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记忆

2023-10-23 00:15兰州大学胡英荷
青春 2023年9期
关键词:浮桥河水兰州

兰州大学 胡英荷

四月,流经兰州的黄河水依旧清澈且沉稳,河中少见被水流带起的漩涡,站在中山桥上,也暂时难以感受到水流撞击桥墩产生的微微震动,但在七八月份,黄河水从远处翻腾而来的轰鸣声十分清晰,脚底也能感受到河水奔涌的力量。

四月,流经山陕交界的黄河水已经卷入大量黄沙,前进的脚步略带踌躇。在壶口,堆积的冰凌使本就狭窄的河道再次收缩,河水无法再停滞,裹挟着浮冰冲下陡崖,河水冲击带来的巨响和凌风在两岸峭壁中不住地回荡。

四月,即将抵达入海口的黄河水在华北平原逐渐平静,不再有山峦的阻挡,河水缓缓流过村庄和田野,在岸边留下柔软的细沙。没有湍急水流的冲击,从中上游卷来的泥沙在入海口层层堆叠,形成船只无法越过的沙墙。但鸟儿纷至沓来,在黄绿交接中寻觅新鲜鱼虾。

两年前第一次来兰州时,爸爸说我有福气,不管去哪里都能贴着黄河生活。仔细一想,小时候我生活在黄河下游,大学时我生活在黄河中游,研究生时我又来到了黄河上游,我的人生中似乎总有黄河的身影,这大概也是母亲河与每个人冥冥之中的牵绊。这些年我见过很多次黄河,见过不同姿态的黄河,黄河穿过土地、穿过山丘,也穿过了我人生的前二十四年,黄河水滔滔,承载着我对北方的无限眷恋。

湿地、黄河沙和浮桥

2008 年到2011 年,爸爸去了东营工作,我们一家人从湿热的南方离开,搬到东营的垦利县(现垦利区)。黄河在垦利县入海,黄河入海口也因此成为当地的一处景点。很多人以为黄河入海口只是一处孤零零的野景,只有那条黄绿相接的分界线令人震撼。其实入海口处的湿地才是绝美景色,芦苇荡孕育着成群的鸟儿和游鱼,翅碱蓬随着季节变迁而改变颜色,在朝晖夕阴中大放光彩。

我弟出生前半年,爸妈常会带我去湿地打发时间。那时候我最喜欢光着脚踩在湿冷的滩涂上,在成片的芦苇荡中来来回回,奋力掀开每一块大石头,用手指头去抠石头缝里四处逃窜的小螃蟹。有些滩涂并不湿润,略微干裂的泥地上泛出大片白色,我用手指头抹了一下,接着放进嘴里——又苦又咸,是盐碱的味道。但后来弟弟出生,爸妈更加忙碌,一直到我们离开东营,也没有再去过入海口的湿地。

弟弟出生后不久,不知为何全身起满红疹,爸妈四处求医都没有好转。邻居奶奶在黄河边长大,她说把洗净炒熟后的黄河沙敷在身上能治湿疹。爸妈将信将疑,但还是决定试一试这个偏方,于是我们驱车前往黄河边的村庄,在村民的指引下去河滩上淘沙。

彼时也正值四月,春寒料峭,黄河水量较小,流速也十分缓慢,这让河水中的泥沙得以在两岸大量沉积,形成柔软的泥滩。经过千里奔腾,来自中上游的泥沙已经被水流冲击成粉末状,双手捧起河水后,细碎的沙土便如绸缎般从指缝间滑走。妈妈把黄河沙铲到布袋里,挤干里面的水,然后带到河边的老乡家,托他们把沙子炒干、炒熟。老乡在灶台里添上柴火,接着扛出大铁锅,把湿漉漉的沙子倒进锅里,用铁锨不断翻炒。起初,沙子中含水量高,蒸发极快,整个屋子里氤氲着水汽,水汽中混合着河水的腥味。待到水分基本蒸发透彻,沙子也变得干爽,扬到半空中,砂砾粒粒分明,如瀑布般倾泻而下。伴随着老乡的一声“熟咯”,沙子好似瞬间闪出金子般的光辉,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种香味纯粹、沉静、朴实,是广袤天地的味道。

回家后,妈妈把炒熟的黄河沙撒在弟弟背后起湿疹的地方,用蒲扇轻轻扇动,让点点砂砾自由翻滚。一周后拨开覆盖的沙土,弟弟背后的大片湿疹竟消失不见,恢复成了原先光滑的样子,好不神奇!

