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尹建华,陈德,赵坤坤,苏鹏,陈明学*
(1.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山东青岛 266400;2.青岛西海岸农高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400;3.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近年来,中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草莓生产面积已位居世界第一[1]。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日益增加,对草莓种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且对草莓种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高架基质育苗极大地提高了草莓育苗效率,所育种苗质量好、整齐度高,定植后缓苗快,成活率高,结果时间明显提前。同时,高架基质育苗改善了育苗环境,避免土壤连作障碍,更有利于草莓工厂化育苗推广应用[2,3]。与传统的高架育苗方法将子苗采摘下来,再在穴盘中扦插相比,高架基质育苗不需要进行子苗采摘,而是前期大量繁殖草莓子苗,后期将整个椰糠袋或育苗槽搬至地面,直接将子苗引压至穴盘,减少了子苗采摘、蘸根等一系列操作的成本投入,极大地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更加适合农户和小型育苗场生产草莓种苗。
目前高架基质育苗主要通过分批剪取匍匐茎子苗并进行穴盘扦插的方式进行育苗,种苗扦插过程中需采取覆膜、遮阳等措施控制空气湿度和光照强度,适于规模化种苗生产企业使用[4]。现介绍草莓高架基质优化育苗技术。
宜选用独栋塑料拱棚。棚体南北方向,东西两侧和棚体肩上部安装有卷膜器,实现春夏秋通风调温,放风口均需安装40目防虫网,在棚体顶部安装电动遮阳网(图1)。
图1 育苗拱棚建设模式图
育苗架可采用立柱式无土栽培专用栽培架,选用单根或双根6分管做支撑,底部用水泥预埋固定,育苗架高度1.5 m左右,长度视棚体长度而定。两列育苗架中间间隔至少1.5 m,防止因匍匐茎过长,子苗垂落至地面,影响育苗质量(图2)。育苗架也可采用悬挂方式,将育苗平台悬挂于棚体骨架上,根据匍匐茎长度调整育苗平台高度,也便于后期压苗。此种方式要确保棚体骨架足够牢固,防止因悬挂重物导致棚体坍塌,同时需注意相邻两列育苗架中间需间隔至少1.5 m,为后期子苗引压提供充足空间(图3)。
图2 立柱式草莓育苗架
图3 育苗槽(椰糠袋)放置方式(a为平放式,b为悬挂式)
综合考虑种育苗成本和种苗生长需求等因素,建议选择草莓栽培专用椰糠袋(有成品可直接采购),因其含有不同程度的盐分,故首次使用前需充分洗盐,可使用EC值(可溶性盐浓度)为3.0 mS/cm的硝酸铵钙泡发(通过离子置换反应将椰糠中的Na+和Cl-置换出来),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保证回液EC值不大于0.5 mS/cm。椰糠袋妥善保管可使用2次。还可以选择草莓专用育苗槽,育苗基质用草炭土或椰糠∶珍珠岩=7∶3),经杀菌消毒后可多次使用,基质可随时补充新基质。此法弊端是操作相对繁琐,用工量较大[5,6]。若用椰糠袋育苗,可使用一条滴灌带横穿椰糠袋中部进行水肥管理;若用育苗槽育苗,建议使用2条滴灌带,置于育苗槽面植株两侧,使水肥供给均匀。
草莓母株3月上旬定植,浇透定根水。定植后至4月上旬覆盖棚膜提温保温,棚内温度在28 ℃左右,可满足母株萌发所需条件,防止因倒春寒导致母株受害。
