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术文化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动画美术的发展对比

2023-10-30 19:56魏星宇霍紫新郭昭辉
百花 2023年9期

魏星宇 霍紫新 郭昭辉

摘 要:动画从诞生到现在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第一部动画片问世至今也有八十余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当中我国的动画逐渐从幼稚发展到成熟,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支持。美术作为动画制作的灵魂技术显得非常重要,邻国日本是世界动画大国,他们独特的美术风格以及优秀的美术技术是制作优秀动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美术文化角度出发,解读两国传统美术文化在动画美术技术上是如何运用的,分析对比两国动画美术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美术文化;动画美术;水墨动画

本文的研究动机来自国家传统美术文化与第三产业以及第九艺术的影响,深刻研究中日两国美术文化内涵与区别,探寻两国动画美术发展进程及在新时代中所作出的选择,以此助力弘扬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一、日本现代动画美术风格以及方向

(一)方向

动画是一种集电影、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诸多内容于一身的综合艺术。美术是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表达视觉观感与特色的艺术。在日本,多数动画都来源于漫画,虽然动画和漫画是两种不同的行业,但其中的关联性很高,两者都存在叙事性,并且都使用美术的方式来表达。

当代漫画创作也是从生活中取材。漫画的形式逐渐转入动画中,越来越多的漫画作品被改编制作成动画作品。这其中不能不提到长篇漫改动画——于1960年上映的《西游记》。该作的世界观是以我们熟知的中国小说《西游记》为故事背景搭建的,但故事本身却是改编自一部漫画,这部漫画的名字叫《我的孙悟空》,其作者是被誉为“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手冢治虫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就想进入动画业界制作动画,但当时业界的创作环境并不能够满足手冢治虫对于动画的构想,所以他决定先画漫画,一边积攒稿费、故事剧本,确定自己的画风,为以后的动画制作打下基础,一边等待创作环境的变化随时准备出山。这个机遇终于在1960年出现,这个时候的手冢治虫已经成为日本漫画界的顶梁柱,而日本老牌动画制作公司东映动画找上了他,希望能改编他的漫画《我的孙悟空》,并邀请手冢治虫参与制作动画。1961年,手冢治虫与东映动画制作公司合作的《西游记》荣获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特别奖,这对于手冢治虫来说意义深远。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在东映的工作经历,手冢治虫实现了技术積累,将自己特有的漫画作画技术、深厚的画功在动画中运用出来,为他以后的创作事业埋下了坚实基础。在这之后便出现了由他制作的TV动画《铁臂阿童木》,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回忆。1964年,第十八届夏季奥运会在日本东京举办,这届奥运会带来的红利让日本迅速实现了经济腾飞,日本的家庭也出现了大型家电的普及,彩色电视机在此时也引领了日本社会的消费革命,日本动画也因为彩色电视机的普及开始革新技术,制作彩色TV动画。1965年,手冢治虫离开东映动画制作公司,创立虫动画制作公司,该公司制作的《森林大帝》在富士电视台上映,这是日本第一部长篇彩色TV动画,在这部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手冢治虫的动画画风学习了美国迪士尼动画,彩色动画美术技术也由此开始逐渐成熟。《森林大帝》的播出让手冢治虫的声望在1965年达到了顶点,他被誉为当时日本动画界的领袖。

70年代的日本开始盛行消费主义,人们对于动画的需求又出现了变化,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人们逐渐走出了战败后的阴霾,需要树立起本国的文化自信。这时的日本动画美术技术也逐渐脱离了迪士尼风格,逐步出现了本土风格。进入80年代后,动画电影技术逐渐成熟,由宫崎骏导演制作的《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等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日本国内完整的动画美术体系终于形成了。

(二)风格

90年代是整个日本社会最为低迷的时期,因为经济危机,曾经风光的大批精英破产,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无处可去,但是艺术作品最能给人们带来的就是人文关怀。同时期便出现很多治愈向以及反映社会低迷的作品,例如《EVA》《魔卡少女樱》《少女革命》等,这些作品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日本动画的美术风格方向。

步入21世纪日本动画的美术风格大致分为两个派别。一种是萌系向美术风格,剧情大多是以日常或者魔法少女类为主题,《魔卡少女樱》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这种风格开始面向低年龄的观众。另一种是热血向美术风格,例如《火影忍者》《死神》《海贼王》等民工漫,受众较广,这样的动画美术风格正适合于刚刚走过经济危机的日本民众。2010年之后的日本每年都能找出颇具新意的作品,动画的种类不断增加,各种各样题材的动画开始出现,动画的制作也不断进步,不单单局限于纸面制作,数字绘画、3D动画开始大放异彩。

二、中国现代动画美术风格以及方向

(一)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更加积极地去创造富有中国传统美术风格的作品。1957年创立的上海美术制片厂最为成功,它聚集各方力量,其中包括万氏兄弟、钱佳俊在内的优秀动画人才加入。1961年拍摄的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便是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的非常具有中国美术风格的动画。其表现手法为水墨动画,水墨动画是中国国宝级的艺术手法,也是其他国家难以模仿的艺术风格,在《小蝌蚪找妈妈》的制作中,动画师们取材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美术风格“写意花鸟画”,深刻研究齐白石大师的笔触、笔墨的虚实关系以及上色手法,再将这些绘制在赛璐珞片上,制作成了现在的水墨动画。水墨动画费时费工,需要动画师有极高的绘画技巧,曾有日本人来专程拍摄中国水墨动画的制作技巧,在得知其中制作原理后,赞叹中国动画师的创作毅力以及艺术追求。第二部水墨动画《牧笛》也在1963年完成,该片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取材于李可染的《牧牛图》,完美地表达了水墨动画的美学思想。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开始注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使用一些讽刺或者幽默的表达手法来突出主题,并且开始绘制漫画,使用先绘制漫画将线条简单化,方便绘制动画的办法,简化了动画的制作流程。进一步在动画的“动”上面下功夫,在场景和动作上加入了写意的风格。

