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小诗袋

2023-10-27 01:01高昌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23年10期
关键词:皇甫黑云李贺

高昌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走在飒飒秋风里,我常会默默吟诵起唐代诗人李贺的这首五言绝句。眼前浮现出一片白沙大漠,头顶斜挂着一弯朦朦胧胧的钩月,身边是连绵不绝的燕山山岭,而心则仿佛就是那一匹唐诗中的骏马,戴着黄金的络头,踩着清凉的晚秋,疾步矫健,奔向远方……

这首五绝是李贺的组诗《马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当年在《马诗》这个题目下,一口气写了二十三首五绝,巧妙地采用咏物寄意的手法,委婉深沉地表达了渴望为国建功和感叹怀才不遇的复杂情感。其中好多诗篇和诗句都很有名,比如第四首——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诗中这匹倔强的老马,虽然境遇艰难、瘦骨嶙峋,但那凛凛血性依然还在,那铮铮骨气依然不改。这硬骨头敲一敲,还能够像青铜铠甲一样发出铿锵悲壮的嘶鸣。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此马”的不凡风姿和不俗神态,非常感人。

诗的作者李贺,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诗人。相传他七岁的时候,就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诗句。诗坛名家韩愈读了他的一些作品,感觉非常不错,就约上另一个诗人皇甫湜,一起坐着轿子到李家去访问。

李贺相貌奇特,与众不同。据唐代诗人李商隐描述,李贺“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也就是说,李贺成年后的身材依然十分瘦小,他的两个眼眉是连在一起的,手指很长,写诗很刻苦,落笔速度很快。根据这段描述,可以想象七岁时候的李贺,个子应该更加瘦小了。韩愈和皇甫湜见到李贺这副尊容,不约而同地摇起头来。他们怎么也不能相信,这么丁点儿的丑小孩儿,还、还、还会作诗?

皇甫湜悄悄和韩愈咬起了耳朵:“咱们出题目考考他吧。”韩愈扫了一眼李贺,忍不住脱口而出:“别出题了,他能够当场写一篇完整的诗就算很不错了。”小李贺年纪不大,耳朵却挺尖,他一字不落地听到了两位老先生的话,心里很不服气,就自信满满地上前说道:“既然二位不出题,那我就以二位前辈来访为题吧。”说完,他略作思考,当场铺开纸提起笔,唰唰唰地写了起来。

两位老先生还没喝完手里的茶呢,小李贺已经洋洋洒洒写出了一篇《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隐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东京才子文章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首诗写了二位前辈来造访时的情景,连他们的官服是绿色的都写了出来。接着就赞颂了他们的学识和声名,最后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全诗一氣呵成,绘声绘色,诚恳恭敬,辞藻华美。其中“笔补造化天无功”这句诗,后来还演变成了成语“笔补造化”,指笔墨可以弥补自然界的不足,形容笔墨的作用大,笔力高超。

韩愈和皇甫湜把《高轩过》捧在手中互相传看,不由得惊喜万分,一齐竖起大拇指,对小李贺夸赞不已:“果然名不虚传呐!”

经过二位诗人的这次访察,李贺的诗名更大了。到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和比自己大四十岁的诗人李益齐名了。但是李贺一点也不骄傲,写诗依然刻苦用功。他经常骑着毛驴四处漫游,随身带着一个小童子,小童子的腰间系着一条特别显眼的小布袋。这个小布袋可不是用来装零食的,而是用来装诗稿的。他骑着驴一边走,一边观察和思考,把路上经历的事、看到的景、遇到的人都一一记在心里。一旦有了创作灵感,他就提笔赶紧写在纸上,然后小心地放进小童子身上带着的那个小诗袋中。

一回到家,李贺不顾劳累,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就急忙从小诗袋里拿出那些纸条,立即进行整理,随后那些断章零句就变成了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篇。妈妈看着盛满纸稿的小布袋,心疼地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意思是说,这孩子苦苦吟诗,非要把心也呕出来吗?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一个成语,就是“呕心沥血”。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6年),字长吉,家居河南福昌昌谷,所以后世也称他为李昌谷,他的作品集也取名为《昌谷集》。昌谷来源于连昌河,就是连昌河谷的意思。

他的诗想象奇异,语言瑰丽,风格独特,被称为“长吉体”,他自己也被人们称为“诗鬼”。李贺二十七岁就不幸因病去世了,短短一生留下两百多首诗篇,数量虽然不算太多,但是质量都很高,其中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比如这首《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十八岁的李贺曾经带着这首诗去拜访诗人韩愈。韩愈当时刚刚送走了一大批访客,身体非常疲惫,当天不打算再接待别的客人了。他解开衣带,正准备休息,忽然一抬头,从桌子上放着的诗稿中看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顿时眼前一亮,困意全消,立刻又重新系上衣带,大笑着走出来和李贺见面,狠狠表扬了这位少年才子一番。

这首《雁门太守行》语言新奇,色彩浓烈,对比鲜明,浓墨重彩地描叙了一场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豪迈壮烈的报国情怀。黑云翻卷、金光闪烁、号角悲鸣、碧血寒凝、红旗半卷、霜重鼓寒……一系列独具塞上特色的奇异景象,把惨烈的战争风云真切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让韩愈赞不绝口。不过这两句诗流传到宋代的时候,却受到诗人王安石的严厉批评。他说:“是儿言不相副也。方黑云如此,安待向日之甲光乎?”意思是说,李贺的诗句不符合生活实际,既然乌云这么浓重,肯定已经遮住了太阳,还怎么有阳光照射到铠甲上的情景呢?然而王安石的质疑流传到明代,诗人杨慎又嘲笑王安石的批评是“不知诗”。他说在云南就见过类似气象场景,当时“居围城中,见日晕两重,黑云如蛟在其侧,始信贺之诗善状物也”。意思是说,自己亲眼见过黑云像蛟龙一样盘绕在太阳周围的情景,这才相信李贺善于描写景物的不凡功力。

李贺的诗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传说他临终的时候,忽然有个穿着红衣的人驾着一条红龙飞来,红衣人手里拿着一块写满“太古篆”或“霹雳石文”的玉板,说是来接李贺上天。李贺表示自己的老母亲正生着病,不愿意到天上去。红衣人却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要召你为这座楼写一篇美文呢。”随后屋子里就有烟霞袅袅升腾,还能隐约听到车轮滚动的声音和乐器演奏的声音……显然,大家是用这样一个美丽浪漫的故事,表达心中对李贺依依不舍的深情和思念。

猜你喜欢
皇甫黑云李贺
Absorption spectra and enhanced Kerr nonlinearity in a four-level system
漂流计划
漂流计划
黑云白云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鬼才李贺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李贺的诗不合逻辑?(上)
赵晶、皇甫舟楠设计作品
诗鬼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