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和,李小玲
1.思南县畜牧发展中心,贵州思南 565100;2.思南县塘头镇畜牧站,贵州思南 565109
为了做大做强思南县肉牛产业发展,增加养殖收入,提高养殖积极性,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思南县2020年6月引进了澳和牧业(贵州)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 万美元。2020年7月落户思南,2020年7月14日第一批从澳大利亚引进1 周岁左右澳洲安格斯种母牛814 头,经过18 d 的海上漂流,在厦门港隔离观察45 d 后,于2020年8月30日“移民”贵州省思南县澳和牧业养殖场。经过全程跟踪服务及抗应激处理,隔离期零死亡,开创了思南县跨国育种先河。在总结前期成功经验后公司于2021年6月再次从澳大利亚引进牛群,现存栏牛2783 头,其中澳洲安格斯牛2674 头,澳洲和牛109 头。
在种牛起运前20 天,引种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指派2 名以上官方兽医前往隔离场,对牛群隔离期间健康状况、饲料种类及饲养管理情况、免疫的病种及时间、血清学检测结果等进行跟踪监测,查阅引种相关手续资料(以有效凭据为准),与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协调配合解决起运前的其他相关事宜。并由当地具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副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结节性皮肤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等病种的无疫检测报告证明。
牛群长途运输最佳时间宜选择在春秋季节,气候宜人,运输途中应激最小。夏季运输时白天热应激较大,尽量选择在晚上运输,在车厢上方装上遮阳网,减少阳光直接照射。冬季运输时寒风刺骨,要在车厢周围装上篷布,避免寒风刺激。
应根据牛群数量、大小、路途情况等选择合适长度、高度的车辆,尽量一次性到达目的地,避免多次转运增加应激反应。装车前应对车辆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在车厢底部均匀铺上垫料,在车厢内装上木棍或钢管,限制牛群活动范围,减少刹车时牛群在车厢里晃动造成擦伤、扭伤等。车辆在起步、停车过程中要慢、平稳,行驶过程中要匀速行驶,尽量减少应激。押车员每隔4~5 h要停车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在澳洲黑安格斯种牛到达养殖场之前半个月,对整个养殖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三次全面清洗消毒,第一次用4%烧碱水进行消毒,间隔7 d 后用20%石灰乳进行第二次消毒,再间隔7 d 后用1:400 三氯异氢脲酸钠粉进行第三次圈舍消毒。通过三次消毒后,封闭养殖场待牛群入驻。
为了保证澳洲黑安格斯种牛抵达思南县养殖场后正常过渡、健康生长,需提前了解原来养殖场饲料配方的组成及配比、饲喂方法等日常工作。按照原养殖场的饲料配方澳和牧业(贵州)有限公司储备了900 t 青贮料,80 t 干草、70 t 精料。在牛群到达后的前5 天按原饲料配方及饲喂方法进行饲养,从第6 天开始可将原配方减少10%,添加新配方,直到第10 天完成饲料配方过渡,避免黑安格斯种牛在思南县养殖场因突然转换饲料出现不适。
长途运输会造成牛群抵抗力下降,为缓解牛群长途调运产生的应激,应根据牛群数量、身体情况配备足量的电解多维、黄芪多糖、头孢噻呋钠等药物,达到预防感冒,减少运输应激反应的目的。
开展摸底调研,对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饲养从业者进行统计调查,收集基础信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库。在充分了解培育对象的从业年限、技能水平、培训需求等各方面信息基础上,组织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培训。
牛群经过长途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在下车时要根据牛群的大小、体质情况进行分栏饲养,仔细观察在运输过程中因路面不平、紧急刹车等造成的擦伤、扭伤等外伤情况,及时进行清洗、消炎、包扎等工作。随时对牛体容态、鼻汗、鼻液、站姿、睡卧、饮水、采食、粪便、尿液等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时需要将病牛隔离,监测体温、呼吸、脉搏等,出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对症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基本原则。牛群引进后立即进行全群治疗,可明显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下车时每头牛分别用头孢噻呋钠1.0 mL/支×3 支、鱼腥草10.0 mL/支×2 支,稀释后一次肌肉注射。
