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浣澜
短视频是广泛运用于互联网的一种内容传播形式,视频长度以秒为单位,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发挥娱乐功能等方面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 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 亿,占网民整体的96.5%[1]。正如学者王晓红所言,充当“日常化”生活工具的网络视频,已经变成了日常话语本身[2]。相较于传统干枯死板的文字或图片,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内容形式能贴合用户碎片化、竖屏化的阅读习惯,也更能引发裂变传播效应[3]。
抖音是短视频平台中的佼佼者,它以竖屏为内容模式特征,以“记录美好生活”为口号,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和中老年用户。作为中央政法委的官方账号,“中国长安网”稳居政务抖音号总榜首位。截至2023 年4 月,“中国长安网”抖音号共发布了9577条视频,粉丝数超3689万,点赞量超过12亿,30天内点赞增量超1471万,其中不乏超过十万和百万点赞的短视频。因此,“中国长安网”是在传播法治新闻方面最为出色的抖音账号之一,既具有典型性,又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学者宁树藩认为,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4]。根据新闻“信息说”,法治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形式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考虑到时效性和平台限流情况,本文选取了“中国长安网”抖音号在2023 年1 月至4 月发布的点赞量在7000以上的法治新闻相关短视频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02条,对这102条短视频进行内容划分可以得出“中国长安网”抖音号中与法治新闻相关的短视频内容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普法宣传、法治评论和执法记录四个类型。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长安网”抖音号2023年1月至4月点赞量超7000的法治新闻相关短视频类型分布
根据图1,样本中法治新闻报道有56 条,占比约为54.9%;普法宣传有14条,占比约为13.73%;法治评论有8 条,占比约为7.84%;执法记录有24 条,占比约为23.53%。它们的共性是在发布时会打上#安哥说法#和#安姐小课堂#的话题标签,在视频内容中会加入法律条款原文,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普法。总的来说,“中国长安网”抖音号发布的视频类型多样,在法治新闻传播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美国学者保罗·莱文森在《数字麦克卢汉》一书中提出了“补偿性媒介”理论,他认为“人们选择后一种媒介的原因是对之前某种媒介先天功能不足的一种补偿。”[5]与传统媒体相比,短视频运用在新闻传播中具有表现力强、时长较短、碎片播放等特征[6],弥补了原有媒介的短处。这些特征不仅增强了法治新闻传播的便利性和传播效果,同时也为生产者降低了专业制作的门槛。
“中国长安网”抖音号中法治新闻的时长集中在10-20 秒,个别短视频(如普法知识和法治评论)在1 分钟左右。在标题上,常会使用网络术语,包括当年流行语、网络表情、网络标点符号等,以富有“网感”的表达方式与受众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在内容上,多以情景剧改编、监控视频等为主,同时加以后期配音辅助还原整个事件,如《男子不甘心赌博输10万竟然跑到派出所干这事》,就是通过后期配音还原了报案时男子和警察的对话,不仅幽默风趣、富有新意,还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而在《第一时间看抓捕毒贩!现场缴获毒品395.22 克》这一视频中,直接使用了执法记录仪所记录下的画面,来展现缉毒警抓捕毒贩的第一视角,十分具有代入感。另外,“中国长安网”抖音号还会以真人出镜的形式打造人设进行普法,以自编自导的故事场景吸引用户。如关于性侵话题的视频,通过真人秀的形式呈现犯罪案例,取得了较好的警示意义。
短视频传播的主要特点是声画合一、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和趣味性,这些特点使得受众可以快速了解作品内容,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接受即刻的信息,得到即时报偿的满足感,并引起受众的兴趣来进行二次传播[7]。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长安网”抖音号上,每条视频内容都会配发背景音乐,整个视频的基调也多用视频标题和背景音乐来奠定。法治新闻中的背景音乐多以愤怒、严肃、诙谐、舒缓为主,如《上海地铁两名乘客因座位拥挤互殴均被刑拘》搭配的是节奏相对急促的背景音乐,《深夜偷东西偏穿发光鞋想当“夜空中最亮的贼”?》搭配的是幽默风趣的背景音乐,《男子酒后扔广告牌险砸中楼下小孩》《两男子骗残疾低保户1.5 万遭民警怒怼》则搭配节奏缓慢伤感的音乐,《一样的肉体凡胎,这交警怎么敢的?!》搭配的是温情舒缓的音乐。另外,蒙太奇拍摄方式也帮助人们了解当事人的情绪和当时的气氛。总的来说,恰当搭配适合画面的音效,不仅能够提升短视频的传播效果,还能够深化受众对视频内容的认知。
当下,法治题材新闻作品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和新媒体平台上并不缺乏,但真正能够被大众广泛传播且耳熟能详的却并不多。究其原因,大部分作品存在内容同质化和单一的叙事方式的问题,很难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致。创作者应当明确,与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基因不同的是,新媒体是“以人为根基”的文化[8]。
在“中国长安网”抖音号发布的法治新闻短视频中,常常会出现三类角色——政府官员、普通民众、违法犯罪嫌疑人。视频的叙事角度从执法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对立”出发,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展现了政府部门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真诚为民的工作内容。由于案例都来源于实际生活,贴近群众,因此平民视角的叙事手法很容易被大众理解、认可和接受。总的来说,是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宏观叙事与个人的微观叙事的结合,实现了专业媒体与普通用户的联动,激起大众更普遍的情感共鸣,完成情感价值的传播。同时,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也能激发观众的观看意愿,满足观众的媒介使用期待,使观众更有可能主动选择观看法治新闻短视频,对主流价值观的弘扬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为政治权力服务,政治话语在政治传播中直接表达了这种为政治权力服务的意义。”[9]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为政治传播的重要载体,媒体充分发挥议程设置功能来影响人们的认知。
