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羊肚菌轮作春季西瓜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23-10-26 08:41于玉红赵小龙赵津禾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羊肚西瓜大棚

于玉红 张 琳 赵小龙 赵津禾

(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河南开封 475000)

羊肚菌是一种食药兼备的食用菌品种, 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是养生食品之一。 种植羊肚菌周期短、用工少、产投比高[1-2]。 西瓜是深受人们欢迎的夏季时令水果, 我国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而河南省西瓜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是黄淮海西瓜设施栽培优势区, 西瓜产业已成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产业,其中开封市祥符区、通许县、尉氏县的种植面积均超过10 万亩[3-4]。

考虑到成本投入, 羊肚菌栽培一般选用2 m 宽小拱棚和8 m 宽钢架塑料大棚[5],而利用西瓜大棚种植羊肚菌正好解决了大棚冬季的闲置问题。 为了助推开封市西瓜和羊肚菌产业发展, 解决大棚冬季闲置问题,提高大棚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于2019 年开始探索冬季羊肚菌轮作春季西瓜高质高效种植模式,进行“冬羊肚菌+春西瓜”栽培试验研究。 2019 年以来在开封市推广冬季羊肚菌轮作春季西瓜50 亩示范试验, 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冬季羊肚菌轮作春季西瓜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经过4 年的种植试验,精细管理下羊肚菌湿品平均产量为300 kg/亩, 均价120 元/kg,产值3.6 万元/亩;西瓜平均产量为3 000 kg/亩,均价3 元/kg,产值0.9 万元/亩,两季作物总产值为4.5 万元/亩,经济效益显著。 羊肚菌收获后的土壤里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作为西瓜种植的有机肥料, 羊肚菌的营养袋也可以撒到地里作为西瓜底肥,这样既可以改善土壤透气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又能高效循环利用资源。 现将冬季羊肚菌轮作春季西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茬口安排

羊肚菌的最佳播种时间是11 月中旬至12 月中旬,播种后大棚需要加设遮阳网,防止因早期高温,引发病虫害。 一般2 月下旬为出菇期,3 月中下旬开始采菇,3 月底采收结束。 西瓜3 月上旬(惊蛰前后)播种育苗,4 月上旬定植,6 月上中旬开始采收,7 月利用高温天气进行高温闷棚,8-10 月还可以再种一茬西甜瓜或叶菜。

2 羊肚菌栽培

2.1 品种选择

选用商品性优良、 抗病性好、 耐高温性强的品种,一般选用六妹、梯棱等品种。

2.2 整地起垄

首先把大棚里的上季作物废秧和杂草清除,播种前2~5 d 每亩撒施生石灰100 kg 中和土壤pH,撒施5%的辛硫磷颗粒5~10 kg 或喷施20%三氯杀螨醇乳油1 000~1 500 倍液进行杀虫,再用适量的多菌灵除杂菌。 肥料每亩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25 kg、有机肥400 kg,撒施均匀后深耕30 cm,大水漫灌并晾晒,有条件的可以进行10 d 左右的焖棚杀菌,然后再旋耕一遍。平整地面后起垄,一般垄宽80~120 cm、垄高20~25 cm,垄与垄间留20~40 cm 过道,以便作业。

2.3 播种

当气温降到20℃以下、地温在8~15℃即可播种,采用撒播或条播, 按照200~250 kg/亩的播种量进行播种。 播种前垄面要浇透水,使土壤达到益于菌丝生长的湿度,一般标准为手捏成团,抛之破碎,手上留有湿印。 选择阴天播种,将菌种袋剥开,揉成花生米大小的菌种块,在大盆里混合均匀,如菌种偏干,可用1‰~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拌料,然后均匀撒于垄面上,覆土厚3~5 cm,尽量不要让菌种暴露在外面。

2.4 搭盖遮阳网和黑色地膜

播种后立即在垄面上搭设小拱棚, 用玻璃纤维棒、竹片或绳子作支撑,覆盖黑色地膜,小拱棚棚宽与畦面一致,高50~60 cm,并在地膜两边每隔50 cm压一土块,避免放风时大风吹走地膜。 播种后如果阳光过强可以随即在大棚外面搭设遮阳网,不太强时可以等到营养袋摆放之后再将遮阳网搭设在大棚外,遮阳网采用六针以上的规格,遮光率在85 %以上。

