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君琳,苏广志
(1.国网惠安县供电公司,福建 泉州 362100;2.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进步,电力信息通信质量效果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为进一步满足优质化发展要求,要规范融合网络技术手段,共同构建更加稳定可靠的运行空间,实现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
在电力通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依据实际需求和标准完成服务工作,确保相关任务内容都能落实到位,更好地维持电力通信管控体系的合理性。
第一,行政电话、调度电话、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电话等较为传统型的语音服务内容,主要是借助电话完成行政工作、调度工作的沟通,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通话平台,顺利达成任务要求[1]。电力网络话音业务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电力网络话音业务内容
第二,继电保护信号的传递和接收,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该项任务对平台运行可靠性的要求较高,一般是借助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设备建立接口完成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传输平台的接入处理,能在满足信息数据传输要求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持电力信息传输管控的合理性。
第三,针对电网调度自动化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汇总,配合通信中心完成数据实时性管理,以此调控电力系统调度环节,减少资源损耗的同时确保电力通信业务管理效果更加合理。
第四,视频会议业务,在电力系统信息通信体系中,借助分组交换网络的IP 视频会议系统建立相应的业务模式,有效满足视频会议交流的具体需求[2]。
第五,建立通信监控系统,汇总通信监控信息的同时,配合通信支撑网等完成辅助任务,并利用IP 或者是时分复用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等方式实现实时性监督管理,以便提供更加可靠的实时性信息,优化通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创建计算机信息交互系统,为系统信息共享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在电力信息通信中融合网络技术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建立完整的技术管理模式,才能提高电力信息通信服务质量水平。
第一,网络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优化电网企业信息交互的质量,无论是企业外部信息沟通还是内部信息共享,都能建构更加完整且规范的信息传递流程,在满足信息管理需求的同时,提高业务流程的管理效率。
第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提高电力信息通信建设的管理水平,信息网络发展为电力企业、电网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支持,也为各个行业协调配合打造良好的平台,优化智能化电网建设的质量[3]。
第三,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电网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了保障,更好地强化电网和人员之间的互动,为信息通信设置新模式提供支持,更好地提高管控水平,保证电力信息通信建设管理效率满足预期。
第四,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电力信息通信实时性监督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优化监督管理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通信安全监督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通信网运行水平,要依据实际作业环境和要求优化升级技术方案,更好地维护技术转型质量,积极打造更加适配的技术管理机制,实现电力信息通信多元进步的目标。
电力信息通信体系中,网络技术在支持IP 业务方面还有待优化,因此要对传统SDH 体制进行升级,更好地满足IP 业务需求,对其予以扩容处理,建立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系统的同时,有效发挥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 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的优势作用[4]。
3.1.1 DWDM 系统的应用
我国电力通信事业从电力载波、单一化电缆通信到现在多种通信方式并存,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服务质量都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等技术方案已经难以满足社会要求,因此基于DWDM 的系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DWDM 系统主要由光组合器、光放大器、光解复用器等结构组成,能在优化传输质量的同时,满足精度和稳定度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传输需求。光波复用器将光信号送入光纤功率放大器放大,然后送入分解复用器进行分解处理,恢复为各路信号。DWDM 系统能应用光纤的宽带资源,因此能实现单纤单向传输以及单纤双向传输,在网络扩充和发展过程中能顺利完成新业务的处理。