“中国长安网”发布的短视频具有引人入胜的情感效应,能够快速影响人们的情绪。然而,其中一些短视频的娱乐性强,导致公众只关注到娱乐本身,而忽视了内容背后的意义。比如《“鬼火少年”对行人扔鞭炮还挑衅警方“来抓我啊!”》,说海南多名青少年边骑摩托边扔鞭炮,公然挑衅特警,虽然叙事语态亲和了,但该视频配着搞笑的背景音乐,给受众留下的是趣味性,用“鬼火少年”这种称呼也不利于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有诸如“点赞”“我太难了”“见光死”等网络热词和幽默诙谐的背景音乐能增加短视频的“喜剧”效果,更具“网感”,但过度使用容易把法治新闻娱乐化,可能会让受众处于一种娱乐化的心理状态,从而消解了议题的严肃性。
与有大量点赞不同的是,“中国长安网”的评论寥寥,且反馈状况不稳定。部分视频的评论区有评论回复,但更多的却没有,且反馈量也不一。在有评论回复时,回复的语气较为友好亲切,但回复后就没有下文了;一些比较晚发布但获得大量点赞且有代表性的评论可能被忽略,这使得评论区没能发挥思想碰撞和交流的作用。
正如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在《编码/解码》一书中所提出的受众对媒介信息的三种解读方式,观看短视频的受众会根据视频内容的不同角度、片段和言论来进行优先式解读、协商式解读或对抗式解读,这种观点的交锋可以开创新的观点,为原有的文本意义增光添彩[10]。因此,政务新媒体要重视信息反馈,及时与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尤其是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应得到重视,不能停留在单向传播模式。
发布一则具有新闻价值的政务短视频并非简单剪辑拼接即可,需要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但少数政府部门人员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种新生事物,但政务新媒体官方账号在运营初期通常是部门人员兼职负责,这就往往面临人手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政务短视频对制作、推送和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使得政府部门在短视频的开通、维护和传播方面都面临较大挑战,也就导致了信息量浅薄、用户黏性不足、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11]。
目前“中国长安网”发布的法治新闻短视频,多为监控画面配上字幕说明或者配音,少部分为现场直接抓捕画面、演绎案例改编故事,缺乏内容上深层次的剖析。尤其是对比长消息和深度报道来说,这种新形式不及传统的法治新闻报道中文字描述有故事性和深度[12]。另外,一些法治新闻的短视频分为上下集播出,缺乏连贯性,不能展示出新闻事件的全部发展过程,只是对其中一个片段进行呈现。
短视频平台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在发布法治新闻相关短视频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当事人的部分信息,包括姓名、肖像、职业、家庭情况等,一旦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对当事人产生负面影响乃至出现侵权。《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后,媒体如何规范使用个人信息应得到重视。在短视频平台运营法治新闻相关账号时,运营者要及时更新观念、适应网络时代的思维方式,建立高效明确、精细公开的运营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必不可少的[13]。如在短视频账号开通前,需要提前准备足够的、符合要求的内容,以免出现停更的情况;而在账号正式上线运营后,则需建立健全的信息核查制度,确保所发布的内容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以确保账号的正常运营和用户的满意度。同时,要对现有能力水平高的人才给予重视,通过优化待遇等方式留住人才,做好单位内部对于法律专业知识和短视频新闻相关知识及技术的培训,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为未来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的人才保障。在招聘环节,也应适当扩大法治新闻工作者选拔专业要求,优先选择具备专业素养和相关知识的人才,确保短视频平台的法治新闻宣传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无论传播的形式是什么,能决定其传播效果的仍然是内容。在快节奏时代,一些轻松娱乐的信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然而,需注意的是,作为短视频平台官方账号,虽然传播语态和运营理念的亲和化值得肯定,但过度娱乐化可能会导致公众对社会议题存在认知误差,并可能影响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以,在创作法治新闻短视频时,需要注意其中娱乐元素运用的度。在追求播放量和关注度之余,也要保持信息发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过度强调娱乐性而忽视新闻价值,陷入“泛娱乐化”的境地。为了避免舆论失焦之类的情况产生,运营人员需要加强审核工作,可以结合评论区的留言风向来判断内容是否过于娱乐化,进行适当的调整[14]。在内容创作上,除了丰富多元的表达形式,还要注重质量高的信息内容。为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法治新闻传播者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新闻,将其与公民日常生活问题联系起来,利用短视频的优势来增强内容的传播调性,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和浏览。只有注重价值传播,坚持内容为导向,创作出有深度的短视频,并朝着高质量、专业化方向演进,才让提升法治新闻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力度。
