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伟明
我的学生时代,正是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风靡之时。几位武侠小说名家的作品,成了年轻人当中最流行的读物。即使是数十年之后的今天,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金庸依然拥有一般作家望尘莫及的读者量,有人甚至把读金庸的作品读成了一种职业。
在众多武侠作品中,受到读者喜爱的角色,多数是因为他们身上那股令人肃然起敬的侠义之风,而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功天下第一。这起码说明,崇尚侠义也是人之本能。
去年,笔者应邀参加一个网上直播文化交流活动。有读者现场问我如何理解侠义精神,我不假思索地说,“侠义”其实没有那么遥远、那么高深、那么复杂,它并不需要高明的武功,甚至也不需要出众的智力、能力,简单地说,不妨这样理解:心有他人即为侠。
也许,你觉得这个“标准”太低了。是的,做到“心有他人”确实不难,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自觉。
不妨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早些年,我们过马路时,经过斑马线,看到汽车来了,都是以人让车为主,即使有些汽车减速了,行人也是欲行又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后来,出台了汽车礼让行人的规定,而且安装了摄像头进行监督,于是车让人成了一种常态。这当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有些行人过斑马线时目空一切,甚至在斑马线上来回行走。这种人,撇开安全意识来说,根本不懂得行人要与驾车人互相体谅的道理。可以说,他们骨子里缺乏一股“侠”气。
心中是否有他人,往往体现在生活的细节当中。为什么经常出现路人昏倒一旁而过往行人视若无睹冷漠经过的新闻报道?为什么有的人为了蝇头小利不惜亲友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如果稍稍有点换位思考、悲悯情怀、宽容大度,人世间的那些不和谐之事,该锐减多少?古人云:“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对照这个标准,很多人相差太远了。
心中有他人,会为别人利益着想者,就是具备了侠义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侠义”不需要你喊什么铿锵有力的口号,不需要你动辄作出多大的牺牲,甚至不要你帮谁办多少事情,只要你有不给别人添乱添麻烦的想法、体谅他人苦处难处的念头、乐意成人之美的善意,就够了!
《墨子》说:“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如果每个人都能主动想着别人,坚决不损害他人利益,努力做到诚实守信,这个社会便充盈着侠气。如此,大家便少了抱怨,多了理解,少了火气,多了和气,少了私心,多了公德。那便如一首歌所唱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鲁言摘自《开封日报》2023 年7 月12 日 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