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胶东半岛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2023-11-01 12:47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胶东半岛平均工资经济圈

贾 涛

(威海职业学院 经贸学院,山东 威海 264210)

1 问题的起因与研究综述

随着胶东半岛经济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呼声越来越高,政府、学术界开始关注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及其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实施胶东半岛经济圈发展战略可以促进胶东五市协同发展,提升胶东半岛经济圈在国际产业链及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一体化首先是实现商品资本自由流动,但关键是在平等、公正的制度基础上整合劳动力市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表明,与其他要素相比,劳动力一体化程度最低,因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一般被政府掌握和主导。实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可以降低失业率、优化劳动要素配置效率,从而增强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内学者多立足于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地方保护、教育培训等制度入手,从就医、教育等公共服务、住房管理体制等视角展开分析。李实认为收入差距是引起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原因,劳动力市场分割是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的根源。[1]蔡昉认为制度供给和户籍制度是制约劳动力流动的关键因素。[2]周申等认为提高开放程度可以促进劳动力流动,从而加速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3]王丹认为所有制影响劳动力流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区域劳动力一体化程度越高。[4]陈敏等也认为所有制影响劳动力流动,国有化程度越高,该地区的就业压力越大,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外来劳动力流入的动机也就越强。[5]张莉等运用房价数据做实证研究,认为房价高会先挤出高端劳动力。[6]

目前,测度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方法主要是综合指数法、工资法、相对价格法。甘立志构建了综合指标体系,并对成都进行实证研究。[7]熊性美等利用相对价格法对我国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算。[8]王莹莹基于工资视角对长三角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情况进行研究。[9]

本文在分析胶东半岛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现状基础上探寻阻碍胶东半岛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提高胶东半岛5市制定劳动力一体化政策针对性,并为研究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提供参考。

2 胶东半岛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现状

2.1 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胶东半岛经济圈具有较高劳动参与率,2021年达到75.67%,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同期全国劳动参与率为68.1%,但是,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以胶东半岛最发达的城市青岛为例,2021年青岛总就业人数为527.7万人,当年GDP为1.413 6万亿元,当年就业人均GDP为267 889元,而同期苏州和宁波就业人均GDP分别为303 408元和431 649元。从劳动力配置结构效率看,青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均GDP分别为56 683元、301 544元、310 176元,而同期宁波三个产业就业人均GDP分别为59 350元、312 403元、634 783元,①均高于青岛劳动力配置结构效率。同期苏州只有第二产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效率低于青岛,如表1:

表1 2021年青岛、苏州、宁波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效率表 单位:元

胶东半岛5市中心城市与外围城镇分工协作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劳动力合理流动与区域间配合发展机制没有形成。因此,就业人数主要集中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城区,且不同城市劳动力数量及其产业分布有一定差距。随着新时代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及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系统化,胶东半岛5市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都在0.12%~0.21%,各城市之间差别不大,就业人数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尤其是向第三产业转移。胶东半岛5市2022年《统计年鉴》数据表明,威海、烟台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的比重最大,为50.8%,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比重最低的是日照,仅为38.9%,然后是青岛和潍坊,分别为40.4%和44.8%。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最大的是日照,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为60.9%,然后是青岛、潍坊、烟台、威海,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分别为59.5%、55.1%、49.1%、49.0%。②产业结构优化和竞争加剧,行业企业对爱岗敬业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的生产经营者、专业技能人才、社会服务人才需求增加,这部分就业者获得较高收入和待遇,而另一部分人因能力不足出现非自愿结构性失业问题。同时,中小城市面临高技能人才短缺和科技人才不断流失问题,影响中小城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将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最终影响中心城市与外围城镇劳动力合理流动。

2.2 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异系数未缩小

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异系数可以表明区域间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所谓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异系数是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差除以均值,变异系数越大,表明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差异越大。运用SPSSAU软件对胶东半岛经济圈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与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数据分析,可以计算出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变异系数,如图1。

图1 胶东半岛经济圈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变异系数图

图1表明,2015—2021年胶东半岛5市职工平均工资变异系数、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与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变异系数均成V型,2015年职工平均工资变异系数为0.072,2017年下降到0.049,以后逐年增加,2021年达0.087。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变异系数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6年变异系数最低,为0.078,2021年变异系数最高,达0.123。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变异系数波幅最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21年与2016年相比,变异系数相差0.078。

总之,2015—2021年胶东半岛5市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变异系数有变大的趋势。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变异系数差距最大,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变异系数差距最小,而非私营单位与私营单位整体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差异也在逐年增大,劳动力市场明显存在所有制壁垒与分割。

2.3 胶东半岛经济圈社会保障存在差异

社会保障可以使未来的收入由不确定变得确定,满足安全需求,同时,社会保障还可以起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作用。胶东半岛经济圈社会保障不仅各城市间存在差异,在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中心城市优于城镇,城镇优于农村的格局,成为城市间、城乡间劳动力融合的制度障碍。

