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冰雪奇缘》作为迪士尼公司90周年纪念作品,该电影中的音乐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配乐手法以及作曲思路,汇集了众多迪士尼动画电影的精髓。本文将《冰雪奇缘》作为研究范本,从分析动画电影配乐的特点进行切入,着重从乐曲配器、乐曲对影片中剧情的衬托、音画结合对影片中角色的塑造等方面具体分析音与画的关系,探索动画电影中配乐对画面的补充及引导作用。
关键词:音画结合;冰雪奇缘;电影音乐
中图分类号:J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8-00-03
在动画电影发展史上《冰雪奇缘》是在研究动画电影配乐中不得不提的浓墨重笔,作为迪士尼公司90周年的纪念作品其配乐和主题曲不仅斩获了2014年第50届美国电影影像协会动画片最佳音响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同时也请到了动画《小熊维尼》配乐的作曲家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兹和罗伯特·洛佩兹这一对夫妻为本片作曲。两位作曲家在動画电影的配乐中曾获得过多次荣誉,所以《冰雪奇缘》中的配乐作为研究对象非常具有代表性。动画电影《冰雪奇缘》全片长109分钟,音乐长度更是超过了惊人的100分钟之久,但从音乐在影片中出现的比重就足够证明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手法在该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此大篇幅的音乐在整个电影的结构中穿插融合,相辅相成。除去片头(1m40s)和片尾电影的内容部分由8首歌曲通过主题重复或发展构成了整部影片的音乐结构。8首歌曲按照出现顺序排列分别为:《冰冻之心》(Frozen heart)、《想堆雪人吗》(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生平第一次》(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敞开爱之门》(love is an open door)、《随它吧》(Let it go)、《麋鹿比人类更友好》(Reindeer(s) are better than people)、《在夏天》(In summer)、《完善目标》(Fixer upper)。这8首歌在剧情中多为人物的内心独白环节,充分表达了人物在当时的心情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主要从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的配乐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乐曲在电影中是用何种办法对电影中的人物、剧情和意识形态进行深化的。笔者拟从乐曲的配器与和声走向入手,研究乐器本身音色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和辅助,同时分析在不同的剧情基调下配乐的和声走向是通过何种变化来带动观者情绪从而把控电影节奏的。
一、乐曲中配器对剧情的补充
《冰雪奇缘》的配乐大部分由典型的三管制交响乐团演奏完成,人数规模庞大,器乐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乐器带来的就是风格迥异的音色变化。音色,顾名思义就是声音的特征,不同的乐器所带来的不同音色在电影中可以非常契合地用作表达某个人物性格特点、揭示特定场景及氛围,同时音乐配器对剧情也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如巴松的低音区浑厚有力,给人一种庄严之感,而巴松的高音区音色滑稽幽默,戏剧性极强,常用作塑造丑角,这就是配器音色对于人物性格塑造上的考究。该片中维斯顿公爵跳舞(20m20s)片段中(见谱例1),配乐就运用巴松这一特点,使配乐总体感觉轻松愉快,再配合上人物的动作给人一种滑稽放松的感觉[1]。
同时在《生平第一次》中,在歌曲后半段中作曲家运用了铜管组乐器音色高亢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的特点在乐曲中大量融入,从而表示出了艾伦戴尔作为一个长期封闭的外贸大国所给人带来的激动和荣耀感。
而在该片开头的第一首歌曲《冰冻之心》中大量地运用了班卓琴和原声吉他来进行演奏,并且大胆加入了铁砧来模拟冰镐敲击冰面的声音,打破了传统交响乐的束缚,同时在对故事原型只字未提的情况下,给听者带来浓郁的北欧风格。画面中的凿冰工人的号子配合上班卓琴,可谓是全方位地描写了这一个场景,瞬间把观者拉入了北欧的冰天雪地中。而突然出现的六孔短笛跳跃尖细的颤音(见谱例2),也给枯燥乏味的凿冰工作带去了一点趣味,也表达了工人们的乐观。
二、音乐对影片中角色的塑造