牛群到场休息2 h 后,饮用电解多维+黄芪多糖+温开水200 mL/头;休息4 h 后,饮用电解多维+黄芪多糖+温开水500 mL/头;休息6 h 后,自由饮用电解多维+黄芪多糖+温开水;3 d 后逐步过渡为电解多维+黄芪多糖+常温自来水;7 d后饮用自来水。
牛群到场休息3 h 后,按原来养殖场配方喂至5 成饱;休息6 h 后,按原来养殖场配方,喂至6成饱;2 ~3 d 后逐步喂饱。
疫病防控是养殖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国外引种更需要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注意疫病防控工作。因此,首先了解原来疫苗接种情况,抗体检测结果,若不达标需在应激期后及时进行补免;其次根据养殖场实际、地方病流行情况、已接种疫苗情况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并按计划及时开展免疫接种。最后开展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档案记录反映该场生产情况,根据场内情况可以及时开展跟踪服务,及时处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处理不及时造成损失。记录内容包括:引种时间、地点、品种、耳号、消毒时间、 消毒药物、防疫时间、疫苗种类、疫苗生产厂家及批号、发病及诊疗用药、无害化处理情况、饲料配方、喂量、发情时间、配种时间、冻精生产厂家及批号、产犊时间、初生重等。
育成牛即青年牛,是指断奶后到性成熟配种前的牛,在年龄上一般为6 ~18月龄阶段。在这一阶段,牛处于生长最强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生长发育最快,不仅可以获得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可使幼牛得到良好的发育。6 ~12月龄(小育成期)这一阶段是母牛的性成熟期,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很快,初次发情时期,一般在9 ~10 个月龄,虽然性成熟,但是不能配种。前胃相应发达,生长增重较快。在饲养上要求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填充前胃以刺激其继续发育,同时控制日增重在0.7 ~0.8 kg。在饲喂上除给予优质的牧草、青绿饲料外,还必须给予一定的精料,精料比例占饲料干物质总量的30%~40%。12 ~18月龄(大育成期)这一阶段母牛体成熟时期,消化器官发育接近成熟,消化能力增强,开始沉积脂肪。
配种前的母牛没有妊娠和产奶负担,优质青粗饲料基本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只需补饲少量精饲料,为了刺激母牛消化器官进一步完善,一般日粮中饲喂的粗饲料占75%左右,以保证母牛生长发育需要。同时,当母牛月龄达到14 ~16 个月,或体重达到了350 kg 以上,发情时就可以配种了。为了方便育成牛的管理,减少体重差异过大,再次重新进行分群造成的伤害,育成牛与经产母牛必须分开饲养,而且不同年龄的育成母牛进行分群养殖,给予一定程度的运动训练。
怀孕母牛要与其它牛进行分开饲养,以免因某些原因出现碰撞引发流产。在怀孕初期,母牛体况不宜过肥或过瘦,其营养需要与配种前差异不大,需要根据母牛的情况而进行适当的限饲,确保胚胎顺利着床。在妊娠中期,由于母牛体内胎儿迅速发育,以及母体本身在泌乳前需贮存一些养分,其营养需要较前期有很大差异,日粮必须具有一定的体积,使母牛有饱腹感,但不觉得压迫胎儿,可增加一些精料,将日粮营养值提高10%左右,保持中上等体况。在妊娠后期,此阶段是胎儿发育的高峰期,胎儿吸收营养占日粮营养水平的70%~80%,提高日粮的饲喂量,在日粮中增加维生素、钙、磷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日喂精饲料2 kg,青贮饲料10 ~12 kg,略带轻泻性,防止便秘。同时应用体况评分技术和膘情评定技术监测牛群整体营养状况,防止母牛怀孕后期过分肥胖,尤其是初孕期母牛,以免难产。可以通过放牧方式,适当提高母牛运动量,增强体质,促进消化,利于分娩。但在放牧运动时怀孕母牛要单独组群,禁止与发情母牛、公牛混合,避免因挤撞、打架及爬跨等造成流产或早产,临产前2 周,转入产房,产房清洁,单独饲养,以饲喂优质干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