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鑫 张魁
2023年夏麦收获时节,河南省受到持续多日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小麦种子生产基地种子出现了大量种胚萌动和发芽。一些种子企业为了弥补种子供应缺口,把基地萌动种子和发芽不严重的种子收仓入库,给秋播小麦种子应用和粮食安全埋下了一定隐患。本试验从大田种植角度来统计和分析小麦种子质量状况,为2023年秋播小麦种子利用提供参考。
一、种子试验安排
小麦种子入库时随机抽取10个品种,不同种胚萌动和穗发芽的样品40个,一个品种4个试样;试验采取实验室纸床、土床发芽试验、室外田间出土试验方法,不同品种、不同萌动、发芽试验,每个发芽盒里装100粒小麦种子,4个重复,室内分别于4 d、7 d调查其发芽情况,7 d计数的同时调查幼苗畸形率。播种后7 d调查出苗率。刚收获入库时做一次室内纸床发芽率试验,入仓磷化铝熏仓后,同一品种再次做一次室内纸床发芽率、土床发芽率和室外田间出苗试验。
二、试验统计结果
从下页表1可知,不同品种、不同种胚萌动和穗发芽的室内发芽率、出土率和室外田间出苗率结果可以看出,胚萌动和穗发芽比例越高,室内发芽率、出土率和田间出苗率越低。20%左右胚萌动和穗发芽率小麦的平均田间出苗率51%,40%左右胚萌动和穗发芽率小麦的平均田间出苗率39%,60%左右胚萌动和穗发芽率小麦的平均田间出苗率32%,70%~80%胚萌动和穗发芽率小麦的平均田间出苗率只有22%。按往年没有经雨萌动小麦的发芽率95%和90%的田间出苗率的小麦,理论上增加播种量分别为176%、230%、280%和410%,成本大大增加。
三、种胚萌动和发芽的概念与形成原因
(一)种胚萌动、发芽的概念
种胚萌动是种子胚部已经破裂或明显隆起,发芽口已开裂,胚根和胚芽尚未突破种皮的现象,是发芽前的一种状态。种胚发芽是种子在灌浆中后期遇连阴雨且温度适宜条件下,种子在收获前产生穗上萌芽的现象。
(二)种胚萌动和发芽的成因
1.种胚萌动与种子遗传特性有关。大部分小麦品种组合种子无明显的休眠期,在适宜条件下很容易在穗上出现种胚萌动和发芽。小麦种子休眠期较短,一般早熟品种若遇到气温高,雨水较多的天气,休眠期可大大缩短,萌动和发芽的几率就会增大;而中晚熟品种一般属于中度休眠,发生的几率就大大降低。
小麦种子籽粒胚乳对刺激麦粒合成α淀粉酶活性的GA#3反应敏感的品种易发生萌动发芽;小麦颖壳中含有发芽抑制物少的品种易发芽;小麦籽粒吸水速率受麦穗结构影响,吸水快的品种穗发芽严重。
小麦茎秆坚韧、小穗稀疏、无毛等特性有助于抗穗发芽,红皮籽粒小麦抗穗发芽能力强。此外,小花开放状态、穗头蜡质程度、芒长、籽粒颜色、颖片坚韧度、小穗密度对穗萌动发芽具有修饰作用。
2.小麦成熟期外部环境的影响。小麦成熟期与雨季吻合,阴雨连绵、高温高湿天气易发生种胚萌动发芽。小麦休眠期的长短受气温、湿度的影响较大。气温高,湿度大,休眠期短;气温低,湿度小,休眠期长。
四、种胚萌动发芽对小麦种子质量的影响
由于種胚萌动期间种子胚和胚乳发生了一系列生化反应,消耗了种胚部分养分和能量,种子活力下降,必然导致后续再次萌发“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种子发芽势、发芽率降低,发育迟缓,出苗不整齐,苗黄苗弱、畸形苗增多,甚至不再萌发、死苗等。
从下页表1中可以看出,种子萌动发芽率越高,后期再次萌动发芽率就会越低。发生穗上种胚萌动发芽后的种子,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后期再次萌动发芽率也会越来越低。两个月内,萌动发芽后的种胚基本就会死亡。
五、应对策略
根据小麦不同胚萌动和穗发芽率种子室内、室外发芽率试验结果分析,针对2023年小麦种子受灾情况和供求形势,相关部门应切实打好种子保卫战,保障秋播用种安全。
(一)种胚萌动的小麦种子不作种子使用
由于种胚萌动的种子胚中淀粉前期消耗多、质量差,种子发芽出苗后死亡的风险也大。即使没有萌动的种子,经连阴雨后,种子内部物质也发生物理和生化变化,影响和大大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二)加大筛选力度,提高种子质量
对于种胚萌动和发芽率比例较低的种子,由于种子养分萌动被消耗,千粒质量和容重都会降低,同时种子自身强度随之下降,种子加工时机械损伤比例会增加。建议采用大型种子生产线加工或采用双风选双比重等选种质量水平较高的种子加工机械,加大种子筛选力度,必要时可以进行二次精选,最大限度地提高种子获选率。
(三)全面检测,及时做好种子质量监控
小麦种子质量抽样检测是打好2023年麦播用种安全战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要及时做好小麦种子抽样检测和质量监控工作。要求上市小麦种子检测率达到100%,保证上市的种子达到质量要求;加强市场监控和查处力度,严防假冒伪劣小麦种子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