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篇:践行崇高劳模初心
——摘自《劳动教育箴言》

2023-10-24 11:51:22
工会博览 2023年27期
关键词:陈景润沈老师袁隆平

劳动模范是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践行者,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创造辉煌、彪炳史册,他们身上彰显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章以时间为轴,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全国劳动模范,讲述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先进事迹,以激励我们以劳动模范为榜样,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共同谱写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陈景润

◆延伸阅读◆

陈景润(1933~1996),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8 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8 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陈景润上初中的时候,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册课本,他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就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一直到初中毕业,他都保持着数学成绩全优的纪录。在高中,他遇见使他终生难忘的沈元老师。沈老师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当时是陈景润的班主任兼数学、英语老师。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却很快小声回答:“53人。”全班被他算的速度之快惊呆了。沈老师问他是怎么得出来的?陈景润的脸羞红了,说不出话,最后用笔在黑板上写出了方法。沈老师高兴地说:“陈景润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讲。我帮他讲吧!”沈老师讲完,又介绍了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贡献,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 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瑞士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师接着鼓励说:“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比如有个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人们把它比作皇冠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课后,沈老师问陈景润有什么想法。陈景润有点怀疑:“我能行吗?”沈老师说:“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韩信点兵’,将来就能摘取那颗明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带着老师的鼓励和爱国热情,陈景润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持之以恒、潜心钻研、勇于攻关,终于在1973 年发表了“1+2”详细证明,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他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发愤图强,勇攀科学高峰。

我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要挑战自己,能有更多的突破,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袁隆平

◆延伸阅读◆

袁隆平(1930~2021),江西德安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78 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8 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 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袁隆平年少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梦。他梦见自己能把稻子种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几个助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为了这个初心和梦想,袁隆平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1961 年7 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袁隆平行走在稻田里。这时,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估计这个品种可以亩产一千斤。他第二年把它播种下去,天天到田里观察,望品种“成龙”。结果一抽穗,大失所望,高的高、矮的矮、早的早、迟的迟,没有一株长得好。望着高矮不齐的稻株,袁隆平突然来了灵感:莫非自己找到的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如果真是如此,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利用杂种优势,培养杂交水稻。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最后验收时,稻谷产量减产了3%左右,稻草却增产了将近70%。有人讲风凉话:“可惜人不吃草啊,人要是吃草,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遭到质疑,更经历了失败,但袁隆平没有放弃。终于,在1973 年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标志着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50 多年来,袁隆平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希望和金色收获。他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与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袁隆平对梦想的追求也从未停止;随着每公顷产量的不断提高,他离禾下乘凉梦越来越近。同时,他又做起了另一个梦: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看着袁隆平院士自信乐观的神情,我们更加坚信,中国人会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猜你喜欢
陈景润沈老师袁隆平
巧用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以写老师为例,让学生写人时有话可说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英语文摘(2021年8期)2021-11-02 07:17:50
“数学怪人”陈景润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56
数学迷——陈景润
陈景润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9-01-08 02:23:12
我的竹笛老师
了不起的老师
民间文学(2014年6期)2014-09-17 23:36:39
把杯子放下
剑南文学(2011年10期)2011-08-15 00: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