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时间之殇(评论)

2023-10-23 10:48石凌
椰城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声母爱女儿

◎石凌

莫飞的小说《塔普伦寺》以节制的语言将主人公因童年缺失母爱造成的创伤通过回放展示出来,又让主人公带着救赎之心回到生命的原点寻找真相。与其说这是小月替父还愿的回乡之旅,毋宁说这是让她彻底摆脱童年阴影的救赎之径。小说从小月的父亲叶新声的死写起,以倒叙手法,抽丝剥茧般,把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一丝丝剥离开来,让读者带着寻找源头的兴致一路前行,读到最后,得知真相的同时,亦对人生的真谛有所悟,有所思——生命是一道峡谷之间的闪电。人终其一生,都是靠峡谷里那道稍纵即逝的闪电给予的力量活着。这道闪电就是爱。童年得到过双亲丰沛的爱,这个人就获得了爱的能力,成年以后就会把自己变成爱的源泉向外输送爱。如果一个人在童年缺失了爱,就需要一生去治愈。缺少爱的人生就像在茫茫海面上行驶的孤舟,恐惧与焦虑如影随形,一旦触发,人就会歇斯底里,产生巨大的破坏力,给自己与他人造成更深的创伤。小月与父亲相依为命几十年,却各自行驶在自己的茫茫海面。小月作为女儿,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父亲索取。父亲的人生却没有退路,风暴来袭,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小月与父亲相处的模式像极了生活中很多人与父母相处的模式:儿女理所当然地索取,父母无怨无悔地付出。从这个意义上审视《塔普伦寺》,不仅是叶新声用以安放灵魂的驿站,也是所有为人儿女者需要反思的寺院。

《塔普伦寺》以简洁、诗性的语言剖析了小月内心的缺陷,以及形成缺陷的原因。小月七岁时,母亲移情别恋离家出走。缺失了母爱的小月从此变得敏感、孤僻、叛逆,她把这一切看成是父亲的过错,她要从父亲身上加倍索取她失去的母爱。当她以跳楼要挟父亲满足她的心愿得逞以后,她的控制型人格一天天加固,在父亲面前,她像一个霸道的帝王,不断地对父亲提出过分的要求。她知道父亲与英语老师江书虹相爱,却以死威胁让父亲放弃爱情,带她离开故乡,离开父亲的心上人。即便如此,她的心理上仍然没有满足感。在与父亲相处的几十年中,她的控制型人格愈演愈烈,成年以后,父亲明明可以单独生活安享晚年,她却要把父亲与她的家庭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叶新声作为她的父亲,抚养她长大,帮她带孩子,开书法培训班,赚的钱都交给她。这样的父亲算是尽心尽责。可她知道,在父亲这层外衣之下,沉默寡言的他正在酝酿一场彻底地报复,来个反叛的大逃亡。”父亲与女儿之间,索取与付出一直是单向度的,女儿从未站在父亲的立场上想过他需要什么样的人生,她明知道父亲想回到故乡看看他亲手建造的小白楼,想对他辜负了的人道歉,她却不给他机会……就连父亲的死在她看来都是对她的背叛。如此强烈地干涉父亲的感情与生活,是她内心极度脆弱的一种防御机制。加拿大心理学家加博尔·马泰认为:“控制型人格的本质是极深的焦虑。如果婴儿和儿童觉得需求没有被满足,就可能会形成一种强迫性的应对方式,对每个细节都感到焦虑。当这样的人担心自己无法控制事态时,就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不知不觉中,他相信只有控制生活和环境的方方面面,才能确保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这原本是对情感剥夺做出的绝望反应,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人会怨恨他,他也会因此而自我厌恶。控制欲不是与生俱来的特征,而是一种应对方式。”控制父亲叶新声正是叶小月应对人生恐惧与绝望的方式。“她总是习惯用强硬的方式逼迫叶新声。”

