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雪
摘 要:本文在归纳总结我国方言态度与语言态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1990-2021年间Web of Science中核心合集来源的298篇国外方言态度(Dialect attitude)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其可视化技术,运用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出方言态度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外方言态度研究是学界重要议题且热度攀升态势明显;核心领域分别为方言与标准语的态度差异、方言态度中的歧视问题、方言态度与教育教学、方言态度与认同。研究启示通过比较国内外关于方言态度的研究,提出我国方言态度发展的建议,为未来研究探索提供指导。
关键词:方言态度;研究热点;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20
0 引言
近年来,受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国人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所说的方言向普通话靠拢,反映出个体方言态度的转变,不同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方言的取舍存留及其未来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非常注重保护各地濒危的语言。2013年1月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明确提出了保护方言的必要性。从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开展包括方言在内的语言资源的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很大的成绩,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尽管如此,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关于方言与方言态度的研究仍较少,这不仅仅是推动方言发展本身的问题,它还是一个涉及我国传统方言文化的大问题。
我国学者对方言态度的研究较少,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外对于方言尤其是方言态度的研究相较于我国更为细化且研究成果突出。为了解和探析国外方言态度研究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主题,从而指导我国方言态度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借用科学计量学的分析工具CiteSpace,对近30年方言态度研究的文献量、主要研究机构、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可视化地呈现上述内容。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1年主题是“Dialect attitude”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以可视化方式建立知识图谱,以把握国外方言态度相关研究的热点。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cnce(WOS)数据库,检索主题词为“Dialect attitude”,时间跨度为1990—2021年,同时将文献来源类别设为核心合集,搜索结果显示1990-2021年共有348篇文献,经过手动篩选,经过对比筛选后得到精确文献297篇。CiteSpace 分析方言态度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以 CiteSpace 自带数据格式转换工具,将WOS 中导出为纯文本格式的文献转化为 CiteSpace 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将时间跨度设置为1990-2021,间隔为1年;选择路径发现(Pathfinder)的剪切连接方式以简化网络结构突出重要特征,并采用聚类静态(Cluster View-static)和展示整个网络(Show Merged Network)的可视化方式呈现最终分析图谱。
2 研究现状分析
方言态度年度发文总量可以有效反映该研究领域的整体情况,在时间维度上体现该领域的历史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活跃程度。本研究通过对上述297篇外文文献样本(图1)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和把握国外方言态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由图1可见,国外自1990年起发表了第一篇论文,2009年发表11篇,之后总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017-2021年是国外期刊发文的高峰阶段,在10年间增长了3倍,尤其在2020年高达38篇。2020年后,国外期刊中关于方言态度的研究论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平稳态势,且相关发文量仍高于国内期刊,这说明方言态度作为较为活跃的主题受到了国外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3 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软件对国外方言态度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分析,选择参数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和主题词,时间段选为1990-2021年,时间间隔是1年,对每个时间间隔内的前50个词进行分析,其他值默认,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整理出方言态度的相关研究频次较高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见表1)。另外,借助CiteSpace的聚类分析,共产生13个聚类(图2),主要有英语、语言态度 、民俗语言学 、口音态度、非裔美国人英语、文化多样性、小学生、新西兰英语等13个特征词。从这些高频关键词以及聚类特征词,反映了国际上方言态度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方言与标准语的态度差异、方言态度中的歧视问题、方言态度与教育教学、方言态度与认同4个方面。
3.1 方言与标准语的态度差异研究
个体对方言和标准语的态度具有不同的表现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德国方言学家曾指出方言和标准语言是一个连续统一体。标准语言主要是一种书面语言,包含狭义规定的语法、词汇和发音,Bozoglam,H and Gok,D(2017)指出方言则成为一种偏离“标准”的语言。人们对二者的不同态度具体表现在地位、价值和使用场景方面。首先在地位和价值方面,社会学家承认社区会赋予方言不同程度的声望,标准语便被视为具有高的声望和地位的语言变体,标准语自然也比地区方言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人们倾向于对于地位、声望高的语言给予更好的态度。其次在使用场景方面,Adler A(2017)和Hollmann W and Siewierska A(2006)指出标准语和方言具有不同的使用场景,人们在公共场合和正式场合倾向于使用标准语,在私人性场合倾向于使用方言。
经过文献分析可以发现语言态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体表现因素:性别、说话者的年龄或教育水平、对话者等方面的内容;社会因素:社会语言环境、情境、场合以及社会政治形势等因素;语言因素:地区方言分类、语言磨蚀或损失有关。正是由于方言与标准语在以上诸多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进而影响了人们对二者的不同态度。
3.2 方言态度中的歧视问题研究
方言态度在建构过程中产生的方言歧视和负面态度的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研究问题。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研究人们对语言差异的负面态度现象,BOUGHTON(2006)在一项调查北方城市法语发音的研究中发现,听者会对使用方言或不标准发音的人产生负面和刻板印象,并认为其来自农村或社会下层。另一方面的研究指出被污名化的方言也是受規则支配和合乎逻辑的并为了解决方言歧视态度问题,使许多语言学家致力于教育公众对语言变异的容忍度,并提高语言意识和方言意识。Ghimenton A(2015)的研究指出通过干预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基于口音和方言的群体间偏见态度。总之,方言态度中的歧视问题是当下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根据研究发现人们对语言或变体的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一种建构性和变革型的视角进行动态建构,个人的态度会受到动态调节。
