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文隆 山西焦煤山煤国际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是主要运营主体。旨在将国有资本作为基本运营目标后,经开展一系列投资经营活动,不断加强对国有资本的控制力。现如今,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我国国有企业投资发展潜力得以更大拓展。但受市场经济影响,我国国有投资企业在参与控制、股权融资、退出等方面都面临一些风险。在此种情况下,国企除了要不断推进改革外,还要强化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为国企良性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使国企治理效应最大化,从而提高国企保值增值能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规模优势都是国有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所具有的主要优势。如果国有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场中占据更多份额,就必须不断扩大自身发展规模。国有企业有效利用项目投资,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经营规模持续扩大,还能够加速资产重组,大力实行制度改革,创新内部控制。一是可扩展企业运营范围,将企业自身优势项目发挥到最大化;二是可使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得以最大程度的提升,从而有效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推动企业多样化发展,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投资指的是针对某一具体项目,与某一新建项目或某一更新改造项目直接相关的长时间投资活动。根据所包含的内容,项目投资又可以分为简单固定资产投资及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等。对此,在国企开展项目投资时,是否能够达到互利共赢,是国企首要考虑的问题。毫无疑问,当项目投资获得一定收益后,国企收益来源就将得以进一步拓展。但收益来源增加也会产生一定风险。除了是否能够在业务经营上取得更大进步这一风险之外,国企还将会面临财务风险。此外,在国企开展项目投资过程中,财务风险会一直存在。如果国企存有疏忽,或是尚未及时处理风险,那么当风险发生时,就会导致国有企业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国企有效梳理在项目投资期间所面临的风险并积极采取相应解决措施是国企项目投资必然选择。
国有资本投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国有资本参与项目运营与建设,都是国企经营发展必然要求。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国企所面临风险诸多。在此背景下,在项目投资期间,国企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财务风险控制。对此,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可利用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国企运营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并提升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在新时代环境下,国企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行为开始逐步呈现出“非预测性”“不确定性”以及“不稳定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财务风险管理,可将不确定因素降低到最小,从而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保证国有企业投资收益。除此之外,国有企业在参与项目投资时,最重要的就是自有资金及银行信贷资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投资还带有战略性。即,投资行为要能够对市场经济加以宏观调控,并对国家经济有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由于当项目投资出现风险时,会对国有企业战略布局及调控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开展财务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内在需求,可以通过有效规避风险,使国有资金实际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提高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国有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国企投资内在风险主要包括投资、回款、筹资、负债结构以及运营等方面。首先,所谓投资风险,就是企业投资某一项目所需资金成本很高,时间较长,很难判断项目未来发展情况以及盈利情况。因此,所有不稳定因素都是投资风险。现如今,随着国有企业投资范围不断扩大,以及投资方式持续革新,其投资项目也逐渐走向国际化及多元化,这导致在推动投资项目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部分不可控风险。其中,有些风险甚至会导致国有企业内部经营资金链断裂。筹资风险主要指国企项目投资前期,为达到筹资目的,企业会与银行合作。然而,由于所投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所需筹集资金也逐渐增,这就为国企带来更多债务及运营压力。回款风险主要是指因国企项目投资时间较长,而应收款项能否及时回收将会对国企经济效益产生某种程度影响。因此,回款风险主要是国企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关键影响力因素。经营风险意味着国有企业肩负对其所投资项目加以监管的职责。唯有保证监管工作有效开展,才能保证国有企业资金链条保持平稳,推动企业正常运行。债务结构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投资项目中所投入的资金逐步增多,这就导致增加现金流管理难度。因此,国有所要承受债务压力也会不断加大。同时,国企债务结构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提高项目投资失败概率。
国企在项目投资时,普遍会遇到环境风险、政策风险以及利率风险。首先,在国企中,由于对产业内政策理解不足而产生的风险被称为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会极大程度影响到投资项目成功与否。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家金融政策也相应发生改变及调整。而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导致汇率及信用等发生改变。这都会对国有企业融资效果及融资结构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国企项目投资成本也会受到国家税收状况绩税率等方面影响。在此情况下,国有企业往往会采用税率转嫁以减轻自身财务压力,从而导致市场需求发生改变和市场价格不断提高,进而对项目发展方向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所谓“市场风险”,就是指在国企投资过程中,市场环境的变化,为国企建设及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冲击,从而为国企发展规划及经营活动带来一定风险。对此,国企有关部门人员应对当前金融形势展开全面研究,并进行有效金融风险防范。利率风险指的是由于国有企业要与银行合作,以确保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获得有效资金支持。但是,如果银行利率出现变动,那么企业项目资金投入一定会被影响,导致投资项目利润有可能会降低,投资成本也会增加。因此,国企必须科学制定有效措施以防止产生财务风险。
国企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缺少足够资金管理经验,导致往往存在对项目投资金财务风险防范不足等问题。在投资项目早期,许多国有企业尚未对投资项目开展深入而完整的研究与调查,尚未及时发现在投资项目中存在的诸多潜在漏洞,因此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及时控制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而风险规避也没尚未达到应有目的。同时,在国企筹备项目投资过程中,因协议补充内容不全面,不完善,很难对财务风险出现时机及规律加以有效判定,导致在项目投资期间出问题频频出现,进而对提后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产生很大冲击。