以医疗保险为例,威海市新农合报销比例一般是50%~70%,住院报销最高额度17万元;而城镇职工医疗报销比例一般是70%~90%,住院报销最高额度30万元,城镇医疗保障水平明显高于农村。

目前,胶东半岛经济圈社会保险的转移机制已经基本建立,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法定保障制度、标准和保障水平存在差异,削弱了劳动力市场的整合程度。

首先,无户籍人口存在孩子上学难。青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青岛公办小学就读,必须满足其法定监护人在青岛暂住地实际居住满一年,且须提供家庭户口簿、身份证、满一年居住证、稳定工作证明、个人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年凭证、出生证等。孩子中途转学,学校总是以学生太多而拒绝接受。

其次,城乡劳动者失业待遇差别大,农民合同制工人失业后领取的是一次性生活补助,而城镇职工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再次,无户籍外地人口社会保障程度低,尤其是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外地或农村就业者,由于流动性强、稳定性差,不交保险或所缴纳保险离职后不能随身带走继续缴纳。

3 胶东半岛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3.1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制约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人均GDP、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等指标。在胶东半岛经济圈中青岛走在最前头,2021年青岛人均GDP是13.88万元,而同期日照仅为7.44万元,青岛人均GDP是日照的1.87倍。同期,青岛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2万元,日照仅为3.11万元,青岛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日照的1.65倍。2011年胶东半岛经济圈中农村人均纯收入差距较小,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青岛为2.6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是日照为2.02万元,青岛农村人均纯收入是日照的1.29倍。2011年恩格尔系数最低的是威海,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5.4%、27.8%,分别低于同期日照3.7%和2.3%。③胶东半岛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制约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首先,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劳动生产率不同,工资差距拉大,劳动力价格扭曲,不利于区域劳动力市场整合。其次,政绩理念和唯GDP论使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限,城市间市场分割加剧。再次,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和素养很难适应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需要,只能在收入水平较低、稳定性差的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扮演者“挑材担水”角色,阻碍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再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直接导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房价差异,增加了外来就业者生活成本,降低了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精神压力,抑制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

3.2 社会保障体系标准差异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胶东半岛5市社会保障标准差异本质是地方就业保护政策,就业保护政策由最初的就业地域歧视转变到以社会保障为主。一般各地社会保障体系的设计优先考虑地方利益最大化,往往将外来人口排斥在外,流动人口社会福利经常得不到保障。2014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外来就业者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为39.7%、25.6%、25.2%,而同期本地就业者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为98.7%、97.6%、97.2%。

胶东半岛经济圈社会保障体系标准差异明显,2021年各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占平均工资比重最低的是青岛,最高的是威海,青岛、威海最低工资标准占平均工资比重分别为18.1%、25.6%,其他3个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占平均工资比重从低到高分别是日照、烟台、潍坊,最低工资标准占平均工资比重分别为20.2%、22.2%、24.9%。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也存在差异,2023年青岛缴费标准分4个档,即在校大学生150元、少年儿童395元、成年居民两档分别为462元和395元,而同期威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对应的标准为300元、300元、650元、450元。同时,医疗保险报销价格标准、诊疗情况、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种类等政策不一致,无法实现个人诊疗信息与医疗保险信息互通互认机制。

胶东半岛经济圈各地区保障制度、保障标准、子女入学教育、公共服务提供等标准仍存在差异,降低了劳动力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首先,影响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风险和成本增加,无法实现劳动力资源区域内优化配置。其次,处在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外地就业人员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劳动技能和素质不能有效提高,很难适应职业迁移,最后只能回到户籍所在地。再次,城市圈联网、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尚未完全建立,信息不能互通互认,影响办理社会保障效率。

3.3 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剧劳动力市场分割

2021年,青岛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达 60.8%,而威海、烟台和日照产业结构相似,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 50.8%、51.5%和 50.5%,潍坊第三产业占比最低,仅为44.8%;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是潍坊为 41.8%,烟台、日照、威海和青岛占比分别为41.3%、40.8%、 39.1%、35.9%;第一产业占比最高的也是潍坊,为13.3%,而青岛仅为3.3%,如表2。表2表明,青岛以服务型为主的“三二一”型产业结构特征,威海、烟台、日照、潍坊以二三产业并重结构特征。同时,胶东半岛5市存在产业雷同现象,日照、威海、烟台和潍坊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医养健康、休闲旅游5个城市都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表2 胶东半岛五市三大产业发展状况结构表

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剧劳动力市场分割。首先,产业结构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技术进步较快的行业产业,工作岗位的生命周期也相对较短,容易出现结构性失业。同时,随着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值,企业利润也会下降,抑制企业投资。其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会加剧相对落后行业要素资源、人力资本的流失,引起要素价格扭曲,拉大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分割和职业分割。再次,胶东半岛5市间产业结构趋同,竞争加剧,不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效应差。

