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守信的重要性,可是,在生活中想要做到事事守信不是那么容易。在面临两难抉择时,你会选择坚守约定,践行承诺吗?
一、言传身教,一诺千金
《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曾子守信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一边跟着她一边哭泣。她哄孩子说:“你先回家,我回去后杀猪给你吃。”
等她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杀猪给儿子吃。妻子说:“我不过是跟儿子开个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不能这样和孩子开玩笑,他们是不懂事的,都是从父母那里学习模仿。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呀。”
于是,曾子就真的杀猪煮肉给儿子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怕对孩子,也要言而有信。
二、谁不是君子
我们都有过和朋友相约同行的经历,如果到了约定的时间,却久久不见朋友的踪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等不及先走了,这位姗姗来迟的朋友,反而指责你是言而无信之人,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你会怎样反驳他呢?我们来看看《世说新语》中《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吧!
太丘长陈寔和友人约好一起外出,时间定在中午。过了中午,那位朋友还没有来,陈寔便自己先走了,过了很久他的朋友才到。陈寔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说:“家父等您许久,您一直没来,他已经走了。”那位朋友很生气,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丟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中午相见。到了中午您还没来,这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陈寔的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走进家门,连头都不回。
听到父亲友人的谬论,元方冷静应对,说话层次分明,辩驳有理有据,把父亲的友人不讲信用、没有礼貌的问题清清楚楚地点出来。元方话虽不多,但都说到了关键点上,让对方惭愧难当,小小年纪,真让人佩服!
三、可以骗人的节日
在西方,有一个节日的风俗特别奇怪,它就是愚人节。这一天,人们可以恶作剧,还把那些被愚弄的人称作“四月的傻瓜”。
在愚人节的聚会上,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就是菜肴的名字和實际不相符。比如,当你揭开盖住“沙拉”的莴苣叶,才发现里面根本不是什么沙拉,而是牡蛎鸡尾酒;当“烤土豆”端上来时,其实里面也不是什么“烤土豆”,而是甜面包屑和鲜蘑。等到吃过饭后,客人还可以从药盒里取“药片”来吃,不过,你一定已经猜到了,这可不是什么真的药片,而是放在盒子里的糖果。
在愚人节这一天,大家互相开玩笑,捉弄对方。在美国,素不相识的人会指着别人的鞋子说“你鞋带没系”,以此来捉弄路人;在苏格兰,有人会悄悄地在别人的臀部贴上一张标签,标签上写着“踢我”。
不过,我们国家可没有愚人节,同学们千万不要模仿哦!
(本文选自《语文课超有趣: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三年级下册》,温沁园、郑以然主编,王云超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