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艾斌
新时代,新征程,基础语文教育教学需要诉求深度变革,创新教学思路,彰显学科魂魄,优化育人方向,这就敦促当下的语文人必须顺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确立教育教学理论主张,建构教育教学新形态,主动对接和回答“今天的语文教育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开展”这一“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一、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的引领性、决定性与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根本体现
一项相对成熟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的确立,往往意味着一种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构建。笔者提出一线语文学科教师需要明确而有效地确立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构建教育教学新形态,是在2018年的夏天。
2017 年10 月,笔者接受工作安排,开始筹谋、设计江西省首批中小学语文学科名师培养对象的培训工作。2018 年1 月培训班短期开班,笔者作为语文学科培训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和班主任,与84 名培训对象见面、交流的时间只有三天,但也在这一短暂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名师培养对象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他们的学养、教育理念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探索,基于一种良好的教师发展期待,在2018 年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名师培养对象第二次集中研修时,笔者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了做四“好”语文学科教师的希望和要求。四“好”,也就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好”的语文教学课堂、“好”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文章(著述)、“好”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这四个“好”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逻辑关联。总体上说,前者是后者得以呈现的基本条件,后者也更为深层次地促成和决定着前者的实现。而且,对于新时代语文学科教师的师德要求,也潜在而必然地包含在这四“好”之中。在笔者看来,做到了这四“好”,或许才能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语文学科名师。名师,在对于学科发展的理性认知上,在对于教育发展的情感因应上,在对于自身发展的价值定位上,在对于教师德性的伦理诉求上,首先是一个明白的人、一个坚韧的人。
在常态情况下,完全行为能力人的任何行为或者说他所采取的任何具体行动,都是受到其或隐或现的价值观、理念或主张的制约和决定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是如此。语文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直接引领和决定着其具体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与生成。一位语文学科教师是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建构起明确而合理的理论主张在最为深层的意义上决定着其日常教育教学的基本面貌,决定着其教育教学行为的底色和成色;因为,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的确立、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构建就意味着建构者对语文学科性质尤其是语文学科育人方向的基本理解,对语文学科在时代条件下的价值与功能的基本认识。一句话,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的有效确立、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明确构建,代表着发展中的语文学科教师其学科思想的成熟度、育人理念的达成度及其最为根本的学科价值的深层选择与认同,这必然引领和决定着语文学科教师的终极发展的可能。对于不断地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的语文学科教师来说,理应将此作为一项宏大的工程,而且需要明确,这是一项未竟的宏大工程、一项无法最终完成的宏大工程;路在脚下延伸,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时代性优化也必然一直处于臻于最佳状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的有效确立还是语文学科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根本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一种劳动,教师必须秉持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观,诉求教育教学行为这一特殊劳动的创造性的达成。这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应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只有当教育教学成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时,其才能肩负起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的时代使命。语文学科教师在育人实践中确立起明确而合理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建构起明确而合理的教育教学新形态鲜明地彰显出其教育教学行为的创造性,甚至还可以说,建构起明确而合理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教育教學新形态是确认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最为显著、最为根本的标识。其实,教师的劳动不仅需要诉求和确认其创造性,还更需要追问、获取和保障其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以深度实现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无限可能。
这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教师的劳动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这不但是教师灵活、独特地行使职业权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职业被他人赞誉而引以为荣的重要所在。教师永远是在创造中成长和发展的,因为创造是伴随人始终的不可缺少的品性”[1]。这是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一种称许,也是一种期待和要求。这种期待和要求在当下时代显得更为突出;这里的意思是说,不仅教师的劳动必须体现出创造性,人类社会的其他重要劳动也需要尽可能地表现出创造性,因为,创造性劳动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确立起劳动的创造性是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的最好方式与方法。
二、基于教育与学科发展视角学理性看待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教育教学新形态的确立
人们看待问题都是具有立场的,或者说,都是基于特定的视角来进行具体判断和评价的。确立看待语文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提出、教育教学新形态构建的教育与学科发展视角也就有效规范了问题探讨的基本场域,当然,即使是这样来规范讨论,其内在决定及衍生的话题还是繁多的。在这里,笔者仅围绕核心题旨简要地谈谈三个方面的认识。
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的确立是确立者对教育教学时代性发展要求的直接回应。换言之,语文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明确及其合理化是建立在其对教育教学时代性发展要求的自觉而又直接应对的基础之上的。这里的根本点有三个。其一,教育教学存在其时代性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征程上,教育发展自然有其新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教育发展的时代性命题。语文学科教师确立起来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教育教学新形态必须深度对接这一发展要求。其二,有效确立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鲜明地体现出语文学科教师应对教育教学时代性要求的自觉性。拥有这种自觉,语文学科教师也就具备持续进行适切的理论建设的自我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发展方向。其三,语文学科教师确立起来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教育教学新形态必须是时代化的,是符合和顺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的,其创新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质。唯其是时代的,唯其是面对语文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解决需求而针对性地确立和构建起来的,才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构建是建构者在对语文学科性质与课程标准达成深度认知与把握基础之上的积极的理论建设,这一理论建设也是以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基本支撑的。这里的根本点有四个。其一,语文学科教师构建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教育教学新形态必须将深度理解和把握语文学科性质及其课程标准作为基本前提。