《冰雪奇缘》配乐的特点中最值得研究的一点就是,该片的配乐不仅仅是烘托剧情气氛,更加重要的作用便是对片中的人物进行更色彩化的塑造。其中,最经典的是电影开头剧情中,三段不同时空间的跳跃所产生的不连贯感,音乐进行了完美的填补,这种手法被称为“音乐蒙太奇”[2]。
具体可以将歌曲《生平第一次》拆开分析:第一部分中开头铜管组的顿音和提琴部的断奏为整个作品铺设了一个活泼、激动的基调。安娜公主作为第一部分的主唱,配合上迪士尼典型的歌舞剧表现手法以及配乐的加持,把安娜公主在城堡中与世隔绝多年后对墙外世界的渴望和迫不及待表现出来,让观者能轻易地感受到安娜公主跃然于荧屏之上溢于言表的兴奋。然而到了乐曲的第二部分配合着小提琴组和双簧管,同时各组乐器进行了一个减弱处理(见谱例3),乐曲走向开始向低音声部过渡的同时将乐曲高昂活泼的基调拉向沉稳焦虑的感情。
而歌曲第二部分的主唱艾莎公主的心情与第一部分的安娜公主截然不同,歌曲第二部分用低声部的沉重来表达艾莎公主对墙外世界的渴望和对自己所背负“诅咒”带来的不安。不难看出,在第一、第二两个部分中对两位女主人公的心情描述是非常直观的,但是到了最点睛的第三部分,也就是两位公主的合唱阶段,乐曲走向重新回归第一部分的兴奋,铜管组的加入也将整个乐曲推向了华丽的高潮部分但同时安娜兴奋的歌声中艾莎低沉告诫自己的歌声也穿插其中。两位性格迥然不同的公主在歌声中的对抗,也为后续剧情中两姐妹的误会埋下了暗线[3]。
说起在歌曲中埋下伏笔这种手法,在这部电影中并非这一次使用,随着剧情的发展,安娜遇到了汉斯王子,并且以为汉斯就是自己真爱,两人所演唱的《敞开爱之门》,安娜的唱段中不难看出一见钟情的安娜所给人带来的单纯,但同时汉斯王子的歌词大多不切实际而且颇有迎合的味道,这样的手法在歌曲的听感上给人带来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实则在歌词中暗藏玄机,给观者埋下对汉斯怀疑的种子,直到剧情后期王子的阴谋浮出水面,这颗怀疑的种子也开了花,让观众豁然开朗,觉得原来这种不安定的感觉是源于剧情前期,这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整个影片的连贯性。对比汉斯王子的花言巧语,剧情中期出现的冰商克里斯托夫,出场就带来一首《麋鹿比人类更友好》,简单的班卓琴弹唱首先与开头的《冰冻之心》做出呼应,叙述了克里斯托夫的职业的同时也告诉了观者此人窘迫的生活常态。而演唱中一人分饰两角(麋鹿和自己)时表达了克里斯托夫的善良和麋鹿斯凡对自己的重要性。这里不难看出迪士尼为观者所准备的一组对比,相较于汉斯王子的华而不实,克里斯托夫的率真勇敢、善良和爱心仿佛更加符合迪士尼笔下王子的性格,这样直观的对比,可以有效地帮助观者对剧情进行理解以及增加剧情带来的悬念[4]。
综上所述,音画结合这种手法可以使观者很直观地看出该片配乐对电影角色多角度立体的塑造作用,而这样的作用是单一的画面所无法给予的。相比较于单一的画面,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给人一种“理所应当”的自然感,这也是电影剧情多变但是又不会突兀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生平第一次》歌曲的分析,可以直观地发现音乐可以与画面舞蹈或者肢体语言相互结合。“如果这个画面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类型和运动为主,则音乐是最有效的表现手段。因为,按照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异质同构学说,音乐是‘情感运动的直接模拟物,而画面与语言则需经过多重转码才能还原为情感心理过程。”[5]也就是说音乐所建立的是可供人们直接去理解的“直接模拟物”,也是因为音乐这样的特性,电影中的配乐可以通过变化其配器或是曲式走向来与画面进行融合,不需要过多的说明,直接去影响所描绘人物的心理变化。这样的融合使得剧中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情感的交替如真人一般流畅自然。可以将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在剧中的幻想和心情以更加立体更加贴近自然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三、电影中音乐与剧情的流动相结合
纵观整部电影,从剧情角度来看,故事从两姐妹从小的亲密无间,再到后来的互相误解。一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艾莎无法直面心中所隐藏的对诅咒的惧怕,同时对害怕再伤害别人的担心,故此出现了在电影前半部分中的压抑,在配乐中这种对于剧情的推动也被安排得十分精细,如在故事开始时的《想堆雪人吗》。同样将歌曲分为两部分单独分析,前半部分为主人公的父母出意外前。前半部分描绘了公主儿时的天真无邪和安娜在被艾莎疏远时的疑惑,歌曲在第一部分仅仅用了钢琴和铁片琴的组合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也表达了小孩子心中的纯真,但是随着安娜和艾莎年龄的增长,乐曲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弦乐开始在艾莎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惧怕时用紧凑的半音来表达艾莎心中的恐惧。这种结合了剧情中时间的缓慢变化,在两位公主的父母发生意外时完成完全的轉变。音乐由第一部分阳光积极的大调特性完全转变为色彩灰暗的小调,提琴组下行的演奏同时佐以低音鼓配合画面中波涛汹涌雷电交加的翻船事故。在乐曲的最后片段中,安娜在门外哀求艾莎开门,配乐也回到了乐曲的主题句,使用和开头一样最简单的钢琴伴奏。这里表达了艾莎作为安娜最后的依靠,安娜抱有的最后一丝希望,期盼姐姐能像小时候一样给自己温暖和拥抱。而被艾莎拒绝后音乐归于寂静也将剧情彻底带向一个压抑的走向[6]。
