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翻开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拥有289年壮阔历史的大唐,可谓其中最辉煌而又最令人唏嘘的时代之一。
那是一个文化繁盛、人才辈出的时代。“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国泰民安的开元盛世,物华天宝,万国来朝,文人墨客独领风骚。诗仙、诗圣、草圣、画圣、乐圣……群星璀璨,异彩纷呈。
那也是一个奢靡浮华、权贵当道的时代。“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经济凋敝,大唐江山满目疮痍。纵使李白这样的旷世奇才、高適这样的名门之后,也难逃时代的裹挟。
电影《长安三万里》所聚焦的就是这段历史时期。影片以李白、高適两位诗人半生颠沛的命运和跨越数十载的情谊为脉络,讲述了一群心怀壮志的诗人追逐人生理想的精彩故事,展现了盛唐群星璀璨、才情斐然的文化气象,以及从辉煌转向衰落的历史命运。
安史之乱爆发后,烽火连天的边塞之地,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適交战不利,率军从云山城撤出,退守泸水关,长安岌岌可危。此时,困守孤城的高適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人生往事。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伴随着这一千古名句,暮年高適将自己与李白相互交织、辗转起伏的人生际遇娓娓道来:洞庭湖畔的芦苇荡中,初次相遇的二人在一场紧张激烈的枪剑对决中“不打不相识”,心怀理想的两个青年立志一起实现人生抱负。他们神采奕奕,策马逐风,虽一无所有,却满腔壮志……
历史文献中,关于高適与李白的交往着墨并不多,但在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叙事中,他们之间的故事变得丰盈饱满。洞庭湖畔的初相识,扬州二十四桥的月下江上舞,江夏黄鹤楼的纵酒题诗,梁园绿水间的相扑竞逐,塞北风雪中的携手救人……每一次与李白的相逢与离别,都是高適记忆中的光亮,都与当时的历史息息相关。
伴随着高適的讲述,从繁华绚烂的长安盛景,到月朗风清的江南月夜;从长风浩荡的辽阔原野,到金戈铁马的大漠边关……通过168分钟的叙事,一幅雄浑壮阔的大唐山河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片中,长安是大唐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李白、高適、杜甫等人,皆是怀着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奔赴都城长安,渴望实现心中“叩天子门,立不世之功”的愿望。黄鹤楼则是他们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盛唐时,长安城绚烂繁华,黄鹤楼歌舞升平;而在安史之乱后,长安城满目疮痍,黄鹤楼残破不堪。长安城和黄鹤楼见证了大唐的荣辱兴衰,也见证了诗人的命运沉浮。
电影创造性地选择高適作为叙述主角,以倒叙的方式,并行呈现“高適与李白的人生往事”和“高適妙计平定吐蕃叛乱”双重叙事线索。它没有评判历史的对错,却道明了大唐是如何由盛而衰;它没有直接言情说教,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思。纵观全片,创作者将诗歌、诗人与友情、家国情怀融于电影各处细节之中,以诗人几经波折的命运走向,串联起大唐浩荡的兴衰史,从而烘托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人生理想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的磅礴主题。
“你是谪仙人,要回天上;我是世间人,我在世间盘桓。”正如电影中的这句台词,《长安三万里》通过高適与李白两个人物的成长历程,对人生理想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李白与高適,一个是放浪形骸的商人之子,一个是严谨忠正的将门之后。一个是“曾有惊天动地文”的诗仙,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潇洒自由,留下千古诗篇;一个是“诗人之达者,唯適而已”的侯爵,在实现理想的途中不屈不挠,最终收获功名。不同的出身背景,不同的人物性格,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性格迥异的两人始终彼此欣赏,相互影响,相互成就。
大声地笑,逍遥地吟,痛快地饮……高適眼中的李白,是纯粹的,也是不羁的。他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诗仙”,是“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酒仙”,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壮志,也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
电影开篇,年轻的李白在江夏干谒失意,但仍豪情满怀,胸怀青云之志,向着天地高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电影结尾,暮年的李白在流放途中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东下江陵,向着江河高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境截然不同的诗句里,有怀才不遇时的无奈与不甘,也有几经沉浮后的感慨与释怀。