语文学科教师需要特别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重要抓手深层次明了语文学科性质,把握时代条件下的语文学科性质的“变”与“不变”。其二,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构建是建立在语文学科教师的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的。语文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构建不是单一向度的、孤立的理论演绎,其必然来源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是在充分尊重具体教学实践这一前提之下的基于更高、更为合理的教育目标而进行的深刻反映个人教育教学价值观的理论概括和归纳。其三,构建起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是建设性的。这里所说的“建设性”,至少包括两层意思:第一,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构建是一种理论形态或知识形态的“构塑”,其是开放的、非封闭的,也是有待持续建设并力求臻于最佳状态的;第二,构建起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对于具体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及其他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的倡导和确立能够产生正向度的构成性影响,也就是建设性作用。其四,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有效构建过程其实也是建构者的主体性的实现过程;如前文所论及的,这一过程集中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的确立是确立者对新时代语文学科育人方向和目标问题的积极因应与解答。这里的根本点有三个。其一,新时代语文学科的育人方向与目标同新时代之前语文学科的育人方向与目标无疑是有差异的,在新时代其必然存在新的更高要求。近几十年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的变化,再到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方面的明确确立,就是这一差异及时代性的、渐进式的更高要求的最为根本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印证。语文教学在关注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必须特别培育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应然的价值取向。其二,接着“其一”往下说,就自然讨论到,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必须体现出育人性,“育人性”是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的“魂”。我们明白,育人目标的明确是对教育时代性创新发展的根本问题——“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积极因应和探索性解答。语文学科必须主动、自觉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语文学科的时代担当,对此,新时代的语文人需要积极地把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而自信地致力于与新时代语文学科育人方向和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持续建构。其三,语文学科教师确立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构建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积极因应和回答新时代语文学科育人方向与目标,具有显明的探索性。语文学科的育人方向与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语文学科育人始终走在进一步发展、明确、凝练和优化的道路上,对此,语文学科教师需要持续探索,精进再精进。
三、有效确立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需要将之与具体教学实践实质性统一起来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二者间的辩证关系在根本上是指:第一,具体的社会实践是理论构建的前提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对应地讲,已然形成和确立起来的科学理论对具体的社会实践具有积极的反作用,也就是良性的指导作用;可以明确的是,科学理论具有指导具体实践的永恒魅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的有力建构、持续建构;第三,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不能随意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单一或孤立地强调其中的某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时代条件下或在提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根本方案时之所以会强调理论或者实践的重要性,是基于形势的需要或适应形势的变化,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也同样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在这之中,具体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对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的确立具有支撑性和决定性作用,科学的、合理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能够有效地指导具体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语文人需要深度实现教育教学理论主张与在其指导下的具体教学改革实践的实质性统一。
近些年来,不少语文学科教师——包括一部分江西省首批中小学语文学科名师培养对象——期望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倡导生命语文,很显然,这是一种鲜明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其是从教育的本质性要求、从语文学科性质、从对于文学和语文教育的根本性理解和界定出发的。在笔者的认识中,生命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不只是停留于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式的说教,而更在于:其一,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对于个体生命成长与发展诉求的自觉;其二,生命共同体意识的明确确立,从而表现出对他者生命的“同情”之关切,彼此温暖,实现生命的共同成长。这也就是说,生命教育指向个体生命的拔节生长与生命共同体的深层的生命和谐。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是一种更具学科性质的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是温暖教育、美丽教育,是一种尊重教育常识的应然教学组织形式!这样来看待生命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就有了对于生命语文的科学性认识,其时代性、创造性、价值性也是相当显豁的。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需要将之有效地指导不同学段的具体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度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2]”,“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沒有止境”[3]。实践每发展一步,理论就要跟进一步,也必须跟进一步;我们需要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保证其自身的科学性、革命性、先进性和价值性。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发展的理论,永远葆有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就历史性地孕育和建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必须以不断发展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指导教学实践,深度推动新时代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对于当下的语文学科教师而言,这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建设任务,也是语文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更高要求。
期待更多的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师能够适时地提出和确立建立在深度对接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丰富育人实践基础之上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持续构建语文教育教学新形态,并矢志加以践行,实现从语文教学专家到语文教育家的“华丽转身”和深刻转型,积极推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语文教育学派,做人民满意的语文教育。
注释:
[1]辛朋涛:《试析教师劳动创造性的实然与应然》,《中国教育学刊》,2012第12期,第84页。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001版。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10 月16 日)》,《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001版。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