母株定植后15 d内不建议施肥,根据基质湿度每天管道滴水1~2次,每次3~5 min,定植7 d后,可随水施用少量生根壮根药剂(氨基酸水溶肥1 000倍)。新叶长出后10 d,可每天随水冲施少量草莓专用水溶肥,EC值控制在1.5 mS/cm左右(使用专门施肥设备或通过调节母液浓度和稀释比例,并用EC值测量仪人工检测调节),促进发棵生长。肥水浓度随植株生长逐步提高至EC值2.0 mS/cm左右,注意每次浇水施肥需保证有回液流出(回液量为注液量的1/5~1/3最适)。母株进入生长旺盛期,喷施50 mg/kg赤霉素溶液(赤霉素固体先用少量酒精助溶,再用清水溶解并稀释到所需浓度)。母株开始抽生匍匐茎后,转施平衡肥,根据子苗数量和母株生长情况,增加肥料EC值到2.0 mS/cm左右,从每天滴灌肥水1~2次增加至3~4次,每次3~5 min,保证营养充足。在母株生长过程中及时去除分生侧枝、花序和多余叶片,每一母株保留7~8片健壮叶片。母株抽生匍匐茎后再喷1次50 mg/kg赤霉素溶液,促进母株生长和匍匐茎抽生[7]。
进入6月匍匐茎开始大量抽生,要注意梳理匍匐茎,保证每条匍匐茎自然垂落,方便后期引压子苗(图4)。
图4 草莓匍匐茎扦插
随着日照增强、温度升高,育苗棚适时遮阳降温,建议选用50%遮阳率的遮阳网,在棚内温度高于40 ℃时,进行外部遮阳(晴天遮阳时间多在10∶00~14∶00),不能过度遮阳,以免光照时间不足影响母株和子苗生长。此操作持续至子苗出圃。
匍匐茎大量发生时要加强母株和子苗的肥水管理。进入6月,建议每隔2周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1次,若母株和子苗出现叶片发黄、生长势弱,可少量喷施海藻肥1 000倍液或0.04%芸苔素内酯8 000倍液等生长调节肥料。
采用一次性子苗引压。7月中旬,当子苗数量满足育苗需要时,开始引压子苗。将育苗架上的椰糠袋(基质槽)统一搬至地面,梳理原来悬空的匍匐茎和子苗使其平展铺开在两侧,将装有育苗基质的50孔草莓育苗专用穴盘整齐摆放在育苗袋两侧。用草莓育苗叉,将每株子苗根部固定在穴孔中心位置。尽量保证大苗靠近母株扦插,小苗远离母株扦插,方便后续子苗分级。扦插过程中不可折断匍匐茎,以保证子苗成活率。所有子苗压苗结束后,喷灌透水。子苗引压后不需要覆膜保湿,每隔2~3 d浇水1次即可,一周即可生根。引压10 d后,随水施用水溶性平衡肥(氮∶磷∶钾含量比15∶15∶15)浇透育苗基质为准)1次,EC值1.5 mS/cm左右。
待子苗根系发育成熟(约引压后20 d),可进行子苗分级,匍匐茎分离和子苗分级同时进行。用剪刀在距离子苗基部1 cm左右处将匍匐茎剪断,连带基质一并拔出子苗,按照大、中、小三级分类,分别转移至50孔穴盘中。注意在子苗分级前1 d停止浇水,防止提苗过程基质松散。若子苗有黄叶、病叶、老叶,可在分级过程中顺手去掉,保留3~4片健壮叶片即可。
将分级后的草莓子苗,按照大、中、小分别集中摆放,浇透水。随后每2~3 d浇水1次,每周随水使用平衡肥1次(EC值2.0 mS/cm左右,浇透育苗基质为准),根据子苗生长状况,每隔10 d左右,选用磷酸二氢钾、尿素、芸苔素内酯、海藻肥等进行草莓叶面施肥。
子苗引压后40 d左右即可适时出圃,此时子苗叶片健壮、根系发达,定植后成活率高。分出的小苗可适当延长出圃时间,使植株长势更加健壮。幼苗出圃前,喷施1遍广谱性杀菌、杀虫剂,防止感染病虫害。
从母株定植开始,需全程注意病虫害防治。育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芽枯病、炭疽病、螨虫、蚜虫、蓟马、粉虱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首先应选用脱毒原种苗作为育苗母株,在育苗过程中,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兼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通过悬挂黄蓝板、释放丽蚜小蜂、悬挂紫外灯、喷施农药等方式,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