与潇洒不羁、天真烂漫的李白截然不同,影片中,手持高家枪、身穿明光铠的高適一出场,便展现出“将门之后”的气势。笃信“功名只应马上取”的高適,一心想入仕途,虽郁郁不得志,但从未想过走捷径。青年时期的高適,在领略了李白、王维等人的蓬勃才气后,树立了投军边塞的报国之志;中年时,当他看见战火硝烟中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心生还大唐盛世长安的悲悯之心;暮年之时,高適从李白所教的相扑之术中顿悟,成功解了长安之围。最终,他成为盛唐诗人中唯一位居高官且封侯者。
电影中,关于高適与李白的友谊,有几幕场景刻画得十分动人。初次分别时,李白在行船上远远吼出的那句“高三十五,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燃起了高適对未来的希望。中年再别,李白对着高適大喊:“‘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首诗,我二十年前就是照着你的模样写的!”这一幕将浪漫的“中国式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大唐,有进仕之喜,也有失意之悲;有扬名之喜,也有无名之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也有不同的人生际遇—李白才情与日月争辉,人生却也坎坷多舛,在入世和出世中纠结、愤懑;高適年轻时怀才不遇,处处碰壁,直到迟暮才得以施展抱负;忧国忧民的杜甫被贬流放,暮年的孟浩然潦草收场;郭子仪甚至差点儿被斩首……在电影里,无论是天才还是普通人,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理想。
千百年后,我们透过电影体悟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杰出才华、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还有他们在时代转折下的无奈与迷茫,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抉择与坚守。人生总有诸多不如意,但我们仍要在困境与磨难中坚守自己的初心。
正如导演谢君伟所说,唐诗这种文化是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影院中,当一首首熟悉的唐诗在我们耳畔响起,当记忆中的历史人物从书本中走上大银幕,那份埋藏在中国人心头的文化记忆和浪漫情怀也在瞬间被唤醒。
伴随着耳熟能详的诗歌,除了两位主角,贺知章、杜甫、王维、王昌龄、孟浩然、岑参、李龟年、张旭、吴道子、郭子仪以及哥舒翰……那些让唐代诗坛熠熠生辉的人物也相继登场,在电影里鲜活起来。他们彼此携手、互相唱和,从对酒当歌到逐梦长安,让银幕前的观众仿佛回到了那个群星璀璨的恢宏时代。
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前后共出现了52首唐诗。影片吟诵的是诗,也是大唐的万千气象;既是诗人们百折不回的追梦之旅,也是诗意中国的壮美篇章。
对制作方而言,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如何还原大唐盛景,如何展现诗词意境。为此,团队立下目标:“要用中国动画,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从剧本构思到影片上映,《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历时3年多的时间,近3 0 0人的原创团队、近千人组成的行业支持团队,共同支撑起我们看到的每一帧精美画面、每一处动人细节。
影片中,大部分诗歌的表现是极为巧妙的。当高適九死一生回到中军帐下,看到的却是歌舞升平的景象,于是有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犹歌舞”的感慨;当潼关之战中哥舒翰带伤出征,才有了“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的回忆;当李白探望高適时倾诉自己的家庭变故,才引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愁思。而全片最具想象力、豪情万丈的高光之处,就是对李白名作《将进酒》颇具浪漫色彩的瑰丽呈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银幕上,入道的李白带着醉意举杯吟出《将进酒》。白鹤载着他和好友岑夫子、丹丘生等人,从瀑布深潭间飞掠而过,冲向银河九天,神游天上宫阙,与仙人把酒言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随着慷慨激昂的吟诵与激越的音乐节节推进,“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情绪达至巅峰,又归于沉寂……天马行空的视觉特效,如梦如幻的瑰丽想象,令银幕前的观众心驰神往,感叹不已:“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诗词浪漫。”
而在这份“中国式浪漫”背后,是中华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深厚底蕴。“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正如电影结尾暮年高適充满信心的这句台词,纵然江山更迭,沧海桑田,但历史不会被遗忘,文明也将接续长存。长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它激荡着一个盛世的万千气象,也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品格与气度。
这是唐诗里的长安,也是你我心中的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