第一,电力通信组网中应用DWDM 系统。将DWDM 系统和其他技术体系予以联系,打造共同应用控制模式。例如,将DWDM 系统和SDH、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IP 等共同建立系统组网,就能利用其各自的组合形式和处理机制维持电力通信组网运行的具体服务要求。其中,SDH+DWDM组网方案在专网运行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提升传输安全性能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宽带管理能力,且整体抗破坏恢复能力较强[5]。
第二,电力调度中应用DWDM 系统。DWDM 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作为SDH 的补充机制,更好地完成调度数据传输保护管理,打造保护通道的同时,建立网关数据传输模式,确保调度信息管理和交互的及时性,为调度业务精准划分提供支持,减少网管压力的同时促进电力通信规范化调度运行[6]。
3.1.2 MSTP 技术
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 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MSTP)技术是在传统SDH 体制上增设数据处理功能模块,通过建构更加完整的数据处理体系和交互模式,更好地适应数据业务动态变化需求,减少数据交互处理不当造成的影响。在MSTP 技术应用模式中,结合多个独立的网络设备,基于SDH 技术实现多业务传输管理,也为统一控制和运行监督提供了保障。同时,MSTP 技术兼容TDM 业务信息,能满足IP 业务增长的具体需求,可以提高IP 业务处理效率。另外,MSTP 技术支持SDH 组网和保护技术的应用升级,引入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确保MSTP 可以应用百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Fast Ethernet/Gigabit Ethernet,FE/GE)接口进行高容量、高效率的互联互通,从根本上提升电力信息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尤其在无人值守变电站逐渐发展的时代背景下,MSTP 技术支持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优化电力通信体系网络技术发展模式,更好地满足IP 业务需求,提高网络传输效能的同时,维持良好的拓展效果,并借助开放式应用程序共建稳定且安全的电力信息通信体系[7]。
为更好地维持电力信息通信应用质量,要依据电力信息通信规范优化系统网络结构模式,建立更加完整的结构运行控制体系,以便结构内相关业务处理效果满足预期。目前,我国多数电力信息网络采取的是分层结构形态,要借助层层分级的方式完成通信处理,从而难免会出现资源损耗的问题,影响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综合发展进程。因此,电力企业结合实际市场需求和发展标准,将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力信息通信体系,并将改进网络结构作为出发点,在依据传统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打造更加适宜的网络运行平台。例如,国际通用的MT 结构,能更好地适应多协议通信需求,为网络管理建设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提供保障。
首先,要明确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网络结构优化改造的目标,主要是针对现代化光纤通信网践行优化升级,基于MSTP 技术的电力通信网,打造更加可靠且安全的运行平台。同时,完善光纤传输网的结构模式,逐步建成纤芯数在12 芯以上的主干光缆网络,为提升原有电力信息通信网电路容量提供保障。
其次,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升级处理方案,在技术政策支持下逐步落实传输网络结构优化工作,充分明确电力通信网融合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在维持传输网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设置对应的技术规划处理模式,并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在规划设计环节中,一方面,要调控光线电路规划内容,各个地区供电企业要结合变电所布局完成通信电缆的调控工作,选取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OPGW)光缆或者是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ll-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Cable,ADSS),将8 芯逐步升级为16 芯或者是24 芯传输线路,原有线路中的光缆结构可以作为整个通信体系备用迂回通道使用。另一方面,对传输网络进行集中规划升级,建立更加适配的作业方案,对传输网的拓扑结构、自愈环、网络同步信息、业务分配模式以及设备选型等工作逐一落实,从而维持整体升级改造环节的完整性和规范性[8]。
最后,在传输网络结构优化改造的过程中,第一阶段要进行MSTP 环的建设工作,依据规划方案中网络拓扑模式的升级要求,保证传输网主干环路和各个接入环的主要节点工作都能顺利落实,减少隐患问题的同时维持整体网络模式调控的安全性,并对主干路电路容量予以升级。第二阶段要完成传输网接入环MSTP 改造工作,结合各个接入环网络改造升级要求,升级电路容量的同时确保全网工作陆续开展,并对剩余站点展开优化升级工作,为全网多业务传输平台的搭建提供保障。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电力信息通信的网络信号传输质量非常关键,因此要积极融合网络技术手段,打造更加可控的技术管理模式,在满足用户体验感的同时借助相应的处理机制维持网络信号的传输效果。例如,利用强化网线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强化屏蔽效果,确保能结合电力实际需求选取适配的路径,从根本上解决分布不均匀区域由SDH 节点过多产生的干扰问题,维持传输效果的基础上,为网络技术应用性能的全面进步提供保障。
在电力信息通信中应用网络技术,能有效提升电力信息通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构建科学完整的信息交互平台,维持资源良好配置效果的同时整合具体工作内容,在SDH 体制基础上打造更加科学的电力信息通信模式,为电力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