2.5 摆放外源营养袋

外源营养袋是促进羊肚菌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专用基质袋。 羊肚菌在播种1 周后田间将产生明显的“菌霜”,这时要进行整个生产中关键的一步:摆放外援营养袋。最佳摆放时间为播种后7~15 d,如温度低可适当晚些。

摆放时掀开地膜,在营养袋一面划两道口,按每亩3 000 袋左右的用量呈梅花状放置,间距30 cm 左右, 划口朝下, 用力压实扣在已经长满菌丝的菌床上,使羊肚菌的菌丝充分接触营养袋中的培养料,袋子摆放结束后每亩施用磷酸二氢钾50 g 兑水50 kg均匀喷施一次。 然后将地膜覆盖好以保湿培养,并保持均匀适量的通风透气, 需要注意将地温控制在16℃以下。

摆放3~5 d 可见明显的大量菌丝长入营养袋,如果没有要及时查找原因。 营养袋如果产生大面积污染, 可选择撤掉重新补放, 补救工作务必在播种后25 d 内完成;营养袋如在后期发生污染,催菇时或出菇前务必要撤掉,避免杂菌扩散,病害加重。

2.6 田间管理

2.6.1 出菇前管理 菌丝养的好是丰产的关键。 整个养菌环节 (播种后至出菇前) 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30%,冬季土壤水分蒸发量少,如无必要可以不浇水; 如果土壤干燥, 可采用吊喷或者微喷进行浇水,保持湿润;如湿度超标要适度通风,以微通风为宜,在通风时保证土壤的含水量,风口太大容易使土壤失水干燥,不利于菌丝生长;当外界气温偏低,可以在中午气温高时通风,外界气温高时在早晚通风。土壤温度应不高于16℃,以免滋生杂菌。

2.6.2 出菇管理 播种75~80 d 以后气温逐渐回升至8~10℃,地温在8℃以上,菌霜由浅黄色变成灰色,或者出现锈色,营养包变轻,里面的小麦和玉米芯变软,在营养物与袋子脱离时进行催菇处理。 首先催菇前3~5 d 撤除小拱棚上的黑膜进行晾棚,增加光线刺激。 揭膜应缓慢进行,避免因突然揭膜造成温差、空气湿度剧烈变化,引起原基或幼菇夭折。 其次浇出菇水,利用吊喷或微喷浇水,少量勤喷,使土壤含水量超过30%,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大棚每天通风要微通风,不要大通风,最好用顶通风。 浇水后增加棚内温度,棚温可以达到20℃,地温保持在12~16℃为宜,中午温度高时适当通风换气。最后再在小拱棚上覆黑色薄膜,薄膜上打孔或划口,这样可以保持湿度和增温,并增加含氧量,提高原基存活率,利于提高出菇率和出菇整齐度。 随时观察温度,温度高时要提前撤掉小拱棚。 羊肚菌前期抵抗力差,对温湿度变化特别敏感,撤棚时一定要缓缓进行,四五天后彻底撤掉。

原基形成后,将棚温升至12~16℃,尽快完成原基分化,避免出现低于4℃的低温和20℃以上的高温;空气湿度宜高不宜低, 以85%以上为宜, 土壤湿度以28%~32%为宜,中午高温阶段以雾化水且少量多次的办法进行喷施, 同时避免湿度过大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适当补光和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暴晒和直风吹。

原基持续发育, 完成了菌盖和菌柄的分化时进入幼菇管理阶段。幼菇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6~18℃,最佳温度为12~16℃, 土壤湿度保持在25%~32%之间,空气湿度在60%~70%之间,并适当加大通风量,增加空气含氧量。 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生长,应适当增加光照。 近几年每年的3 月河南地区都有一段时间的高温天气,对幼菇的生长影响很大,可以在棚外加设喷水设施或加遮阳网进行降温。

