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德,陈明,林满洲,李啸天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疝和腹壁外科,广东 湛江 524000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iary tract,IPMN-B)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的胆管肿瘤,以分泌大量黏液蛋白,改变胆汁的正常排泄,导致胆管弥漫性扩张为特征,属于恶变率较高的良性病变。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IPMN-B的首选方法,术后复发率高、总体预后好。本文回顾分析1例IPMN-B术后种植转移于切口疝并结合文献复习对IPMN-B种植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总结,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75 岁,因“发现上腹壁包块伴局部疼痛”于2022 年2 月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既往因“胆管肿瘤”于2019 年9 月在外院行“左半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IPMN-B,定期复查未见复发。本次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寒战症状。查体见腹壁包块位于上腹部中线(原手术切口),表面皮肤红肿,未见皮肤破溃。最大腹壁包块约4 cm×5 cm×3 cm,触及柔软,伴轻微触痛,平卧时包块缩小。完善体表超声提示腹壁混合回声,性质待确定,可见部分肠管,腹壁局部回声中断(图1)。腹部CT显示腹壁上缘呈混合实性和囊性病变,局部腹壁肌肉缺损(图2)。根据患者既往病史,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提示:白细胞6.11×109/L,降钙素原(PCT)0.177 ng/mL,C反应蛋白(CRP)10.7 mg/L,丙氨酸转氨酶(ALT)47.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2.8 U/L;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199)105.7 U/mL,癌胚抗原(CEA)2.67 ng/mL;肝肾功能指标及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内。
图1 术前体表彩色多普勒超声:腹壁混合回声,腹壁局部回声中断(腹壁缺损)
图2 术前CT检查腹壁包块缩小,上腹壁可见一囊实性混合病变,边缘不规则
鉴于此,我们考虑患者存在“腹壁疝”可能,其中疝囊中存在部分囊实性的疝内容物。排除相关手术禁忌,于2022年2月5日进行手术。术中发现腹壁包块内含有大量脓性液体沉积。抽取部分脓液检查后,充分冲洗。可见腹直肌前方散在大量深棕色坏死组织和透明胶状组织。考虑存在IPMN-B侵犯并穿透腹壁引起腹壁脓肿,因此行腹壁脓肿引流、局部肿瘤切除术及腹壁疝修补术。术后病理报告腹壁包块内容物镜下见散在黏液上皮,瘤体细胞呈轻度异型性,符合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图3),脓液培养结果阴性。患者术后5 d出院。出院后患者拒绝至肿瘤内科进一步治疗,随访至2023年3月,恢复良好。
图3 肿瘤组织病理表现(HE,×200)
IPMN-B是一种罕见的胆管系统肿瘤,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将其认定为癌前和早期肿瘤性病变[1],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通常是潜伏的,缺乏具体的临床表现。一旦确诊,应早期选择手术治疗,治愈性切除后有望长期生存。然而,术后仍然可能出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2]。此前,Lee等[3]和Kim等[4]报道IPMN-B转移的部位可以出现于胃、肺和心脏等。由于IPMN-B较为少见,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表明其复发率,且通过腹壁疝途径转移引起无菌性腹壁脓肿的报道更为罕见。
腹壁疝的病因包括诸多因素,有手术相关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如切口缝合技术、伤口感染、无菌性炎症、皮下脂肪液化等都是导致腹壁疝形成的重要原因[5-6]。本例患者术前检查,提示腹壁疝形成,疝囊中存在部分囊实性混合物,不随疝内容物回纳进腹腔。我们通过影像学或炎症标志物来区分腹壁疝、腹壁脓肿与肿瘤转移复发,术前的彩超和腹部CT均提示局部腹壁缺损,可见囊实性病灶,提示占位效应:患者入院前1个月发现腹壁包块,无发热症状或炎症因子升高,且局部病灶未触及明显波动感,这是与腹壁脓肿的重要区别。术前考虑患者腹壁切口疝内的异常囊实性包块,可能为既往IPMN-B术后引起腹腔粘连致使网膜组织嵌顿、纤维钙化,避免穿刺误伤肠管组织。因此,我们选择手术探查,探查后决定在常用的腹壁脓肿清创引流术基础上,IPMN-B转移腹壁疝应同时进行腹部肿物切除及腹壁疝修补术。考虑到腹壁肿瘤及局部炎症反应,我们仅进行腹壁缺损缝合修补,并没有对腹壁疝进行补片修复,避免引起植入补片感染、异体排斥等灾难性并发症[7]。
结合本例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我们认为由于IPMN-B术后形成了腹壁切口疝,继而发生IPMN-B转移复发于腹壁疝中,但目前关于IPMN-B的报道以个案报道为主,关于其术后转移的相关研究较少,其作为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前体,IPMN-B术后转移是否应行辅助化疗也暂无明确标准[8],遂暂拟腹壁良性肿瘤处理,术后定期随诊观察。在我们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和CT,对腹壁疝的诊断及IPMN-B腹壁转移有一定的帮助[9]。最终确诊为腹壁转移,合并腹壁切口疝。这也提示,对于腹壁疝存在可疑疝囊内容物且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应充分考虑是否同时伴有腹壁转移的可能。
综上,此例IPMN-B术后转移复发于腹壁疝的病例报道尚属首例,对于腹壁疝的疝囊中存在可疑内容物,需要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完善彩色多普勒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避免漏诊误诊,提高确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