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电视新闻栏目融合传播效力的探索

2023-10-28 08:54:23蒋子龙王灿陆玉琴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统媒体栏目

蒋子龙 王灿 陆玉琴

在不同地区的广电融媒体技术平台中,各类电视新闻栏目的融合传播效力普遍存在一定差异,其品牌影响力也有所不同,在特定受众群体中的影响范围与特定电视新闻栏目相关联。广电媒体企业需要及时摒弃传统媒体的传播思维模式,融合到新媒体技术平台之中,分类整合信息资源,从全新的内容解析角度入手,逐步提升品牌和文化传播效力。

01 

传播速度加快

在融媒体时代,依托于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因此各地区网络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接收特定新闻信息,缩短了时空传播速度,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也逐步拓展到网络层面上,提升各类受众群体的信息接收和转发效率。传播速度有所加快的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模式和渠道,可以充分发挥短篇资讯的快阅读优势,实时了解到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发展现状。但是受限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思维模式,部分媒体人对电视新闻栏目的内容、主题、解读角度、后期制作等传播环节并不重视,因此会逐步降低新闻传播效力,不利于媒体融合发展。在全媒体视角下,电视新闻栏目的信息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新闻内容质量得到一定保证,但是需要从全新的解读视角入手,解析受众群体普遍关注的话题和资讯,从而呈现出全面的媒体服务模式。传播速度加快的融媒体时代,其信息爆炸等特点非常显著,因此会直接影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对电视新闻栏目的宣传推广大有裨益。

双向传播和信息交互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的创新融合,可以呈现出电视新闻栏目的双向传播和信息交互等特征,引导各类受众群体积极参与到新闻生产和加工传播环节之中,呈现出更加接地气的信息共享模式。但是在创新融合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资源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受众群体的差异化信息需求,对标不同电视新闻栏目所输出的价值观和内容主题,引导社会群体对新闻资讯进行评论,在受众群体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突出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强互动性特征。在双向新闻传播和信息交互模式中,大部分受众群体都能够通过弹幕以及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其个人色彩比较浓厚,但是媒体人需要深层次挖掘新闻内容主题的创新制作需求,通过融媒体技术平台提升信息传播效力。双向传播和信息交互模式,其重点在于提升信息资源的对称性,通过公众平台引导受众群体发表意见和建议,从中获取更多新闻素材,有利于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和信息传播。

受众群体多元化

在融媒体技术平台中,电视新闻栏目的受众群体并不唯一,因此部分媒体人在进行流量池分析和用户画像分析的过程中,普遍得出较为分散化的分析结论,能够客观表现出电视新闻栏目中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受众群体的多样性,还会对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内容推荐模型产生深远的影响。受众群体不唯一,其最直观的表现在于电视新闻栏目的观看人数、网络用户来源、年龄段、地域等因素上存在的差异,部分受众群体对特定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会长时间观看特定主题的电视新闻资讯。社会群众能够通过多种网络媒体平台,对某一个类型的电视新闻栏目进行评论、发表意见、表示赞赏等具体操作,受众群体并不固定在某个年龄段或者社会阶层之中,因此电视新闻栏目的受关注度在不同平台普遍呈现较大差异,媒体人则需要充分重视受众群体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促使其与内容制作环节实现创新融合。受众群体不唯一,会直接扩大网络用户的信息传播范围和渠道,影响新闻资讯的传播效力。

02

品牌效应差异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媒体技术平台中的信息展现形式普遍存在较大差异,其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层面也存在差异,能够直接影响电视新闻栏目的传播效力。区别于中小型规模的新媒体机构,传统媒体机构普遍具有一定权威性、公开性等特征,其在特定区域内的影响力比较显著,受限于部分行业领域的信息传播发展趋势,其品牌效应并不稳定,部分受众群体对传统媒体平台普遍存在固定刻板印象,难以迎合其创新发展需求。区别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机构的品牌效应只局限于网络平台层面之上,大部分社会群众在分享网络资讯和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会挖掘新媒体机构的独特性和内容主题创意,从而形成小范围的品牌效应。传统电视新闻栏目与新媒体相比,其品牌效应更局限于现实空间层面上,新媒体机构则局限于网络空间层面之上。尤其在融媒体技术平台中,传统电视新闻栏目的创新转型效果并不显著,与其品牌效应的固化息息相关,不利于提升信息传播效力。

内容立意和解读差异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IP中,其内容立意和解读方式更具有正式性等特征,会直接影响受众群体的信息解读能力,与新媒體机构有所不同,后者更倾向于接地气的新闻内容解读方式,但是普遍存在虚假宣传和信息失真等风险因素,难以保证新闻内容质量。电视新闻栏目在前期规划设计和后期制作环节中,特定媒体人对内容立意的解读方式,会直接影响新闻资讯的传播效力,受限于部分媒体人的从业经验,部分新闻内容的主题设定方式过于固化,难以体现新时代的网络媒体发展需求和创新特征。新媒体机构宣发的各项新闻资讯信息资源,普遍呈现出快阅读模式,其内容解读普遍呈现出固定模板,其内部逻辑创新特征并不显著,在人云亦云的网络环境下,虽然可以抓住受众群体的眼球,但是不能长期输出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前者对新闻内容的立意和解读方式更正式化,后者更容易体现出新奇特等特征,但是不利于引导网络舆论。

