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1],这为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定好了行动路线,提供了实施策略。本文将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视域下,基于ADDIE 模型,“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评价(Evaluation)”[2],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谈一谈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路径。
一、分析确定学习目标
单元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分析,即对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学习者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有着不同程度的侧重点,如对物品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外形特征和功能上;对小动物的观察则倾向于留意生活习性。在搜集物品资料方面,大多数学生会整段、整篇摘抄,缺少提炼和整理。在介绍事物时,则更多着重讲述自己喜爱的原因。
2.学习内容分析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安排了八个习作单元,分别聚焦“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把事写清楚、按顺序写景、恰当说明事物、具体描写人、围绕中心选材、表达真情”等关键能力点,架构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五个版块为一体的学习单元。此单元习作的要求是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介绍一种事物。学生在之前的学段已学习过如《赵州桥》《海底世界》《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等10多篇说明文,并了解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再通过此单元的课文学习,进一步夯实了说明文习作学习的基础。笔者将此单元学习内容作了简要分析(见表1):
3.学习者需求分析
单元学习前,教师通过与学生座谈,对作业和问卷进行分析,了解了学习者的需求,即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应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依据以上分析,参照2022年版课标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第三学段的要求和提示,我们最终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二、设计构建学习框架
单元教学设计应对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观照。“整體观照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要提高站位,统揽全局,以实现目标为本,有序操作,步步落实。”[3]单元学习框架是实施单元教学活动的总体蓝图。习作单元教-学-评良性互动框架(图1)一般包含单元学习目标、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等。设计学习整体框架,应基于单元学习目标,提炼学习主题,分解学习任务,嵌入学习评价。
1.提炼学习主题
学习主题主要有三类,即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学习主题主要包括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主题;中观学习主题是由宏观学习主题演化而来,在各个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中提及的探究问题,以及教学提示中列举的学习主题;微观主题指教师参照宏观和中观学习主题,在研读2022年版课标和语文教材,分析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学习主题。[4]笔者本基于单元中观学习主题“拥抱大千世界”和教材要求“介绍一种事物”,提炼出单元学习主题:介绍美好事物。该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摆脱原有知识、视野和文体意识的限制,到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搜集、整理资料,深入了解事物的特点,有条理、准确、清楚地向别人介绍。
2.分解学习任务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关联学习目标,“找准单元习作的‘支点”[5],分解学习任务,把握“语文实践活动”这条主线,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
3.嵌入学习评价
教师要设计适用的评价量表、单元作业和阶段测评等评价工具,将其嵌入学习全过程,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合理使用,并反思学习过程,形成评价结果。
三、开发编制单元作业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也是教师指导学习的重要依据。单元作业将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融为一体,形成结构化学习支架,有利于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开发习作单元作业,应基于单元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创设情境任务,用好教材已有练习,适当增补辅助练习,使单元作业成为一个完整体系(见表2),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的需求。
1.创设情境任务
习作单元作业可借鉴“项目化单元整组作业设计”[6],提炼驱动性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创编小百科——介绍一种事物”的实践情境,设置核心任务和分任务练习。此单元作业设置了创编班级《“秒懂”小百科》习作集的核心任务,并将其分解为五个分任务练习,即创建百科词条,明确写作思路,探寻写作密码,制作百科资料袋,编辑《“秒懂”小百科》,让单元学习过程具体化、可视化,有助于学生选材、构思、表达、交流、修改和鉴赏,促进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
2.搭建学习支架
单元作业设计除了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练习情境任务,还要为学生搭建强有力的学习支架。
(1)分层架构
如分任务三——探寻写作密码,总共可分三层设置,第一层,细读文本来探秘;第二层,初试身手来解说;第三层,改写片段明特点。作业分层设计,难度由浅至深,从填写表格,到分步填空,到依图介绍,形成一个结构化的习作支架。支架由细到简,由辅助到放手,助力学生素养水平逐步提升。
(2)范例指引
范例是对课文和例文的有力补充,具体的范例和提示语能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指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少走弯路。例如分任务四:制作百科资料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仓鼠的自述”的范例,并以泡泡语的方式提醒学生“学习筛选资料,不要整篇整段地抄”,具体、有效地指导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
(3)评价支持