(二)风格

写意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思想。例如“形象写意”,一般动画角色形象的設计都来源于内在性格夸张的表现手法,而中国动画的角色设计来源于古代绘画以及民间艺术等,角色特征并不十分鲜明,无法第一眼就看出这个角色是什么样的个性,形象的写意并非“写实”。

三、中日两国动画美术的发展对比

(一)中国动画美术:

进入21世纪,中国国内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网络开始普及,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经济的发展让许多人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国内动画的发展也逐步加快速度。自2007年开始,国内便开始出现3D动画,作品《秦时明月》便是其中代表。现在国产动画也开始脱离儿童动画这个阶段,更加注重面向各个年龄的动画制作,扩展了动画片的受众面,从而出现了商业动画。

国产动画的发展趋势便是商业动画,商业动画更加迎合大众的口味,美术设计方面开始学习日本动画的商业技法,抛弃了传统写意的表达手法。在商业动画中角色塑造非常重要,不能一笔两笔带过或者用不够鲜明的表达方法,模棱两可的角色造型不利于角色塑造。2010年,受到日本漫画的影响,国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漫画创作者,学习日本漫画的商业模式以及创作技法,但漫画中故事设计充满了中国特色的文化,角色设计以及叙事方面更加鲜明且富有中国元素。这直接影响了国内动画美术商业化的进度。行业环境改变后前景愈发明朗,于是人才也开始涌入,游戏、漫画、动画小说产业链出现,《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作品登上银幕,其中《罗小黑战记》在日本也受到了极大的好评。国内动画在动作设计中离不开中国武术,美术元素离不开牡丹、国画等,虽然目前国内没有特别典型的个人动画风格强烈的作品,但是在创作主题上更加多元化且更具中国风。在《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中就可以看见,人物设计、动作设计俱是中国经典故事中的造型形象及美术风格,但是在动画表达上抛弃了传统动画的表演美术氛围,画面更具冲击力。

传统的表达风格——写意,即使在新时代的创作风格影响下也没有被完全抛弃,而是进一步融合了当下时代的表现风格,人物造型更加鲜明,设计更加具体,在故事走向上更加直白,但在细节,如进一步塑造或揭示人物形象中会继续使用写意的手法,会在这种观感中直接体现中国独有的味道,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模仿的。这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说明了中国动画技术的进步,如果没有全新的设计理念和不断进步的美术技术,全新的中国味动画就无法实现。

(二)日本动画美术

21世纪日本的动画也在逐步发展,开始将动画作品与文学作品联系,在作画上也逐渐改善其完成度,并且动画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小说、漫画的创作确定了动画的画风以及故事种类,各式各样适合于当代人们娱乐解压以及精神享受的作品出现。与中国动画不同,日本动画开始出现个人风格的商业向动画。

这类动画有别于艺术动画那样完成化的个人风格,其中20世纪宫崎骏、今敏的作品为这类作品开了先河。他们的动画风格更具个性化,但是在个人化的基础上又非常符合大众审美。近年来新海诚的作品《言叶之庭》《你的名字》《天气之子》以及汤浅政明的《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等作品竞相上映。说到宫崎骏动画,人们会想到水彩作画的淡雅清新;说到新海诚,人们往往会想到樱花、天空、日本街道、青春爱情等元素。

在美术创作上日本动画离不开樱花、武士、和服等元素,已经完全抛弃了早期学习迪士尼风格的作画设计方式,开始糅合各类文化甚至是次时代创作,例如“赛博朋克”风格,最早的作品便是《攻壳机动队》,它的出现为后续赛博朋克风格动画打下基础,后续较为出名的还有《星际牛仔》等系列动画。还有“巨大机器人”风格动画,最早的便是《机动战士高达》系列,这类作品的出现为日本动画风格贴上了属于自己的标签。

四、结 语

比较中日两国动画发展以及动画美术技术的进步,两国走向相似却不相同的道路,在技术上都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色。21世纪崛起的新一代动画人才已经开拓出了一条全新道路。日本动画偏重直接反映现实,以《天气之子》为例,直接反映了在东京生活的人们精神上的压力,这种淡雅、伤感的神秘感结合画面剧情的起伏成就了这部动画。写实、细腻、唯美、精巧的审美方式,本就传承自日本文学艺术的“物哀”情结,“其中深意,欲说又止”的叙事方式成就了日本动画主流的美术风格。中国的动画用“看破不说破”的造型概念进行设计,在新时代融入CG动画,向着全新的审美方向不断进步。

影视动画美术风格属于艺术的范畴,美好的艺术与时代的发展、人类的共性以及民族的个性挂钩,体现自己的民族特色也尤为重要。所以,在这条悠长的发展道路上,取人之所长为己所用,发扬国家的民族特色是中国动画美术发展的正确选择。中国悠久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具有无可代替的特色,是我国影视动画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丁一.浅谈“画狂人”葛饰北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2] 韩萌.当代日本画的中国元素探析:以“四山”绘画为例[D].郑州:河南大学,2015.

[3] 孙闻涛.18-19世纪日本浮世绘艺术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0.

[4] 何灵运.三维水墨动画中的二维美术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