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宇,叶永飞,刘明河,肖桂云,孙佰利,刘 潇
(1.河北北方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宣传统战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中提出高校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1]。教学体系建设要从理念上进行转变,做出根本性站位和整体性设计,探究其目标、要素和关联[2]。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做高质量的探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林鉴军等人系统研究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三全育人”工作模式[3],段超等人提出立足“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4]。“双创教育”的研究呈现出与专业教育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及学科化等趋势。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将“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价值追求[5]。以课程思政为指引,在工程化教学中推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工程化“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革新专业教学,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国家需求的“双创”人才。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工程化模式是指将工程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双创”教学实践中,要有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不仅要强化技术能力,同时要注重成本核算、团队合作等非技术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6]。但当前的“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大多依赖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和互动性。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实践双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带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示自己的创新项目和创业计划。引入创新创业相关的案例,通过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责任等问题。
在开展工程化“双创教育”的课程思政,需要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明确思政教育和工程化“双创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融合方式。通过确定两者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促进其更好的融合。在课程设计中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工程化“双创教育”的要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体验两者的结合。推动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为体系模块融合提供更好的支持。
健全评估体系制度机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为课程思政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供重要依据。在建立评估体系之前,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标准。评估目标可以包括学生对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掌握程度、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情况、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使得评估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相关要素,建立健全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做到评估体系的持续优化和发展,确保其科学有效。
工程化“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学校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下,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创新创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工程化“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和实践项目的开展,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工程化“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学生的创新创业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在信息工程专业工程素质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整合思政元素,是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工程实践课程中融入思政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工程技术与社会发展、人类命运的关系;在工程伦理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共利益意识。在课外活动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家园的美好。组织学生参观科技企业、政府部门等,让他们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法规;组织学生参加信息安全宣传活动,让他们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让学生在工程素质教育的学习中切实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思政元素,所有课程共同推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社会责任、国家观念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和处理创新创业过程中涉及的社会、道德和法律问题,使他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能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思政教学体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强化创新创业的方法论。首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合思政课程内容。在思政课程中引入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方法论。其次,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应用创新创业的方法论。这些活动可以包括项目学习、创业竞赛、实习等。然后,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分析创新创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使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最后,将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方法论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学习体验。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和理解思政知识,也能够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论,更重要的是,可以理解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统一。这种整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注重诚信、合作和社会公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核心价值观。智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体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体育课程和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身体素质。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劳动教育同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动手能力,更好地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中。
以工程化“双创教育”为基准,课程思政教学为导向,构建了工程化“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通过“双创教育”精神文化建设,构建课程思政融合体系,培养学生一系列思想政治素质,融入到具体的实践当中,进而形成“双创”能力培育体系,使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化工程化实践教学管理,打造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双创”协同育人环境,为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将来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应用到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图1 工程化“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专业注重对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即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要构建工程化“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体系。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我校省级“匠心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平台作用,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目标,挖掘其思政内涵,聚焦到实践教学中。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与技能竞赛中,开展第二课堂,贯穿于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课程思政融合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要进行“双创教育”制度建设,明确师资队伍的教学要求,要将思政教学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使得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落到实处。对学生要进行合理的管理,使得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打造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双创”协同育人环境,为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将来的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通过不断对课程思政体系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课程思政内容植根于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体系评估是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旨在评估和提升课程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全面融入和有效实施。通过评估和调整,可以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更好地培养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和社会对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
在工程化实践教育和教学管理中,首先需要明确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目标,包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有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和科学的教学管理。
构建多层次的工程化实践教育体系,修订“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需求导向,面向“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加大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重,将其规范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素质拓展、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5个不同层次和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场景中逐渐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
提供实践交流平台,提升师资水平。作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工程专业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双技能提升、校企一体化”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按照学科对接产业、专业对接需求、教学对接生产的要求,深入开发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集“专业知识传授、技术技能培养、双创能力提升”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主干课程教师为骨干,企业工程师为补充,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专业育人能力取得明显成效,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在工程实践教育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教学管理包括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培训、学生的项目管理和评估、实践教育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等。通过合理的教学管理,可以确保实践教育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双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发现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工程实践教育和教学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双创教育”教学,保障“双创”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评价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的掌握以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评价,将课程思政评价最终落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
根据信息工程专业“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要求,建立价值引领与学习成果两个指标互相融合的评价体系。在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对价值引领的感悟,对学生在使用工程技术进行创新创业时其所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意愿做出全方位评判,检验课程思政教育是否落到实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学生报告、项目展示、团队演示、个人面试、课堂表现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价值观和态度与学习成果想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实践场景中,采用教师、企业以及学生互评的方式,使得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
设立反馈和改进机制,及时向学生提供评价结果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定期对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和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课程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为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按照新工科发展思路,加强信息工程专业内涵建设,突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满足新时代青年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现实需求,综合建设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育人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项目开展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提升教学的高阶性,突出创新性,使实践教学具有挑战度。本文基于课程思政与工程化“双创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探讨了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化“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模式的构建。通过工程化“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模式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政素养与创业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数智时代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的结论和启示对于信息工程专业的“双创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其它相关领域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