传播渠道差异

在众多融媒体技术平台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选用的信息传播渠道普遍存在一定差异,前者更倾向于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渠道,因此受众群体比较单一,后者更倾向于网络媒体平台,但是其内容的正式性和规范性并不足。信息传播渠道层面上存在的差异,会直接影响电视新闻栏目的实际传播效力,会对品牌效应和受众群体的扩大产生负面影响。很多传统媒体机构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中,对网络直播等新技术资源进行了深入解读,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但是并不能完全融合融媒体技术资源,仍然呈现出固定刻板的信息传播模式。新媒体机构和意见领袖,在确定信息传播渠道之后,即可开展各项宣传推广工作,可以根据特定受众群体拓展传播渠道,因此受众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内容立意和资源吸引力并不持续,非常容易产生流量断层等问题。传播渠道差异,会直接影响电视新闻栏目的实时传播效力,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传输效率和精神内涵产生影响。

03 

坚持民生化的内容主题和表达方式

传统媒体机构需要从网络用户的偏好需求入手,坚持民生化的内容主题设计模式,在规划设计特定新闻栏目的过程中,激发受众群体的主动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强调各平台用户的参与主体地位,将新闻的生产和制造权利交给广大受众群体。坚持民生化的新闻内容表达方式,可以将各类生活问题的产生源头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和吸引受众群体关注特定事件的后续跟踪报道内容,逐步形成良好的新闻媒体舆论氛围。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创造和谐的舆论场非常关键,因此电视新闻栏目需要作为内容输出的重要渠道之一,引领受众群体表达自身观点和意见,将民生问题的解决措施付诸实践。

合理运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合理运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贴近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经验,将特定叙事策略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客观分析不同职业领域内的难题,根据受众群体的通用信息,分析其所关心的各类实际问题。合理运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有利于引导受众群体达到共情的状态,但是不能将节目组刻意设计的环节搬到电视新闻栏目之中,避免影响受众群体的观感体验。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其应用重点在于将情理讲述清楚,因此需要对特定叙事内容主题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从内容层次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创新,整合更多实时信息资源。对于新媒体机构,其内容深度和广度同样重要,因此在运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过程中,需要突出特定人物角色与现实的共同点,从而引导观者共情,从中发现特定生活问题的合理解决思路。讲故事的叙事方法,需要将感情和理性创新融合,引导观众进行深度思考和内容创作、观点输出。

融合新媒体和直播技术

在逐步提升电视新闻栏目的融合传播效力的同时,相关媒体企业需要创新融合新媒体和直播技术,从信息量、数据流量池、用户交互性、受众层面、品牌传播效应等层面上实现创新融合目标。部分传统媒体机构能够在两微一端平台中开设用户互动通道,在实际创新融合新媒体技术和直播技术的过程中,突出用户互动性和受众群体的多样性特征,可以在分享特定话题内容的过程中,突出不同观点的碰撞特色。融合新媒体以及直播技术,需要合理设置特定的主题和内容研讨角度,并从人们比较关心的话题入手,将弹幕以及评论区作为用户互动的重要载体。但是传统媒体机构需要避免陷入新奇特的信息传播误区,仍然需要输出价值观和文化内涵,在融合新媒体技术和直播技术的过程中,突出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特征,从特定受众用户群体的角度挖掘内容创作思路,将微博、微信以及用户端平台上的互动要素转移到直播平台之中。

坚持全方位互动的交流模式

为逐步提升电视新闻栏目的融合传播效力,相关媒体机构需要坚持运用全方位互动的用户交流模式,在客观解析网络用户群体观点和意见的过程中,突出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内核。大部分网络用户已不能满足于新奇特的网络信息资源,因此需要借助于传统媒体机构的品牌效应,输出自身观点和独特的意见,很多网友的问题解读思路都具备个性化特征,其背后的信息资源支撑效应非常显著,会直接影响网络舆论环境和言论的发展方向。坚持全方位互动的交流模式,能将主流媒体平台中的特定新闻信息资源融合到多媒体平台之中,强化电视新闻栏目直播现场的互动性和交流感官体验。传统媒体机构在运用新媒体直播技术的过程中,避免受限于固定思维模式,仍然需要坚持全方位互动的信息交流模式,突出广大网络用戶的舆论传播力量和特征,突出受众用户群体的新闻信息传播主体地位。

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

在具体制作和采编电视新闻栏目的过程中,媒体人需要逐步提高某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并通过全媒体平台,在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多创作灵感,深入解读特定新闻信息的精神文化内涵,引发用户共情。尤其对于民生频道的电视新闻栏目,其内容解读的独特视角会吸引大量用户,因此需要针对性提高信息资源的分类整合力度,吸引更多线上用户参与到线下采编环节之中。提高电视新闻信息资源的创新整合力度,还需要关注用户在网络媒体平台中聚焦的话题,聚集用户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网络媒体舆论环境和信息传播氛围。在逐步提高电视新闻栏目融合传播效力的过程中,媒体人和用户之间的沟通互动,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能够直接影响受众用户的观点输出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需要针对性开展各项特色活动,征集更多意见和建议,突出电视新闻栏目的实用性价值。

综上所述,为有效提升电视新闻栏目的融合传播效力,相关媒体机构和新闻从业者需要充分重视新闻信息的生产制作环节与信息传播渠道,拓展受众群体并激发其观点和内容输出兴趣,关注特定受众层面上的内容创作价值,凸显民生话题和融媒体技术资源的创新融合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传统媒体栏目
关于栏目的要求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栏目主持人语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传媒评论(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新闻传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