4 胶东半岛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思路与建议

4.1 积极借鉴日本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经验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和地区分割,明显影响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为了加快胶东半岛5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胶东半岛经济圈联盟可以积极借鉴日本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工农业互融”模式和乡村振兴地域循环共生圈模式。日本通过发展综合农协提高小农户社会化、规模化程度,国家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措施支持农协发展壮大,使农协成为全方位、综合垄断农业资源的组织,走农村城市化、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是城市居民的1.6倍,城市市民可以以农协准会员身份加入农协,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政府资助年轻人到乡村地区从事农产品销售、品牌开发及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项目工作,项目工作结束部分人选择留居乡村创业就业。同时,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不断增强乡村“造血”功能,政府通过发行社会效益债券,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融合、协同运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佳组合和统一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虽然日本与我国经济、社会、制度、人口结构、发达程度存在差异,但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首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类似日本综合农协为主体的高度垄断的农业经济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另一方面,政府新的政策和主张,直接与综合农协组织挂钩,直接惠及综合农协组织,使政策迅速落地生根。其次,树立地域循环共生圈理念,形成开放、城乡间和区域间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互补与融合的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乡村振兴新模式。可以借鉴日本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配套政策成立“地域振兴协力队”做法,鼓励返乡大学生或新农人创新创业,引领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促进农产品销售,满足升级的消费需求,提升农业产业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再次,发展大城市战略,兼顾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制度性分割而产生歧视效应,发展经济圈,促进城乡有机结合。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中的作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出台不同政策,从政策层面助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主要在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两个方面。在教育方面,政府出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扫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在社会保障方面,构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趋于一致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乡歧视、地域歧视,减少劳动力转移的心理成本。

4.2 加强胶东半岛5市政府间协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一般由政府掌握和主导,受政绩理念和唯GDP论发展理念影响,各地区在就业、社会保障与公共福利等各项政策及制度安排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歧视和排斥外来人员成为常态。因此,促进胶东半岛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只靠中央政府的制度推动,很难破除劳动力市场壁垒。地方政府的相互配合是消除区域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必要条件,必须达成共识,制定并遵循共同规则,设立劳动力市场管理和协调机构,相互配合、协调,形成良好的政府间合作关系,注重长远、整体合作效益。首先,政府既要统一规划政策环境、技术标准,又要在教育、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统一协调的制度框架,为劳动力市场的统一保驾护航,实行各城市间职称互认、干部互派挂职机制,协同开展引才育才,形成人尽其才、产业共兴局面。其次,科学规划、协同发展,缩小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发挥青岛优势,起到领头羊作用,错位发展避免产业雷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形成新型城乡工农关系。再次,培育合作文化,合作文化是基于成员之间相互的信任和合作态度而产生并且奏效的自然机制。因此,胶东半岛5市应建立趋向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合作,构建合作协商平台,实现成员信息共享,获得更大的交易机会、共同降低交易风险。

4.3 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质量

人力资本质量受区域各城市的劳动者接受教育、技能培训和工作经验等决定,是获得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等人力资源的总和。从宏观看人力资本的质量影响国家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微观上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和职业成功,甚至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间人力资本存量差异可能使劳动力资源错配,不利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表明,胶东半岛5市就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是青岛,达12.4年,就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最低的是潍坊,仅为9.9年,威海、烟台、日照分别为12.2年、11.3年和10.8年。胶东半岛5市就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不等,尤其是流动性较大的灵活就业人群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受教育年限最短,影响劳动力整体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劳动力质量提升,形成政府、企业、劳动力三方的合作机制。首先,政府做好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打破城市间人才流动壁垒,制定共同引才育才政策,搭建人力资源服务统一平台,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其次,政府和企业建立劳动力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劳动力职业素养和技能,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群体的教育培训,提升就业质量,提高收入水平。再次,制定胶东半岛5市就业权益政策,建立胶东半岛经济圈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联盟,劳动就业部门以一体化合作项目为载体,推进就业权益政策落地生根,促进合作项目取得明显的合作成效。

5 总结与展望

就业乃民生之本,高质量发展之基,胶东半岛5市因制度、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分割状态,5市政府应共商顶层规划设计,去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劳动力市场人才共享机制,应充分发挥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搭建创新创业和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赋能增效,同时,发挥其他4个城市优势,构建协调互动机制,实现要素畅通流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注释:

①数据资料根据2022年青岛、苏州、宁波《统计年鉴》整理。

②数据资料根据2022年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统计年鉴》整理。

③数据资料根据2022年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统计年鉴》整理。

④数据资料根据2022年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会平均工资整理。

猜你喜欢
胶东半岛平均工资经济圈
No.6 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
前史时期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陶器制作技术
蛤堆顶所在胶东半岛北岸史前早期贝丘遗址的资源域调查与分析
胶东半岛西周时期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胶东半岛舞蹈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扛阁”与“烛竹马”舞台化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 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巨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