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琰 译自,Vol.30(2022),№4:21,23
范美红 校 李红 审 孟祥光 制图表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 是单股正链RNA 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病毒基因组包裹在脂质囊膜中,病毒粒子表面为纤突蛋白。
组成病毒的其他结构蛋白包括膜蛋白、小膜蛋白以及包裹并保护病毒RNA 基因组的核衣壳蛋白(图1)。
根据纤突蛋白的不同对冠状病毒进行分类。
第一步是冠状病毒毒株鉴定,如图2 所示,用不同颜色将其分为几个主要群体。这样做的目的:
●帮助兽医进行诊断。例如,当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和病变、腹泻(伴有肾脏病变)或“假母鸡”等症状时,鸡群可能感染冠状病毒。
●掌握毒株间的交叉保护信息。例如,某毒株群(有时是单个毒株)与疫苗接种计划的疫苗毒株是否有交叉保护。
根据毒株的亲嗜性可将IBV 分为支气管型、肾型和生殖型等。家禽感染IBV 后很快出现症状(24~48 h),对家禽的影响可能是短期的(呼吸道症状、腹泻)、中期的(产蛋量下降)和长期的(“假母鸡”)。
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时间也取决于疫苗接种计划的免疫质量。
记住:
●在兽医进行肉鸡场巡视、屠宰场查证验物和临床病变诊断时一切均可能会造成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冠状病毒的感染。
●当兽医怀疑某鸡场感染冠状病毒病时,应考虑该病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如H9亚型禽流感病毒、禽偏肺病毒、细菌、真菌或技术问题(呼吸道症状参数或消化系统症状的其他特定肠道病因)。
世界各地的科研团队正在使用气管纤毛损伤程度的评估来证明和量化气管上皮针对冠状病毒株的免疫质量和保护。
攻毒5 d后,通过评估气管纤毛损伤程度(根据欧洲药典评估)和减少攻毒病毒在气管中的复制(通过实时RT-PCR检测)评估保护作用(表1)。
气管纤毛损伤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保护时间和保护评估。
气管纤毛损伤评估技术是标准化技术,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气管上皮纤毛的摆动情况并进行评分,通过纤毛摆动情况判定气管上皮的完整性,评分越高,说明保护水平越高。
增加实时RT-PCR 技术评价气管中平均病毒载量的减少情况。
20 世纪90年代,英国简·库克在将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 疫苗和793B 血清型疫苗结合使用时提出了交叉保护的概念。
气管纤毛损伤评估技术可用于评估保护时间(表2)。
冠状病毒对洗涤剂、消毒剂非常敏感,因此可选择停工期对养殖场病毒进行有效杀灭。
未检测到垂直传播(直接和间接)现象。但养殖场间设备、人员和空气等的流动是传播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常见方式,唯一的预防措施是对该地区的所有家禽生产进行免疫接种。
不良或低效的免疫接种可能会导致污染和病毒大量排毒。高污染和高排毒会造成高传染。
De Wit 教授用“R”系数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建模。与接种疫苗的鸡群(R=0.69) 相比,接触感染对未接种疫苗的鸡群(R=19.95)有更强的直接影响(图3)。
有了这些关于冠状病毒的知识和对免疫参数的了解,兽医可以专注于受选择和行动直接影响的特定关键点。
在养殖场,当病毒的接触传染性和排毒达到最高水平时,通常很难实施生物安全措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会迅速传播。
我们的目标是评估肉鸡场周围和国内的冠状病毒压力,并确保疫苗应用和疫苗接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