3.3 方言态度与教育教学研究
在国外复杂的语言环境之下,Smitherman G.(1999)将学校教育教学描述为“就语言多样性和语言态度而言,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在学校进行的研究也表明,教育在语言态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育中对不同语言的态度以及采取何种策略提高人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语言态度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Smitherman G(1999)和Behrens S J(2011)发现在教育中存在着对不同语言的差异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态度和刻板印象等问题。针对此,在教育中制定一定的方言教育策略便成了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首先,教师提高方言意识和方言态度对教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Bozoglam H and Gok,D.(2017)和Andry S and Clarissa W(2010)研究指出教师不同的语言态度和他们不同的语言实践会影响学生的方言态度,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师的语言态度去调节和改变学生的方言态度。其次,教师在语言使用上不应该完全把方言排除在外,教师应整合更大的方言差异。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意识到并欣赏语言变异,让他们接触各种方言,而不是教育学生成为方言的熟练使用者,同时与学生一同参与制定策略来试图消除教育中的方言负面态度。
3.4 方言态度与认同研究
方言问题涉及身份和认同问题。方言与认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且极其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认同是语言生存的重要因素,语言的变化也会影响个体的认同;二者之间又是极其复杂的,有时具有一致性,有时又具有不唯一性和双重性,讲方言的人对他们的方言持不同的态度,从而也会影响个体德认同。总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长期性和建构性的。方言态度作为方言研究的重要部分,与认同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涉及自我、民族和国家上的认同,在确立身份和民族认同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Kiss(1996:138-151)所说,一个城镇或村庄的土著居民最有可能对自己的方言持积极态度。除了积极的影响之外,语言态度发生改变,也能会导致语言损耗或丧失,进而影响国家认同。
4 研究展望
4.1 国内外方言态度文献特征分析与比较
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WOS数据库核心合集来源方言态度研究文献为样本,分析了方言态度研究现状、研究机构及其合作情况、研究热点等内容,由于国内关于方言态度的研究较少,经过阅读国内语言态度的文献,总结与比较中外文献结论如下:
第一,国外关于方言态度的研究现状优于我国且发展态势明显。我国关于方言态度的研究相较于国外过少,说明我国对于方言态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化。同时根据国外方言态度年度发文趋势图呈现上升趋势,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国外方言态度研究将会持续发展。
第二,国内外研究主题上来看,国外关于方言态度的主题划分较细,关于方言态度的评价维度,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构成维度。从单一维度看,语言态度通常被认为主要是指对不同语言变体或其说话者的评价反应的情感方面。同时还有学者认为语言态度可以超越对一种语言的情感反应的评估,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说话者的反应。从两个维度来看,普雷斯顿研究的是采用正确性和愉快性来评判语言态度,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方言态度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评判,有学者将语言态度定义为“对不同语言变体或说话者的评价反应的任何情感、认知或行为指数”。Margarita,M(2011)指出语言态度整合了3个基本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情感和行为;Billings,AC(2005)提出语言态度有3个组成部分:认知(信念)、情感(情绪和感觉)和行为(反应和与标的物有关的诉讼),还尤其突出了方言态度的情感维度,将其划分为威望、元认知和相互理解。国外的研究与方言态度的研究集中于方言歧视、教育中的方言态度、方言态度与身份认同等多个领域,而国内的方言态度研究较少,主题难以划分,而语言态度关注的主题也仅仅是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标准等基本的研究方向。因此我国对于方言态度的研究主题有待丰富和进一步深化。
4.2 关于我国方言态度研究的思考
当前,我国方言态度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对我国方言态度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我国作者与机构应该加强合作,不同的作者对于同一问题和现象可能会有见解,当前我国的机构之间和作者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增加方言态度的研究成果。
第二,方言態度与语言态度的研究内容大多还停留在理论探究分析阶段,关于方言态度在社会中、在教育中的实证分析较少。
第三,外文相关文献应更多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对我国当前前沿的语言政策、重大会议进行分析,积极推动、扩方言态度的中国经验。
参考文献
[1]司晓悦,王壮壮,赵霞霞.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17).
[2]高一虹,苏新春,周雷,等.回归前香港、北京、广州的语言态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3]高一虹,许宏晨.英语变体态度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6).
[4]Billings,A C.Beyond the ebonics debate-attitude about bloack and standard Ameriacan English[J].Journal of black studies,2005,36(1):6881.
[5]Behrens,S J.Dialect usse as Internation strategy:A Sociolonguistic study of contextualization,speech perception,and language attitudes in Austria[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30(2):232234.
[6]Bozoglam,H and Gok,D.Effect of mobile-assisted dialect awareness training on the dialect attitude of prospective English langguage teachers[J].Journal of Multiling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2017,38(9):772787.
[7]Behrens,S J.Dialect usse as Internation strategy:A Sociolonguistic study of contextualization,speech perception,and language attitudes in Austria[J].2011,30(2):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