2.7 病虫害防治

子实体原基形成后对温度、 湿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羊肚菌病害大多由温湿度管理不当引起的,像灼顶、幼菇死亡、白霉病均是由高温引起的,红腿病是由高湿低温、冻害引起的,所以在种植中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加强温湿度管理。

羊肚菌虫害问题也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清洁,及时清理杂草和土垃圾; 在土地翻耕和浇催菇水时要喷洒安全低毒的杀虫药,四周挖深坑,经常撒石灰和喷洒高效低毒杀虫灭菌药,或用塑料纱网隔离;蜗牛、 蛞蝓、 跳虫等害虫可以喷洒5 %食盐水或撒施6%四聚乙醛颗粒剂进行驱杀;菇蚊、菇蝇可以悬挂诱虫灯、粘虫板进行防治。

2.8 采收

当羊肚菌的子囊果不再增大, 肉质厚实, 单菇重、色泽深、有弹性,有浓郁的羊肚菌香味时,即为成熟,成熟要及时采收,否则羊肚菌过熟,菇肉会变薄,菇帽易脱落, 菇香降低, 商品质量下降。 可根据收购商的要求规格采收, 分级采收, 一级菇以菇帽5~7 cm、二级菇以菇帽4~5 cm、三级菇以菇帽2~4 cm为宜。 采收时, 用锋利的小刀在菌柄基部近地面割下,尽量不要让泥沙沾染到子实体特别是菌柄上,或者用小刀剪去泥腿,修正菇形。

3 春季西瓜栽培

3.1 品种选择

选用综合抗性较强、外观和品质佳、丰产性好的西瓜品种, 中果型西瓜可选用美红二号、 汴早露、8424、锦辉等,小果型西瓜可选用京颖、L600、锦绣春兰、红灵等。

3.2 播种育苗

有条件的可以自己播种育苗。 建议购买商品苗,一般在2 月中下旬找育苗公司下单订苗。 购买商品苗可以省去育苗场所占地和苗期管理的麻烦, 且商品苗生长一致、健壮,利于定植后期的管理。

3.3 起垄定植

由于前茬作物是羊肚菌,土壤肥力相对充足,可适当减少底肥的施用量。 把羊肚菌的营养袋拆袋后晾晒3~5 d, 按20~25 kg/亩撒入地里, 再撒施20~25 kg/亩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优质商品有机肥400~600 kg/亩或腐熟农家肥1 000~1 500 kg/亩。用拖拉机深翻入土,耙细耙匀耙平,使土壤疏松通气。

中果型西瓜采用高畦爬蔓栽培,一般每棚2 畦,畦宽200~250 cm、 畦高20~25 cm, 两畦间距50~100 cm,每畦上铺2 条直径16 mm 的滴灌带;小果型西瓜采用高垄吊蔓栽培, 一般每棚4 垄, 垄宽100~120 cm、垄高20~30 cm、垄沟宽40~50 cm,每垄上铺2 条直径16 mm 的滴灌带。 铺完滴灌带后选用黑色或银灰色地膜进行全覆盖,以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全膜覆盖还能降低棚内湿度,减轻大棚内病害草害的发生。

选择无风、晴天上午定植,爬蔓栽培大行距1.8~2.0 m、小行距90~150 cm、株距40 cm 左右,每垄面定植2 行,两行对爬。 吊蔓栽培每垄定植2 行,大行距100~110 cm、小行距50 cm、株距40 cm。用打孔器开定植穴,距离垄边缘25~35 cm,距滴灌带10~15 cm,深度以苗坨上表面与垄面齐平为宜。 定植前用70%锐胜(噻虫嗪)+亮盾(精甲咯菌腈)1 000 倍液+甲壳素1 000 倍液混配后放入容器中,把穴盘整个浸入药液中使根部蘸湿,切记不要让叶心沾到药液,然后取出幼苗放入定植穴, 从育苗穴盘取苗时注意保证苗坨完整。定植时把瓜苗按大小分区定植。由于大棚中部的温度高,有利于瓜苗的生长,要把小苗和弱苗栽到大棚的中部,大苗和壮苗要栽到温度偏低的边部,以利于整棚瓜苗的整齐生长。 苗放入定植穴后,用细土封穴,动作轻缓,以免根系受伤。 浇定植水,地膜边缘外土壤全部湿润即可。

