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青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人民立场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干出群众认可的发展实绩,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交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优异答卷。
(一)“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至上”阐释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执政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核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遵循和现实路径。作为县级党委、政府,处在直面群众的第一线,是落实好“人民至上”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人民至上”思想精髓,把理论转化成指导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落实到改革发展、服务人民的具体实践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定站稳政治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本领,真正做到把“人民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追求。群众有什么样的需求和呼声,发展当中面临着哪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县级党委、政府的感受最直接,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当好人民的服务员,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满意放心当作工作标准,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作者调研吉尔孟乡农牧区改革工作。
(三)“人民至上”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由于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了人民参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有效应对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党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作为县级党委、政府,我们与群众接触最多,要利用好身处基层的优势,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学会聆听、汲取民智,时刻发挥好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度好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各族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同建设发展,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最近,是落实“人民至上”的最前沿,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了群众满不满意;县、乡、村党组织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得细不细,决定了群众高不高兴,我们要把“人民至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心系人民、服务人民、让人民满意,这也是党中央及省州党委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一)在领袖关怀中厚植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果洛藏贡麻村视察时,与群众亲切交谈,“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你们生活上还有什么期盼、什么打算吗?”“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句句情深,眼里看着的是老百姓的民生,心中装着的是乡亲们的民情,放不下的是对各民族群众的牵挂,自始至终最关心的是人民群众。对处于全面奋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加快推动农牧区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刚察发展大局来说,办好自己的事,实现既定目标,让全县各族群众满意,根本点在于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坚定决心,按照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州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明确的目标任务,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多普惠于民。
(二)在实干担当中践行为民宗旨。刚察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啃的硬骨头很多,面临的任务也很艰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治理能力仍需提升等等问题,制约了人民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整体来说是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实干担当更会退,为民谋福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要做的工作、推进的改革、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唯有实干担当,才能让群众放心和满意。我们处在改革发展一线,各方面的任务都是实打实的,不能玩虚的,玩空的。实干兴业、实干兴县,实干才能实现现代化,实干才能托起中国梦。要持续强化担当意识,以钉钉子的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甘于履职尽责、艰苦奋斗,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拓宽增收渠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推动生态环境再优化、绿色产业体系建起来、生态农牧业活起来、民生福祉更殷实、社会治理更有效,推动刚察高质量发展,着力让刚察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在深入基层中树牢群众观点。长期的建设、改革实践中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结果。树牢群众观点,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群众最关心的还是身边的事,收入高不高,环境好不好,社会治安好不好,教育、医疗这些事。我们把这些事情一一办好,老百姓得到实惠了,就会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地方经济就有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就要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多进村入户,深入到群众家中,和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真实了解基层的状况,想问题办事情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设身处地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针对农牧业综合改革进展缓慢、村规民约执行力度不够、牛羊出栏困难等问题,要多听听群众的想法、多征求群众的意见,大力宣传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增收案例,给群众讲清实情、说明意义,赢得群众的认可、支持和参与,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作者下乡调研。
在新征程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以及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要把“人民满意”作为奋斗坐标,紧紧围绕群众的切身事,问需问策、用心用情,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更多有利于群众的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让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一)打造人民满意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落实者、执行者。要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开展“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年”活动,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高标准、严要求完成省委书记陈刚提出的党的建设“六个一”要求,持续推进村级“一核五队促振兴”,机关“一引领四提升”和社区“两厅四站”等有效做法,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着力建设能为群众办事、为群众说话、带群众致富的服务型党组织,激励村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在村级产业规划、村集体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排查化解风险隐患等工作中发挥“主心骨”作用。
(二)创造人民满意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推动实施,坚决守住生态环境生命线,扎实做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持续推动各类生态领域反馈问题整改及“回头看”工作,重点在建章立制强化监管上下功夫,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大格局,推动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见实见效,努力绘就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让生态利好惠及更多群众。
(三)发展人民满意的县域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创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激发内生动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下大功夫,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积极融入产业“四地”建设,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聚焦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示范地建设目标,打造绿色、低碳、高效高质量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围绕全力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建设人美、景美、情美高质量旅游服务体系;锚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目标,建设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努力在新发展理念中开拓刚察高质量发展新思路,在新发展格局中谋划刚察高质量发展新布局,在新发展阶段健全刚察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奋力在建设现代化新青海道路上开拓向前、行稳致远。
(四)干好人民满意的民生事业。教育、养老、医疗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处处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要始终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持续用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持续推进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绩效评价改革工作,优化城乡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教师考评和督导评估机制,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打造“藏医药浴小镇”,大力推动中藏医药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全力推动综合医改取得新成效。持续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安全规范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上下功夫,开展订单、定向式农牧民技能培训,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有效就业。组织实施“三项百人计划”,把农牧区妇女、青年、职工送出去,学习技能、增长见识,帮助青年、妇女群体创业致富。
(五)构建人民满意的社会环境。平安稳定是各族群众亘古不变的期待,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要聚焦省委平安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开展“基层治理提升年”活动,持续完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强化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职能,深化“五级平安网”建设,开拓新时代“枫桥经验”刚察化实践路径。统筹推进平安刚察、法治刚察建设和“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全面推行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进县、乡、村法律顾问全覆盖。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细化实化各类举措及预案,保持社会大局持续平稳向好,纵深推进群众归属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六)建设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选人用人首位,统筹选育管用各个环节,瞄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项目建设、重大风险防控等基层一线,多层次、多角度精准识别干部,全方位、立体式考察干部。严格执行“凡提四必”、廉政意见“双签字”“三审二核二报”、任职试用期等制度规定,切实把好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关口。坚持把从严管理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健全完善“政治监督、作为监督、选任监督、日常监管”为一体的干部管理监督体系,严格落实《青海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注重掌握干部思想、作风等情况,对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敢抓敢管、及时指出、跟踪纠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干部少走弯路、不越雷池。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鞭策干部多做为人民服务的好事实事,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小事细事,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
让人民满意,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征程上,要更好地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尤其需要每一个干部主动担当,坚持想干、敢干、会干,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在基层治理第一线,冲上去、留下来、干扎实,奋力书写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