《塔普伦寺》通过一个闭环式故事把这种方式具象化,巨大的留白与意象的跳跃产生了震憾人心的艺术效果。《塔普伦寺》没有饱满的细节,父母之间的恩怨、父亲与江书虹之间的爱情、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冲突……均未作过多描述,作品把重点放在刻画小月在父亲死后的心理活动上。简洁而富有张力的文字恰如一枚枚埋在文中的地雷,一旦践踏就会令人惊悚。小说开篇以父亲长期保留着一张塔普伦寺的照片作为引子,唤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塔普伦寺作为电影《古墓丽影》的取景地,以沧桑、古老、埋藏着巨大的秘密闻名于世,这张照片既是打开叶父叶新声心锁的钥匙,也是抵达女儿小月心灵深处的秘密花园的幽径。既是作者借用的美学意象,也是浓缩这对父女几十年恩怨的留白。父女同游塔普伦寺,如同乘上了一辆穿越时光隧道的列车,叶新声从塔普伦寺古老沧桑的游廊里穿过去,仿佛回到了他曾经生活过的小镇,那幢盛放着他的青春记忆与甜蜜爱情的小白楼像遗失在时光深处的一座古寺,把他仅有的幸福与憧憬深深地埋藏。在他不断地放弃自己的梦想甚至独立性迎合女儿的岁月里,在他因无法回归故里不能兑现承诺的日子里,叶新声就靠这张在塔普伦寺拍摄的照片引发的回忆支撑,度过了一个个清冷孤寂的夜晚。女儿小月理解这张照片在父亲生命里的意义时,父亲已经魂归西天。当她带着父亲的骨灰重回小白楼安葬时,看到了与塔普伦寺相似的景致,才走进了父亲的内心,理解了父亲曾经的沉默、妥协与不甘。

好小说是一面镜子。照见世道人心,洞悉人性幽微。读者透过《塔普伦寺》这面镜子可以反观自己的人生,做父母的是否给予了孩子充分的关爱,做儿女的是否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想过……爱就是无怨无悔地、不计报酬地付出。面对失去母爱的女儿,作为父亲的叶新声一味地退让,付出,最终在女儿的人生中淹没了自己。作为女儿的小月,在几十年的索取中心安理得,从未反思自己对父亲一味地索取会不会造成伤害。女儿一生都没有从童年的阴影里走出来,父亲活着的时候无法跟女儿平等地交流。当女儿带着父亲的遗嘱寻找江书虹送戒指时,才撕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当年父亲与江书虹确立了恋爱关系,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在他们准备结婚之际,发生了小月跳楼逼迫父亲离开的事。在亲情与爱情之间,父亲放弃了爱情,选择了亲情,却给江书虹留下了终生伤痛——失去孩子,婚姻不幸。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对别人造成伤害的基础上,这幸福就得不到祝福。比起自己失去母爱,小月给江书虹造成的伤害更深更大,无法弥补。

小说以悲抑的笔调讲述发生在三个人身上的悲凉故事,意在让读者明白:即使是最近的亲人,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也不顺畅。主人公小月要走进陪伴她几十年的父亲的内心,竟然要等到父亲去世以后。堵塞在两代人心灵上的壁垒既是时间之殇,也是生命里那道闪电的缺失留下的黑暗地带。

小说里的陈鸿宇家庭作为叶小月家庭的背面出现。陈鸿宇的母亲莲英温柔善良,她对孩子的爱是润物细无声似的关怀。陈鸿宇从小得到了完满的父爱与母爱,他懂得爱人,为他人着想。作为小月的发小,他始终像大哥一样呵护她,迁就她,给小月因缺失母爱而变得敏感僵硬的心田注入涓涓清流。另一方面,读者不难看到,即使父亲一味地迁就小月,即使发小陈鸿宇无限包容她的任性自私,她那颗因母爱缺失而变得残缺的心始终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去爱。

美国戏剧家罗伯特·麦基说过:“故事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种载体,承载着我们去追寻现实、尽最大的努力挖掘出混乱人生的真谛。”人生就是不断失去的过程。比起追索失去的东西,带着遗憾活下去更重要。

猜你喜欢
新声母爱女儿
大三的女儿
母爱大于天
雅韵新声
雅韵新声
海的女儿
雅韵新声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特殊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