电站、水站、抽水蓄能电站机组设计的研究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类课题。学生不仅可以提升专业知识,与外方专家的沟通、交流等各个方面也得到了实践训练。

2.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耦合”模式。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看、多听,自主思考与动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高校应重视对专业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到国内外相关企业学习,增强教师的工程背景能力,引进具有海外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建设复合型、双师型和双语型的教师队伍。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强调这两者之间的耦合,合理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耦合”的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堂内容的同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也从容地发挥作用。

3.开展“虚实互补”的实验教学。“虚实互补”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模式能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方位引入水电能源类专业实验,将其融入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中,建立“理论—仿真—实验”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旨在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受实验条件制约的问题,使理论问题性质得到更透彻的理解,实验结果机理分析得更深入。学生在设计与模拟中将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虚实互补”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响应了新工科教学新理念,贯彻了利用教育技术实现跨学科协作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利于实施深度学习、分析学习的智慧教学模式。

三、应用成效及特色

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特色专业、省一流专业、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近些年来自身的快速发展,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方面,通过差异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教深入合作等措施,已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已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10余项。培养的能源动力类人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正不断地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參考文献

[1]陈从平,徐翔,余万,等.能源动力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三峡大学为例[J].科技视界,2015(17):37+111.

[2]正确认识“一带一路”[EB/OL].(2018-02-26)[2022-10-29].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226/c40531-29834263.html.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2-10-29].https://www.ccdi.gov.cn/specialn/esdzt/esdztyw/202210/t20221026_226994.html.

[4]闫文宁,崔胜,张连山,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北农机,2020(10):99-100.

[5]许媛欣,赵军,汪健生,等.“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源动力学科工程教育国际化初探[J].大学教育,2020(6):14-16.

[6]史维秀,孙方田,王瑞祥,等.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2):50-57.

[7]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研〔2018〕5号[A/OL].(2018-08-08)[2022-10-29].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43460.htm.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Energy and Power Talents based on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YE Dao-xing1a,b, SONG Wen-wu1a, XIONG Bin2

(1. a.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b. Key Laboratory of Fluid and Power Machinery,

Ministry of Education,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9, China; 2. Eifel Pump(Fuzhou)

Corpn.,Ltd, R&D center, Fuzhou, Fujian 350000, China)

Abstract: Graduates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from universities are mainly engaged in engineering work such as R&D, desig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The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major of Xihua University is a national-leve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construction site. 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energy power talents in Xi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goal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from the teaching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energy power majo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Xihua University, and then proposes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of energy and power talents.

Key words: energy power; training mode; teaching; practice

猜你喜欢
能源动力培养模式实践
广元八二一能源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