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子
故宫是一座古老的宫殿,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库。豆苗儿们,你们知道吗?故宫里珍藏着超过180万件各式各样的“宝贝”。这些“宝贝”有的是皇帝从各地搜集来的奇珍异宝,有的是皇帝喜爱的书画作品……有一幅描绘祖国锦绣山河的画作非常吸引我,它就是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
它是谁画的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叫王希孟,历史上关于王希孟的记载很少,但我们可以从《千里江山图》的跋(bá)文(写在书籍、文章、字画等后面的短文)中了解他。
千里江山图(局部)
豆苗儿们,你们看!画面上峰峦岗岭,奔腾起伏;江河湖泊,烟波浩渺,堪称宋朝版“航拍中国”。《千里江山图》是中国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全长近12米,比两幅《清明上河图》加起来还要长呢!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踰(yú)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根据跋文内容可知,年仅18岁的王希孟,曾在宋徽宗赵佶创办的培养绘画人才的学校——画学学习,宋徽宗觉得他是个画画的好苗子,还亲自给他指导。宋徽宗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在政治上建树不高,但文艺造诣却很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艺术家,独创了别具一格的“瘦金体”。
聪明的王希孟经宋徽宗点拨后,不到半年,就画出了《千里江山图》这样辉煌的巨作。政和三年闰四月初八,宋徽宗把《千里江山图》赐给了当时的权臣蔡京。蔡京在画上题了这段跋文。
它的命运
《千里江山图》被宋徽宗赐给蔡京后又辗转回到了南宋内府。到了元代被一位叫李溥光的僧人收藏。清初时期到了藏书家梁清标手里,梁清标得到画作后题上了王希孟的名字。乾隆年间,《千里江山图》一直收藏于清朝内府,后来几经流落,最终珍藏于故宫博物院。
它的秘密
九百多年过去了,这幅画的颜色为什么还这么鲜亮呢?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冯海涛潜心研究《千里江山图》四年,耗时两个月,临摹了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图》,试图解读这幅天才之作的绘制过程。他发现,《千里江山图》实际上画了五遍。第一稿水墨勾底,第二稿赭(zhě)石上色,第三稿石绿上色,第四稿叠加一层石绿,第五稿石青上色。这些颜色没有任何合成成分,基本都提取自宝石或药材,所以颜色丰富,鲜亮无比。
《千里江山图》上的石青、石绿颜料接触空气久了就会脱落,进而损伤画作的面貌,所以故宫博物院很少展出这幅名画。为了让名画流传下去,故宫博物院授权百年老字号荣宝斋,按原作1:1的比例仿绘发行了《千里江山图》,供爱好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