优质的法治新闻短视频需要用户的积极参与,传播主体可以在评论区与用户进行交流互动,以了解观众对法治新闻短视频的评价,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官方账号不可固步自封,应注重和受众的双向互动,及时回应值得关注的观点、意见,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增强用户黏性,为法治新闻的传播增量和沉淀存量发挥重要作用[15]。在发布法治新闻短视频产品后,运营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与用户进行互动,例如点赞评论、回复评论区的高赞疑问、引导话题讨论方向等。通过这些操作,可以吸引更多的流量和提高作品的热度,加强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受众也能通过平台来发表对法治新闻短视频的看法和观点,加深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和了解,丰富其观看体验。这样的双向互动既能收集和了解受众的想法与建议,又能增强受众的参与度,不断调整法治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内容供应商合作,获取更多的短视频新闻资源,提高自身的内容竞争力。通过面向社会征集法治新闻素材、举行普法走进社区活动、组织开展法治题材短视频优秀作品评比等方式,增进视频账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和参与性[16],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高传播效果,真正让法治新闻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增强法治新闻影响力,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随着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加快媒体融合、强化媒体之间的联动,是未来一段时间媒体的发展趋势。从融合手段上来说,传播法治新闻短视频应顺势而为,注重大数据、算法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整合与应用,促使法治新闻传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此来实现深度融合。在发展过程中利用新科技手段满足大众的视听体验。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偏好,可以对短视频的呈现形式进行调整,以增强用户的体验感。例如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可以运用竖屏的方式适配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在微博、B 站等平台则可以用横屏的方式进行呈现。根据不同平台的调性也可以分配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可以在创作中加入4K+5G+AR/VR等新兴技术手段,探索更多应用模式。从融合方式上来说,法治新闻短视频是法治宣传在新时代下的新产物,要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就要加强各种媒体之间的协作与联动,并积极开拓传播渠道,扩大其传播影响力。例如四川省委政法委的抖音账号“四川政法声音”就联合字节跳动、四川法治报社发起“平安在你身边”主题抖音挑战赛,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认同[17]。
通过对“中国长安网”抖音账号运营情况的分析,发现其发布的法治新闻种类和形式多样,且传播的感情色彩较为浓厚,叙事手法和内容贴合当下网络热点与大众生活,兼顾亲和力与“网感”,传播效果得以增强。这些传播技巧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不足,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短视频平台中法治新闻的传播策略,如引进先进理念和人才、把握娱乐化的尺度、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反馈、不断强化媒体间的联动等。
随着“互联网+法治”时代的到来,短视频的运用可以让法治新闻传播模式更为丰富,也有助于增强大众法治观念,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第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03-02.
[2]王晓红.论网络视频话语的日常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02):133-136.
[3]曼纽尔·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0.
[4]宁树藩.信息观念与新闻学研究[J].新闻界,1998(03):5-7.
[5]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M].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02.
[6]王晓红,任垚媞.我国短视频生产的新特征与新问题[J].新闻战线,2016(17):72-75.
[7]邵征锋.抖音传播的特征、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2):80-86.
[8]李雁佳,曹晋敏.融媒时代法治题材短视频的传播策略[J].青年记者,2019(29):91-92.
[9]邵梓捷,戴遥遥,徐湘林.国际政治传播中的议程设置——基于2003-2015年《新闻联播》国际新闻文本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4):29-34.
[10]陈力丹,林羽丰.继承与创新:研读斯图亚特·霍尔代表作《编码/解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08):99-112+128.
[11]王亚静.政务短视频的传播特征、问题与发展策略[J].青年记者,2023(06):83-85.
[12]侯博.新媒体语境下法治新闻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0,6(10):24-26.
[13]达佶.法治新闻传播现状与对策建议[J].采写编,2021(11):89-90.
[14]张伟琨.媒体融合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的提升策略[J].视听界,2021(03):96-98.
[15]陈浩哲,黄峥.传统媒体短视频平台传播策略研究——基于《新京报》短视频账号的分析[J].新闻世界,2020(12):65-68.
[16]王芳.短视频在法治宣传中的应用分析——以“梨视频”应用为例[J].法制与社会,2021(04):155-157.
[17]周琳.新媒体视域下法治新闻传播路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2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