将评价嵌入作业,在每一个挑战任务后加入一组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的得与失,自我调整纠偏。在单元作业最后设计“盘点收获”,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的收获。
四、实施开展任务教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到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寻找和发现,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快速获得与写作话题有关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来填补“学生现有经验与这次写作任务所需经验两者之间的落差”[7],解决学生写作的主要矛盾。
1.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事”中学习
任务驱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做事”,如参与校园广播征稿,编辑班级作文周报,为微视频写文案,创编故事集等。此单元由“拥抱大千世界,介绍美好事物”的大主题分解出三个学习任务和八个学习活动(见表3)。任务一:阅读课文学介绍,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绘制思维导图,变换多种方法介绍。任务二:搜集整理资料袋,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找特点,整理资料做删减。任务三:编辑《“秒懂”小百科》,引导学生用恰当方法介绍一种事物,佳作我来评,展示《“秒懂”小百科》。学生在不断地“做事”中学习,在具体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2.设置挑战,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
学习是不断发现的过程,教师要设置挑战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如“解锁说明密码”分三层设置:第一层,介绍事物有方法;第二层,自读课文画导图;第三层,换种方法介绍它。学生由读到画,由画到写;由解释说明方法,到阐明说明文方法,到应用说明方法,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发现“密码”,实现“理解层级”[8]的逐渐提升。设置挑战,引导学生到未知领域或陌生场景中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的品质。
3.提供量表,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值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依据2022年版课标的“学业质量描述”,运用SOLO 分类理论制订学习评价标准,形成可视化的评价量表(见表4)。
评价标准的制订,通常需要依据专业的理论对评价标准进行分解与细化,使之简明、清晰、可视化。教师可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量表的修订。
实践活动前,教师可根据活动任务设计单项评价量表(见表5),并通过选取习作例文中的“例点”、学生中优秀的“样例”和学生中存在典型“问题点”,帮助学生对评价标准进行“內化”,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时能合理使用评价工具,促进专项能力的提升增值。
习作修改是习作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环节,评价量表的合理使用,能让学生快速找到习作提升的着力点,在同桌评议、小组交流时有共同的聚焦点,能有效促进学生习作的提升增值。
4.展示成果,让学生在“交流”中收获
学习任务群最关键的环节——展示成果。当学生的学习成果被展示、刊载、广播,学生身上瞬间被赋予了强劲的学习动力,他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来。一次次成果的展示,就是一个个真实“交流”的情境,我们要多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让更多学生的习作被展示和发表,让更多的学生收获信心。
五、评价反思改进教学
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即借助教学后的研讨展开教学反思。评价主要包括自我反思、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这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促进“教-学-评”良性互动。
1.自我反思
执教者借助“教-学-评”良性互动框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课堂表现,回顾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突破和成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以调整或改进的环节,提出教学实践的困惑等。
2.观察评价
观察评价,即观课者以学生为主要观察对象,通过收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关键表现和典型作业,从预设的观察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
3.阶段性评价
单元习作是阶段性评价的聚焦点,教研团队借助单元学习评价标准对班级学生的习作进行分析,比对前测情况,进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
总之,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AD?DIE 模型有序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整体观照设计习作单元教学,能更好地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促进教-学-评良性互动。我们将继续邀请专家、导师来校指导,进一步加强习作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理论研究,发挥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任务为导向,以磨课、评课和辩课为抓手,扎实做好案例研究,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更好服务于习作课堂教学。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第2 页。
[2]钟启泉:《学会单元设计》,《新教育》,2017 年第14 期,卷首语。
[3]马兰:《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12 年第2 期,第23页。
[4]王潭娟、徐鹏:《义务教育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结构关系及教学建议》,《语文建设》,2022年第6 期,第12 页。
[5]黄国才:《整体观照,边写边读,优化习作单元教学》,《福建教育》,2021 年第10 期,第32 页。
[6]谢好望:《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作业设计》,《基础教育课程》,2022 年第4 期,第32 页。
[7]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写作教学教什么》,王荣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第55 页。
[8][美]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闫寒冰等译,2017 年,第94-95 页。
本文系2020 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写话/习作课堂学习评价实践研究”(编号:MJYKT2020-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