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卓文 朱银华
钢琴教育研究成果丰富,至今已持续100年左右,取得了很大进展,不乏当前热点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立足中国钢琴教育理论前沿,梳理和总结了学术界对中国钢琴教育的分析和讨论。
21世纪以来,中国钢琴教育教学有很多经典的相关著作,如《钢琴教学法》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钢琴演奏和教学的方法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探究。中国钢琴教育兴起于学堂乐歌时期,一群“有学之士”从国外留学回来后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带入中国,开设相关课程、创建音乐杂志社、举办音乐相关活动,而钢琴在当时就是主要的音乐工具。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中国首位音乐博士萧友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专,并在此开设钢琴系等专业学科,世界一流的钢琴家斯·拉查雷夫(俄)、李恩科(留美)、梅·帕契、包利、包利斯·查哈罗夫(俄)、王瑞娴(留美)等受聘于此,无论是系统的教学理论、还是科学的弹奏方法都推动了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1985年左右中国钢琴教育进入了黄金时期。在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但昭义教授的学生纷纷于国际钢琴大赛中斩获奖项,掀起了中国钢琴教育的另一波高潮,是中国钢琴教育近年来取得的一大成果。自改革开放以来,钢琴教育开始备受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美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2020年成立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2021年成立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学生在整个学业生涯接受到的美育程度得以提高。2022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钢琴教育作为美育重要的一部分,融通中外,体现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凸显中华美育精神,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是实现高校美育必不可缺的一种途径。
钢琴教育是美育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正如管建华老师所说:“关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教学或教学方法的发展,应尊重该文化音乐学习的正宗性整体性。”这种方法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人的心灵,感染人、影响人,杨磊从中国钢琴教育与奥地利钢琴教育的特征切入,比较并总结二者的异同,并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展望了此后的发展,以将中国钢琴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进行详细呈现,他认为奥地利钢琴教育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强大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提升其人文修养,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有学者发现目前社会中的钢琴教育功利性较强,陶斐然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当代中国钢琴教育中的“实用主义”现象分析》中提出了钢琴教育中“实用主义”的产生与中国传统音乐思想及人们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推动了中国钢琴教育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钢琴艺术理论研究的缺失、钢琴教育中功利的“物质化”追求、市场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应当在钢琴教育中寻找“实用主义”的平衡点:明确钢琴教育和美育的根本目的和方向;通过人的影响在艺术与利益之间相互平衡。
作为钢琴演奏的形式之一,双钢琴演奏已成为钢琴教育中教学实践的一种主要的方式,国内大多数双钢琴的参考文献大多数是关于曲目类演奏技法与艺术特征的分析,只有少数是关于钢琴教育方向的,例如《四手联弹和双钢琴表演形式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分别以双钢琴和四手联弹曲目的实际教学论述了双钢琴和四手联弹在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还有对于一些在中国钢琴教育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在教材的编写方面,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张维在从事数年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发现并总结到的在一些关于中国钢琴演奏、教学的现象基础上,认为“中国钢琴学派”的建设需要多种因素与成熟的条件,同时也需要广义上业界同行的认可,并指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材建设对于“中国钢琴学派”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教材在建设时会出现系统性的问题,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都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去选择与编写教材;在教学中会产生风格与体裁分类的问题,处理中国作品时,缺乏对其特有的术语的理解和对于中国化重音逻辑的把握,往往生搬硬套西方钢琴作品处理方法,失去了其独特的美感。专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很多担任教师工作,所以,钢琴教育需要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这就需要高校不断丰富相关课程、完善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胆探寻,建立起符合培养目标,体现出高校钢琴教学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全新的教学体系。《当代文化视域下的中国钢琴教育研究与实践》结合我国钢琴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综合全球化视野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时空观,对钢琴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探讨钢琴表演与钢琴教育课程设置、钢琴即兴创作、以及实践形式等展开论述。在专业院校的钢琴教育领域中,有一些对建树卓著,影响深广的钢琴教育家的教学思想进行研究的文章,如对纽约大学中表演艺术系的一名音乐专业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埃里奥特提出的“实践的音乐教育观”进行分析。
