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购买社会服务风险研究

2023-10-29 15:52扬洋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23年2期
关键词:机关机构人员

扬洋

审计机关购买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式

(一)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在部分行业性、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审计中,审计机关会采取将部分或全部审计内容委托社会服务机构实施,审计机关负责在项目开始实施前做好审前培训,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等内容,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对承接机构进行现场指导、随时指正,这一模式便于发挥社会服务机构业务熟悉、经验丰富的特点。常见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涉外投资审计等项目。

(二)聘用外部审计人员。在部分审计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为克服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审计机关会根据工作需求短期聘用外部审计人员编人审计组共同完成审计工作,并根据其完成的任务量以及工作成果支付相应的费用,这一模式操作较为简便,也便于实现审计组内的统一调度和配合,能够有效解决审计机关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常见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

(三)购买技术、咨询等服务支持。为解决好部分审计项目中存在的特殊堵点、难点,涉及审计内容单一、技术要求较高、且对专业设备依赖性强的部分,比如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地理图斑信息比对等内容,审计机关会向专业的机构公司购买技术支持、咨询服务,委托其出具专业结论并支付相关费用,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常见于自然资源环境审计、计算机审计等项目。

审计机关购买社会服务面临的风险及成因

(一)审计质量风险。审计质量风险主要是指购买的社会服务难以满足审计机关的要求而产生的风险。一是社会服务机构人员的专业结构较为单一而引起的审计质量风险。审计机关购买的社会服务主要涵盖工程造价管理、财务审计等领域,这些人员虽然专业素质较高,但对政策法规方面的掌握不够深入,与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难免还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出现问题难以查深查透、取证不充分、定性不准确等审计质量问题。二是社会服务机构人员对国家审计业务不熟悉而产生的审计质量风险。国家审计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同时对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底稿等格式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社会服务机构人员由于其业务范围的限制接触国家审计较少,导致出现编制的审计取证不达标,重要记录缺失、审计资料归结不到位等质量问题。三是审计机关人员管理组织不当形成的审计质量风险。审计机关人员对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管理,直接影响审计成效。这不仅要求审计机关人员对整个审计项目有全局的掌握,更要求审计机关人员对所购买社会服务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协调配合中掌握主动权,最大程度发挥好购买社会服务的价值,提高审计的效率。当然这也对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反,如若组织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审计工作进度、降低审计工作效率,从而形成审计质量风险。

(二)权力寻租风险。权力寻租风险主要体现在审计机关人员和社会服务组织机构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审计机关而言,主要集中在购买社会服务时选择“向谁买”的决策之中,作为委托方的审计人员在购买社会服务中掌握着最终的定价权和选择权,这就难免成为社会服务机构的重点“公关”和“围猎”的对象,从而导致在购买社会服务过程之中可能存在徇私舞弊等不公平竞争问题的发生,更有甚者部分审计人员与社会服务机构已逐渐发展成为利益共同体,利用审计公权进行合谋和寻租。另一方面,针对社会服务机构而言,其自身逐利性的企业特质与审计机关执纪监督的本质存在一定的矛盾,决定了双方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这就为社会服务机构“两边取利”埋下了“伏笔”,社会服务机构在赚取审计机关服务费的同时,通过为被审计对象隐瞒存在的违法违规事实而谋取私利,这一“伏笔”会在审计机关监督缺位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被进一步放大,从而引發严重的廉政风险。

(三)信息泄露风险。随着审计全覆盖的不断推进,审计机关监督的范围也随之拓展,越来越多的审计项目难免会涉及国家、行业、商业机密和公民个人信息。因此,社会服务机构参加国家审计便会获取审计对象的业务活动资料及相关涉密性信息。此类信息资料大都较为敏感,带有明确的政治性及社会性特点,涉及内容也较为复杂且影响范围广泛,比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社保专项审计以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等项目。在此过程中,社会服务机构倘若对提供的信息处理不当,加之当下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短时间内便会引起重大的舆情事件,给审计工作造成不可预料的风险。

审计机关购买社会服务的风险防范

(一)加强审计机关对购买社会服务全流程的控制。首先,审计机关在购买社会服务时,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考察其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人才储备、健全的内部制度、良好的社会信誉以及相关业绩,并充分考虑经济性、公共性、可操作性等因素影响,最终通过量化打分确定服务机构,以杜绝在购买社会服务中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其次,在参加审计项目前要组织好审前培训,不仅要规范审计相关文书的编制和资料的归结,还要将审计理念、审计重点灌输给相关工作人员,并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使其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要点、审计方法,以达到确保审计质量的目的。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还要加强与相关人员的沟通,通过倒会和座谈等形式及时掌握审计项目进展和审计动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晟后,在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机关要加强对购买社会服务机构的考核管理,对其参与的审计项目进行审计质量、审计程序、审计效率、审计综合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考核,同时对考核的结果进行统一存档,作为再次购买社会服务的参考依据。最终形成一套涵盖购买社会服务聘用、管理、考核全流程的管理制度。

(二)完善审计机关购买社会服务全过程的监督。首先,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审计机关在计划购买社会服务时,除部分涉密审计项目外,审计机关应及时将采购需求在本单位门户网站、政府采购信息平台等相关网站披露,向社会公开购买社会服务的信息和预算。同时,对拟承接审计项目的社会主体资质进行公开,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拟承接主体的评价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其次,要加大内部监督力度。一方面,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牢固树立廉洁从审的观念,机关纪委也要对购买社会服务的审计项目进行常态化的督查检查,重点关注相关工作流程是否符合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相关规定、评选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权力寻租情况等内容。另一方面,审计机关也要加强对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行为进行监督,通过对审计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对被审计对象进行调查采访,充分听取被审计对象关于承接社会服务主体遵守廉洁纪律相关情况的反馈,以杜绝徇私舞弊的发生。最后,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审计机关作为购买社会服务的主体,要主动建立投诉举报平台,在接到相关违法违规操作举报线索时应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并及时将调查进展及调查结果进行反馈,对查证属实的问题应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三)强化重点环节的保密工作管理。一是加强涉密人员管理。根据审计工作需要,选择立场坚定、忠诚可靠、作风正直同志参与审计过程中的涉密工作,对选中的涉密人员要扎实开展审前保密教育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夯实保密主体责任。涉密人员在审计结束后,要监督其清理涉密信息,并严格实行脱密期管理。二是加强涉密载体管理。对审计过程中存储涉密信息的U盘和移动硬盘等载体要责任到人,实行专人管理,涉密载体要有明确标识、保密等级、保密范围等。涉密载体的复制必须经相关负责人批准,涉密载体的收发、传递要确定知悉范围。三是加强网络保密管理。对涉密信息必须通过涉密专用设备处理,严禁使用微信、邮箱等方式进行网上传递,严格落实涉密不上网的要求。要充分发挥OA系统作用,审计业务工作要力求通过专机专网运行,做到与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物理隔离。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机关机构人员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打开机关锁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机关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