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
财务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而且与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者作为企业财务成本管控的关键人员,主要负责编制和执行企业预算、建立健全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度、组织开展成本分析、汇总财务报表、控制财务风险等一系列工作。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财务管理者应结合岗位职责,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成本控制策略,以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率逐年下降
产值利润率反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率,该指标值较高,则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较大,反映出企业的综合效率较高。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2018—2022年,全国建筑企业的产值利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已跌至2.68%,说明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因此,在这一趋势下,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二)房地产市场需求放缓,企业竞争加剧
房地产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房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策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1—5月,全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房屋施工面积、住宅施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均为负增长,尤其是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2.7%,反映出当前市场需求放缓、施工企业竞争加剧的现状。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通过财务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一)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强化执行过程监督
全面预算管理是房屋建筑施工企业掌握年度财务计划、控制项目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重要措施,也是施工企业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建筑施工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市场需求逐渐趋弱的新形势下,财务部门应秉承精细化理念,依托预算管理进一步强化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及施工过程成本控制,进而扩大盈利空间。以施工项目部为例,建筑施工企业应树立项目预算与执行管控一体化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财务预警能力,并加强预算事前编制、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就资金收付的预算管理而言,提供如下两点对策以供参考:
第一,付款方面。项目成本分为材料、人工、机械及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成本分析以预算指标为主,在物资采购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根据计划采购数量、采购单价和总金额设置阈值,对比历史价格,进行预算超支预警,保证各类预算事项不超过预算范围。人工费、机械费及其他成本费用同样采用预算指标预警管理体系,对超出预算的采购事项,财务部门应深入分析具体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第二,收款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可根据工程进度、投入成本占预算总成本的比例(完工百分比法)制定进度款的收款计划,在临近收款期限时进行收款提醒或预警;一旦出现收款逾期,就自动转为银行保理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资金风险并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二)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作业成本管理体系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成本主要来自各个项目的运营成本,包括直接工程费、项目措施费、企业管理费及税费等。例如,直接工程费可分为人、机、材费用,人员组织分配不合理、施工管理不协调、材料验收保存不当等问题均容易造成直接工程费偏高,进而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成本分析等工作,能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成本分析数据,进而辅助其改进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问题。因此,财务部门应与企业的工程部、法务部、项目部及各级技术人员开展合作,建立动态化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管理层和执行层两部分。其中,管理层负责作业分析、资源整合和施工流程改进;执行层负责目标成本、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在作业成本分析、资源整合与施工流程改进三个环节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成本数据、预算数据等为相关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例如,在EPC承包工程的增值税涉税业务中,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将“兼营”分项目作为“混合销售”业务计缴增值税税费,税率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提高,导致施工企业的税费成本上升。财务部门应发挥其专业性,与法务部门充分合作,在符合税法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降税措施,为企业节约成本。
(三)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数据统计分析质量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依賴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数据,包括项目施工信息、施工材料采购信息、行政物资采购信息与人力支出成本信息等。对财务成本数据进行预测、统计、核算和分析是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促进成本管控的必然途径。财务部门对数据的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财务数据的统计质量
在数据统计工作中,财务部门应做到财务管理、工程进度、物资使用、人员组织与机械调度的一致性,实现信息流的高度匹配和动态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较多的干扰性因素,如临时车辆和临时雇工的使用、小批量物资采购,部分成本支出难以取得成本票据等,增加了数据统计的难度,进而导致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同步。财务部门应针对以上情况,制定有效的查漏补缺措施,要求一线管理人员及项目部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收入和支出费用记录在案。以建筑施工企业临时用工为例,在土建作业、场地清理、垃圾清运与材料运输等施工活动中,通常存在临时用工的情况,临时人员的报酬支付难以取得成本发票,导致税前扣除项目存在缺口,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成本。针对这一现象,财务部门可采用自然人代开发票的方式加以解决。
2.深入挖掘财务数据在成本管控中的应用价值
财务成本分析是建筑施工企业改进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的重要依据,财务部门应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以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充分发挥数据在施工成本控制、企业行政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3.加强数据共享
财务数据对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工程管理数据(如工程量清单、材料损耗)是财务统计与分析的重要依据。因此,财务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应加强数据共享,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财务分析数据随时监控成本动态,实时测算成本、费用与利润,从而为改进工作流程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为分散在各地的工程项目,导致其财务管理体系复杂、数据共享效率低下,为了提高数据共享的效率,财务部门应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如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各项目的主要财务数据录入信息化系统,便于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提高财务统计与分析的质量。
(四)重视原材料市场价格分析,制定科学的物资采购计划
建筑施工企业采购水泥、钢筋及各种成品预制材料所需的资金量大,且在企业成本中占比约为60%。原材料的市场价格长期处于波动状态,为了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财务部门应与物资采购部门合作,建立原材料市場价格监控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分析、预测原材料的价格走势,进而制定科学的物资采购计划,帮助企业节约采购成本。在房地产市场需求趋缓的背景下,上游钢筋、水泥等主材的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在制定采购计划时,财务部门应把握这一有利时机。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10月,全国水泥价格创历史新高,达到684元/吨,随后价格进入下跌区间,至2023年5月,水泥均价回落至397.98元/吨,这一变化与房地产市场需求下降密切相关。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设计、采购与建造等工作,制定长效的原材料价格监控及预测体系有利于在低价区间购入材料,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企业利润率下降,在这一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通过财务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财务部门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应发挥其专业性,加强企业预算编制与执行、施工成本分析等方面的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的优化提升策略为强化企业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建立健全作业成本动态管理体系、提高财务数据统计质量、深入挖掘财务数据的成本管理价值等奠定了有力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利达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