3.4 田间管理

3.4.1 水肥及温度管理 定植后浇透水,前3 d 内以保温为主,密闭大棚,白天气温保持30~35℃,晚上温度不低于13℃;定植1 周后浇足缓苗水,随水冲施氨基酸类生根肥,注意放风降温,以25~30℃为宜。 伸蔓期白天温度27~32℃,夜间不低于16℃,根据墒情适量浇水,伸蔓后期、临近开花应控制浇水,以促进坐果,同时追施硼肥,用0.3%的硼肥进行叶面喷施。 坐果期白天温度25~32℃,夜间不低于20℃,注意棚内温度变化, 温度升高时要及时揭开大棚两端棚膜通风降温,并在棚中间开边窗;田间持水量保持在80%以上,要小水勤浇,随水浇肥,幼果直径3~5 cm 时追肥, 每亩追施水溶性高钾肥(氮∶磷∶钾为16∶6∶28)5~8 kg。 膨果期白天28~32℃、夜间15~18℃,果实直径6~8 cm 时追施膨瓜肥, 每亩追施水溶性高钾肥8~12 kg,每次追肥都要结合浇水,水量要适中。 采收前7~10 d 停止浇水,以促进糖分的积累。

3.4.2 整枝理蔓及授粉管理 主蔓长60 cm 左右时开始整枝或吊蔓,爬蔓栽培采用三蔓或双蔓整枝,吊蔓采用双蔓整枝,即保留主蔓及一两条健壮侧蔓,其余侧蔓全部摘除, 瓜坐稳后在主蔓25~30 片真叶时摘心。 在主、侧蔓的第2 朵、3 朵雌花授粉,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或蜜蜂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后用不同颜色的标签进行标记。坐瓜后10 d 左右,幼瓜如鸡蛋大小时,选择子房肥大、果柄粗壮、果形周正的瓜留选,爬蔓栽培的每株选留2 个瓜,吊蔓栽培的每株选留1 个瓜。 其余的瓜全部摘除。 同时适当摘除植株基部3~5 叶,加强基部通风透光。

3.4.3 病虫害防治 西瓜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蔓枯病和枯萎病等;前期几乎没有虫害,后期会有蓟马、潜叶蝇、白粉虱和青虫等。

防治方法要遵循全程防控的原则, 从育苗到收获进行全程防控,例如科学调节棚室温湿度,把握放风时机和方法, 可以预防由于高温高湿引起的蔓枯病、白粉病、霜霉病和疫病。 放风采用小口多次放风的方法, 当棚室气温达到18℃, 就可以小口提早放风,尽快将棚室内的湿气排出,然后关闭风口,温度升高至25~28℃后, 先开小风口,30 min 后再逐渐增大风口。 整个大棚采用全地膜覆盖或者铺设防草布,可起到保墒、控制杂草和降低棚室湿度等作用,采用高垄栽培和滴灌技术可以预防或降低蔓枯病的发生。 整个栽培管理的关键就是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防虫可以用防虫网封闭放风口,悬挂黄板、蓝板进行诱杀,有虫害或病害发生之后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药剂要科学合理混配,轮换使用。

3.5 采收

授粉时做好标记,依据生长天数、品种特性进行摘瓜检验,确定成熟度,西瓜从授粉至成熟30 d 左右果实即可成熟。 成熟的西瓜果皮光滑光亮、 花纹清晰,显示出本品种的固有色泽,果脐凹陷,果蒂处略有收缩,果柄上的茸毛脱落稀疏,坐瓜节位前1 节卷须干枯,采收时留“T”形果柄。

4 结语

羊肚菌接茬西瓜栽培模式茬口安排合理, 经济及社会效益高。 该种植模式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助力羊肚菌和西瓜产业发展、巩固扶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作用。 种植前要考察羊肚菌和西瓜的流通渠道和销售市场,科学规划种植规模,做到精细管理,保障产品品质,建议建立自主特色产业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羊肚西瓜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大小西瓜
羊肚菌补肾壮阳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