之后的剧情中就算安娜激动的《生平第一次》带给电影一种轻快的感觉,但是艾莎的压抑作为暗线也一直贯穿其中,而因为姐妹两人的误会也很快地结束了这片刻的欢乐。这种压抑的剧情设定也在这一刻迸发,配乐在此刻也发生了变化,一改之前和谐轻快的风格,开始出现如《royal pursuit》这样的配乐片段,让观者紧张的同时推动了剧情。在艾莎逃跑到山顶时,心中的委屈和痛苦在这一刻爆发出来,同时本片的主题曲《随它吧》出现。
歌曲的A段,演唱者用近似于叙述的演唱方式,加上弦乐组的长弓来表达艾莎对被恐惧所围绕的这些年的抱怨和无奈。随后艾莎在歌曲B段发生情绪变化,乐曲也由之前沉重的长弓和叙述转为断奏,充分地表达出了艾莎隐藏多年的秘密在被发现后终于下定决心不再隐藏真正的自己时如释重负的心情[7]。
《随它吧》中快节奏明亮的旋律配合在雪山上用魔法拔地而起的宏伟冰宫,为整个剧情带来了第二次转向。自此安娜终于理解了艾莎,同时在寻找姐姐的路上遇到了善良的克里斯托夫,懂得了所谓的爱情,遇到了天真乐观的雪人“雪宝”。
在这样的剧情推动中音乐所存在的意义类似于黏合剂一般,将分散的剧情黏合起来。同时不断地推动和完善剧情的发展,最后将整部影片的风格统一化,使其叙事完整,剧情圆满,增强观影体验[8]。
四、结束语
从1931年《城市之光》中用卓别林无意识哼唱的小段进行创作并用作该电影的配乐,到现如今日新月异的电影配乐技术,但直到今天在国内电影行业依然存在较多主张以视觉表现为主要手法的电影工作者,这样的认知使其对电影中音乐作用的理解依旧停留在音乐服务和辅助电影的阶段,也是因为这样不够客观的认知习惯,使电影音乐的在国内电影行业中的地位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影的创作。
如今,中国进入大踏步向前发展的新时代,大批新兴人才和高科技技术的涌入使得影视音乐不再依赖“百老汇”式的单一配乐,而是将更多中国器乐通过技术融入电影。同时由于政策的开放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多极具个性的创作者为电影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多样性。各种新鲜血液的注入都支持着我国电影音乐事业走向繁荣。
正因我国现在对于电影音乐的创作处于空前繁荣之势,我国创作者更应该把握时机,借助新的动力,借助艺术创作自由的政策,增强电影音乐对电影人物多层面立体的塑造性以及音乐对电影画面的思想和传递的感情进行更生动的描绘。正如上文所述,我国的电影音乐的特点应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做到与我国国情相符合。同时抓住多样化的音乐元素,使电影音乐题材范围扩大,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更容易引发观众共情。
参考文献:
[1]王沛,蔡峰.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的音乐审美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2):96-97.
[2]甘一涵.音乐蒙太奇在电影中的运用[J].四川戏剧,2011(06):89-90.
[3]吴艳.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浅析[J].电影文学,2007(24):5-6.
[4]李四达.迪斯尼动画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何晓兵.电视剧音乐的存在依据[J].现代传播,1992(05):71-77.
[6]侯可心.影视音乐对人物的形象和心理塑造——以《冰雪奇缘》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15):245.
[7]柏静.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音乐对人物的塑造功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
[8]蔡海波,柳兆青.从《冰雪奇缘》音乐看美国动画音乐创作理念的创新[J].音乐时空,2014(24):63-65+73.
责任编辑:付晓琳
作者简介:刘鹏琨(1997-),男,山西太原人,硕士,从事吉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