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芬,王彩芬
(1.泸西县果树站,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52499;2.蒙自市文萃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61100)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梨树的一种主要病害。梨黑星病于1899年在中国黑龙江省发现,后在各梨果产区普遍发生。病原菌为梨黑星菌(VenturiapirinaAderh)和纳雪黑星菌(VenturianashicolaTanaka et Yamamoto),属子囊菌亚门黑星菌属。梨黑星病可危害梨树的所有绿色组织,包括芽鳞、叶片、叶柄、新梢、果实、果柄、芽、花序等部位,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危害期从落花后直到果实成熟期[1]。
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泸西县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干旱,气候除季节性变化外,还由于各地海拔和地势的不同而存在着局部性的地区差异。截至目前,全县梨种植面积1.02万hm2,产量19.9万t,产值5.59亿元,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均位居云南省第1位,主要销往广西、贵州、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出口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随着泸西县高原梨产业迅猛发展,黑星病开始有少量发生或零星发生,但2022年该病大发生,且发病早、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为近20年来发生较为严重的一年。笔者结合该病在泸西地区的发生特点,分析其发病原因,确定了关键防治时期,为该地区梨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2022年4月3日,泸西县丁合村有果农反映,在雪花梨幼果上发现黑点,笔者前往察看,确定为黑星病,通过随后对周边其他果园调查发现,幼果果面症状较叶片明显。根据果农和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确认,果实上发病比以往正常年份早30 d以上,果实病情始见期早、幼果发病重。2022年4月5~8日对泸西县羊格黑村、山林哨村、固白村、丁合村、金马镇、白水塘水库等周围梨园调查发现,70%梨园都有不程度的黑星病发生,部分梨园幼果发病率已达10%。午街铺镇的山林哨及中枢镇羊格黑、固白、丁合村片区多为集中连片果园,这些片区果园发病最重。反之,金马镇、白水镇、旧城镇等零星分布果园间发病较轻。部分果农喷施了笨醚甲环唑、氟硅唑等,防治效果较好,但病菌传播太快,难以控制,发病较重的果园5月中下旬叶片、果实的发病率达50%以上,梨园中早熟品种早白蜜感染发病严重。
多年来,梨黑星病在泸西县只是零星发生或少量发生,其症状表现主要是在叶背面沿叶脉出现不定形淡黄色病斑,有少量煤烟状黑色霉层(图1)。2022年果实、叶片上普遍发病,且发病重,发病早,幼果期便被感染。果实感染率比叶片重,最后均表现大小不同的点状、块状的黑霉毛斑症状。发病严重的果实和叶片黑色霉层毛斑多达8~9个,甚至整个果面布满黑霉斑(图2)。
图1 梨黑星病危害叶片状
图2 梨黑星病危害果实状
由于多年来梨黑星病少量发生或零星发生,有的果农采果后不喷杀菌剂进行防治、不清扫落叶、萌芽前不喷石硫合剂等,为越冬病菌侵染发病积累了大量病原菌条件。
梨黑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叶、病果、病芽鳞片、病叶柄上越冬。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冬季降雨天气持续时间是近年来较长的一年。小气候温暖潮湿,对病菌来年繁殖极为有利。2022年3月白天平均温度25 ℃,最高温度29 ℃,且小雨天气占全月的43.5%,属多年来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的月份,高温潮湿环境为病菌侵染创造有利条件。所以,2022年早春温暖多雨成为了梨黑星病发生早、发生重的主要原因。
由于多年来梨黑星发病轻,大多果农麻痹大意。照搬以往经验15~20 d喷施农药1次,没有在雨前和雨后抢抓时机喷药防治,造成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到6、7月雨季黑星病大发生。果园留枝过密,树下杂草丛生,园内通风透光性差,不施有机肥料,只施化肥且偏施氮肥,疏花疏果过少、树体负载过大的园子发病重。据调查,粗放管理的梨园黑星病发病率高于科学管理果园15%~20%。
病害的防治采取农业防治与喷药保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4]。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和调查发现,防治梨黑星病要以预防为主,尽量把病菌控制在未发或初发阶段,等黑星病大量侵染时很难控制。
增施肥料,特别是多施有机肥料,N、P、K肥合理搭配,适当配施微量元素肥。
合理修剪,选择适宜树形生长季合理修剪,使树冠内通风透光,降低梨园湿度。
科学灌水,于萌芽前(2月下旬至3月上旬)浇足水,至5月上旬浇水,保持花期前后园内较低的湿度,减少发病率(干旱年份除外)。地势低洼处挖好排水沟,防止积水或涝害。
消灭病菌侵染。秋末冬初清扫地面落叶落果,冬季早春结合修剪,清除病梢,在田外集中烧毁,结合深翻、施肥,将地表的碎叶埋压入土壤深处,减少病菌的初次侵染来源。在病菌芽梢初现期,连续剪除,防止病菌侵染蔓延。梨芽萌动时,喷施硫酸铵或尿素10~20倍液,可明显减少新梢发病率。
适时观察果园病情。当发现叶片、果实感染黑星病时及时摘除,并立即喷药防治。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加大检查力度,根据天气情况制定防治计划。
喷药时间。梨树萌芽前15~20 d喷5 °Be石硫合剂,开花前1~2 d和落花80%左右时各喷施保护剂1次,保护花序、新梢和叶片。根据降雨情况和药剂残效期决定喷药时间,每隔10~15 d喷药1次,直至果实采收前15~20 d,果实采收完再喷1次杀虫杀菌剂。雨季时如上次喷药已超过8 d,而后期又是雨天,可在雨前喷药防治,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用于未发病阶段的预防,当发现有黑星病侵染时,以喷治疗性杀菌剂为主,同一杀菌剂不要连续施用超过2次,避免施用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用药浓度根据当年雨水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喷药宜在上午11时之前和下午16时之后,喷药后4 h内若下雨需重喷。
有效药剂。防治梨黑星病有效药剂如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烯唑醇、己唑醇、戊唑醇、多菌灵、腈菌唑、笨醚甲环唑、氟硅唑、百菌清、退菌特等。三唑类杀菌剂是黑星病的克星,但对叶片生长有抑制作用,4月下旬前慎用。赵云和[5]等用20%烯肟菌·戊唑醇悬浮剂、12.5%腈菌唑乳油、400 g/L氟硅唑乳油、5%己唑醇微乳剂75 mg/L等对京白梨品种进行了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发现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100~200 mg/L对梨黑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与进口药剂氟硅唑相当,并且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梨树安全,没有造成药害,在幼叶、幼果期使用安全,而一般三唑类药剂对幼叶、幼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是梨树生长时期防治黑星病安全高效的理想药剂。崔琳霞[6]以20%苯醚甲环唑ME 800~1 000倍液进行了梨黑星病田间防治试验,防治效果达96%,且对果树无药害。
喷药要均匀,叶片正反面和整个果面都要喷到,枝干也要喷,不留死角。
果实套袋前须喷1次杀菌剂,喷药后4 d内能完成套袋。泸西县晚熟品种基本都套袋,早、中熟品种采摘早,不易感病,一般不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