现如今,钢琴演奏是音乐类师范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组建及培养多层次、全面发展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团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高职类院校的音乐类师范生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钢琴教学课中往往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的优势是教师可以更加细致地为每一个学生解决钢琴演奏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却大大的限制了教师授课的人数,使教育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不同于传统钢琴课,钢琴集体课通常由一名教师和多个学生构成。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能力,具备一定的视奏能力,且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开设了钢琴即兴伴奏等相关课程。一些学者从田野调查的角度出发,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相关理论研究,如郑云丹硕士的毕业论文硕士在她的毕业论文中在自身学习工作实践经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不少学者从民族化的视角切入,讨论有关中国钢琴教育的改革,并展望其发展,注重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提升其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类有:郑晓丹在《中国钢琴教育发展史研究中》梳理了中国早期以蔡元培、李叔同、赵元任为代表的有时代感、民族感的钢琴艺术思想,《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填补了中国钢琴课程中思政教育领域的空白,助力中国作品的教学。张维教授在《从中国钢琴教育看中国钢琴学派的形成问题》一文中还提到虽然民族化审美教育贯穿了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一个阶段国民教育,对于业余的钢琴演奏者来讲,学习演奏中国作品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专业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讲,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化的技术训练体系,目前我国应加强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的教材建设。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孟可欣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中探索了在钢琴实际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具体应用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族化在钢琴教学中实践应用方面的空白,她表示目前人们的民族意识的缺乏,导致社会整体民族氛围欠佳,教育环境没有得到良好的支持。应优化相关民族化资源、强化民族化的教学意识、满足不同民族化的教学内容,才能改善目前的社会大环境,让学生得到更好地接受民族化钢琴教育。
程诗老师从传播学的角度切入,分别从传播环境、传播符号、传播主体是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
钢琴教育改革的研究是新媒体时代下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在信息化时代,围绕如何建立课程改革,学者们或者从新媒体角度,如新媒体时代下学前教育钢琴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或者从人工智能角度对此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如人工智能背景下钢琴课教学模式重构探讨。从本课题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虽然众多学者对于钢琴教育的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在这些研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欠缺和不足的地方。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针对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以前从事钢琴教育理论方向相关研究工作的学者,往往缺少必要的演奏经历,从而对演奏方法缺少感性的认知;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实践的学者,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学术视野,容易以点带面,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达到研究高度。近年来,随着我国钢琴教育教学的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研究,一些学者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一些学者用实践证明理论,实践和理论齐头并进,将中国钢琴教育的学术水平上升到了一定到高度。纵观近年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到学者们的学术水平逐渐提升,在中国钢琴教育理论研究中应用了更多的方法,如《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民族化探析》运用了学科交叉法、《强化中国钢琴教育的定量评价研究》运用了定量研究法、《中国与美国高校钢琴教育分析》运用了比较研究法等等。中国钢琴教学应与美学、心理学、传播学等专业相互渗透、紧密结合,丰富完善具有中国特点的钢琴学科体系,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不断突破创新。
钢琴教育实践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如何从田野调查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在考察验证理论、摸索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在这一方面应该采取更加具体的相关措施。钢琴是一门实践的乐器,但一些文献并未具有真正的实践意义。例如丁亮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欧洲钢琴学派——古朴严谨的德奥学派与浪漫典雅法国学派,总结出20世纪世界钢琴学派,诸如此类的理论研究有很多,都对中国钢琴教育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但并未结合相关钢琴教学实践展开相关论述。(丁亮.20世纪世界钢琴学派对中国钢琴教育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9(06):73.DOI:10.19340/j.cnki.hhzs.2019.06.056.)此处不便多做论述。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国钢琴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方法增加、研究深度细化,但中国钢琴教育在未来发展中仍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在今后的时间里已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进步。
在阅读并总结相关文献时,发现仍有一些研究方向和课题需要得到学者们的关注,扩大研究范围、加深理论研究,尤其是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拥有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信息量激增,多媒体教学渗透到了日常的钢琴教学中,除了集体钢琴课的诞生,中央音乐学院等各大院校也在慕课平台推出了钢琴相关课程,可见新型应用软件出现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钢琴教学的发展,但笔者认为的钢琴教育领域还应不断突破原有的局限,在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上面,需要尽量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基本理念,很多钢琴艺考生在参加考试时贪图高难度的曲目,在教学目标上,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加强与高科技的结合。在相关课程设置方面,不局限于基础乐理与即兴伴奏等音乐类课程,积极增设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与相关学科,拓宽学术视野、各学科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丰富课程理论,为学生增加交叉学科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