在国企项目投资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投资工程标缺乏准确性最为常见。由于国企缺乏对工程市场整体研究,无法把握项目投资最优方向。因此虽然国企拥有足够资金支撑投资项目,但因企业无法精准投资,导致许多盈利较低、发展前景不看好的项目,反而获得国有企业资助,这就造成资金运用不合理,资金资源巨大浪费,从而使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此外,由于国企投资运作方向也会与企业未来经济运作息息相关,因此,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这就要求国企必须准确、合理选择投资项目目标。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要持续提高自身财务风险认知水平,通过有效科学的财务培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进而提高国有企业项目投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而对于国企而言,企应当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细化投资项目风险职责,并对各部门职责加以全面落实,从而促进各部门协同联动,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此外,国有企业领导层还应当加强风险认识,并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内容融入到国企日常管理工作中。同时,国有企业也要经常性开展业务培训,使其工作人员全方位了解市场变化、政策以及全新风险管理观念,进而保证项目投资效果。例如,国有企业可邀请财务风险管理专家对其员工展开讲解及指导,并组织各类活动提高财务员工整体素质,从而保证国有企业可通过项目投资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国有企业应当明确项目投资目标,对行业领域发展情况及相关市场环境展开深入调查,对数据加以归纳,对市场定位加以分析,从而确定科学项目投资发展方向,以减少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国企应当对各阶段运营工作给予重点关注,对新兴产业展开大力投资。有效运用信托等手段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积极寻找合资企业,持续拓宽融资渠道,有效防止由于筹资渠道单一而导致资金断裂风险,从而保证国有企业顺利发展。同时,通过项目投资分期付款,使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亏损弥补。例如,在已实现预期止损目的的情况下,国企可立即终止项目投入,并加大风险控制力度,将损失及金融风险降到最低。
国企应当不断地对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加以完善,不断提高项目投资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及时更新投资准备阶段财务分析工作,科学预测资金收益率及费用率,并对其加以综合分析与对比,从而保证项目投资可获得充分价值。例如,国企可科学制定管理规范,优化管理流程,持续提高财务信息品质。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还可将计算机技术有效运用到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建立先进网络共享平台,以提高信息传递精度及财务风险管理现代化水平。同时,国企财务人员还应开展动态财务管理,全面预算投资项目,对财务预警标准展开规划,及时调整投资方案,进而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益。
目前,母子公司是国企参与项目投资的主要方式。在实际项目投资过程中,国企也应进一步完善母子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为投资阶段财务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环境。
第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国企应大力实行母子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尤其要加强企业监督,防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缺口。
第二,在财务要素管理方面,应时刻注重母公司与子公司间信息交流以及资源合理分配。母公司应根据子公司年度、季度、月度财务预算,对其展开分析,并及时指出其中错误,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强化财务监督,保证企业现实状态与目标可控性。
第三,在资产配置完毕后,母公司应给予子公司自主权,使其能够更好利用自身积极性,从而提高自身运营水平与风险防范水平。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很强专业性、综合性际复杂性工作。为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国企还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动态管理。
首先,国企应做好整体投资计划,对未来资金流及收入流展开科学、精确预估。并不断加强风险事件防范,以保证国企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具备更强应变能力。
其次,对于特定工程,需对项目投资展开财务、运营等方面研究,并科学制定相应财务报表体系,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与实施提供有力依据。
最后,在归类、分析和评价投资项目财务信息后,国企还应对投资方案加以修改与调整,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经济调控目标能够成功实现。
对国企开展合理价值评估,对于有效预防与控制国企投资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企需具备专业价值评估人员及团队开展价值评估,以便对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经营和盈利情况等有完整了解,然后再根据相应数据进行详细而精确的估价,从而为价值评估给予数据保障,不断减少企业后续财务风险。
其次,在评估企业价值期间,不仅要结合被企业身现状,还要根据市场等外在条件,估值不能偏高获偏低,要防止人为主观干扰,保证估值准确性。
最后,有效使用科学评价方式评价企业,要针对企业业务特点,选择合理评估方式。并在评估过程中可将多类评估方式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评估结果更加科学,由此减少财务风险出现几率。
国企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时,必须参考相关财务信息。由于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可靠性将会直接关系到决策正确性以及企业后期运营。因此,对于国企而言,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不但可以为企业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减少企业财务风险,还有助于企业顺利开展各类业务,提高整体效益。同时,会计信息的不准确性,往往会导致企业管理层做出错误决策,使企业背离实际经营目标,进而陷入更大的财务风险之中。因此,国企在提高财务信息整体质量过程中,应当注意财务信息准确性,优化流程管理及制度相关标准。在此基础上,国企还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集中管理企业财务,以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为基础,积极建立财务信息数据库及数据综合处理平台,确保财务管理自动化程度稳步提升,使财务数据更加科学,从而便于企业领导者做出更好决策。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国企项目投资及财务风险管理还存有较大缺陷。不仅直接影响到国企项目投资整体效益,而且还会导致出现大量资金浪费。对此,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国企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可从更新财务风险管理方案,确定投资目标,拓宽筹资渠道,增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等多角度推动国企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