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慧 通讯员 李佳
“粉墙黛瓦、飞檐翘角、苏式外窗……如今小区每天都在变美,与平江路古色古香的风貌相得益彰,回家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家住干将路边的平江街道居民徐阿姨说。近日,蕴秀园小区等4 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整体项目改造过半,平江居民正欣喜地迎接着更优美的生活环境。
今年以来,平江街道按照“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要求,结合老旧住区、古建老宅和街巷管理,推进古城街巷“微更新”“微治理”“微服务”,探索古城保护、街巷治理、文化传承新路径,着力打造苏式生活典范,努力构建城市更新和基层治理示范区。
一个个架子支起,蓝色的“外罩”为护城河边的老旧小区带来了新的风景……8月31日,姑苏区长风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位于东环路沿线板块的长风新村临近莫邪路,是20世纪80年代由原长风厂建造的职工住房。这里拥有极好的地理位置,往东几步便是东环路,往西则有着环古城河的好风景。作为老旧小区,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硬件随着岁月的流转而逐渐变得陈旧,而此次改造将惠及居民780余户,涉及房屋21幢、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进一步实现古城有机更新。
老旧小区改造是有利于居民生活的好事,为此,姑苏区平江街道积极配合姑苏区住建部门,会同属地东环社区,集结居民小组长、网格员、“海棠先锋”志愿者、物业公司等力量,通过现场踏勘、居民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充分征集居民意见,优化改造方案,让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改到居民的心坎上。
长风新村改造背后的暖心故事,只是辖区内众多老旧小区改造案例中的一个。平江街道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大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把老旧小区“改”出高颜值,“造”出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提升了老小区的颜值,更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平江街道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工匠精神”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以“新”换“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目前,辖区内已完成华阳里、桐芳苑、狮林苑、敬文里、打线里、财神里、长康里等多个老旧小区的“华丽升级”。蕴秀园、齐门外大街288号、长风新村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
“以前东北街普新桥往南的巷子里,车辆乱停乱放的很多,影响到了我们周边居民的出行安全,也不美观。现在,不但巷子整洁,出门也方便多了。”在社情民意联系日提过建议,家住东园社区华阳里的居民朱玲珍阿姨最近高兴地说。
据了解,东北街普新桥往南的巷子比较宽敞,也成了机动车的“停车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平江街道联合属地社区、辖区干警等通过实地走访,快速组建了联合治理工作小组,投入到这项整治改造工作中。通过“一对一”劝导形式,解决了小巷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随后,平江街道金乡邻物业用水泥制作了一个个花箱摆放在小巷内,防止乱停车的现象再次出现,也美化了小巷环境,让居民从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小而美”细微变化,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感。
据了解,自2022年11月平江街道启动老旧小区微更新项目以来,已经在辖区84个小区实施了墙面粉刷、路面平整、楼道美化、绿化修剪等工程,全面提升了小区环境,完善了休闲座椅、健身场地等硬件设施,为老旧小区“穿上新衣”,用“绣花工夫”扮靓古城。
“我从小生在这,长在这,听说要搬迁了,过云楼要被进一步修缮保护了,我第一个支持!”家住新仁里18号的王师傅高兴地说道。他所说的,正是过云楼——怡园片区保护更新。
过云楼位于干将西路新仁里,是晚清诗人、书画鉴藏家顾文彬的故居,更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尽管过云楼陈列馆已经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熟悉的地方,但所在的新仁里等部分区域由于年久失修,存在房屋老旧、管线横飞、门窗破旧等问题,有些房屋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亟待修缮整理。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加快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提升片区环境风貌,推动古城保护更新,今年7月,怡园历史文化街区过云楼项目正式启动签约奖励期,助力过云楼——怡园片区保护更新,进一步打造苏州古城精品文博街区。
怡园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中轴线人民路和干将路的交叉口,紧邻观前商圈。今年来,平江街道积极推动辖区怡园片区及其他征收搬迁项目,推进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当前已完成吴廷琛故居、悬桥巷23号、顾颉刚故居等多个古建老宅征收搬迁项目,并配合区国资公司完成愉庐、苏肇冰故居、钱伯煊故居等老宅修缮项目。
“保护为先”始终是平江街道坚持的原则,一系列推进工作以大运河文化品牌建设为着力点,按照保持古城格局、展现传统风貌、美化环境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的基本要求,通过活化利用、打造节点的方式,深入挖掘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禀赋,在城市更新中,不断延续着城市文脉、彰显着“古风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