除了黄河沙,最令人称奇的还是黄河上“影踪不定”的浮桥。在几座黄河大桥和浮桥尚未建成时,只能靠船只摆渡过河,不管是人还是货物、牲口。后来黄河大桥建成,两岸通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但在没有公路桥的河段,通行仍不方便。

东营人有顽强的“过河精神”,没有公路桥,可以建浮桥。很快,各个河段都开始建设浮桥,浮桥要根据河段的河面宽度、水流速度进行搭建,因此不同的浮桥各有特色。我第一次见浮桥是在去往孤岛镇的途中,那时正值七月,黄河汛期,河水滚滚。驾车到达河边后,我们发现许多工人聚集在那里,吊车也已经发动,一个手持红旗的人冲到车前,大声吹口哨,制止车辆前进。

原来是通知突然下达,浮桥要拆除,因为上游正下暴雨。本来这一河段就因河道狭窄而水流湍急,若不拆掉,到了下午、晚上,奔涌的河水可能会将浮桥冲毁。我们都没见过浮桥,便把车停好,在旁边围观浮桥如何拆除。这座浮桥相对简陋,桥面不像大型浮桥那样铺了柏油,而是用绿色的篷布覆盖,但经过无数汽车的碾压,竟也变得平整紧实。桥面下方是深蓝色的塑料箱,塑料箱之间用缆绳互相连接,周围又绑上了层层轮胎,让浮力大大增加,从而撑起桥面疾驰的车辆。

河水的冲击增加了浮桥的拆除难度,吊车刚吊起一部分,突如其来的浪花便将那一部分桥重新拍入水中,霎时间水花四溅,引得岸边人群惊叹。又一辆吊车上阵,两辆吊车勾住两端,同时上拉,桥水相接的水面处吸力巨大,吊车上的钢筋绳绷得笔直,车身都有些前倾。终于,随着一声巨响,那一段浮桥被“连根拔起”,围观者拍手欢呼,为施工者增长士气。

这些年,东营境内又新建设了不少新的浮桥,这些浮桥的建设技术愈发先进,甚至到汛期也不用拆除。如今,常常能在新闻中觅得东营的身影,比如黄河两岸金黄的田野、黄河湿地中重新归来的鸟群,每每看到,儿时回忆便被勾起。东营人依靠黄河、热爱黄河、建设黄河,让黄河在入海的最后关头也保持母亲河之姿,发挥出巨大价值,孕育更多美好希望。

汾河、壶口瀑布与黄土高原

18 岁时,我从东营离开,前往山西太原上大学,学校隐藏在市郊,背后是太行山脉,面前是黄河在山西境内的一级支流——汾河。汾河从山的深处蜿蜒而出,河面看起来宽阔平静,实则水流在暗自蓄力,令水下充满急流与暗涌,仔细观察,便可看到水面各处都有大大小小的漩涡。

但学校门口那边河滩还算温柔,碎石被水流打磨掉棱角,水流也受碎石的阻挡而减缓流速,加之午后阳光的眷顾,流经河滩的河水清澈又温暖,这里便自然成了学生们消遣放松的好地方。春夏之际,河边清静凉爽,我们便带上水桶和渔网,到河滩上捞泥鳅和蝌蚪,玩够了就在河滩上席地而坐,把脚伸到水中,感受水流和水草的轻抚。夜幕降临之时,河水开始变得冰冷,晚风也凌厉起来,吹得人直打战,这是汾河发出的催人离开的信号。

这片河滩让我以为黄河在山西境内一直都是这副温和的模样,不急不躁地翻越层峦,沿着宽阔的河道顺流而下,直到有机会前往临汾吉县参观壶口瀑布,我才明白原来是我见识短浅,竟敢仅凭一段支流来判定母亲河之貌。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和陕西的交界之处,因为无法一同观赏两面之景,便只能在山西吉县这一侧观赏瀑布。到达景区后,我们没有坐摆渡车,打算徒步走到瀑布旁。没走几步,便听到隆隆声响,我们以为是雷声,赶忙加快脚步,然而越往深处走,声响越发震耳——那不是雷声,是瀑布处传来的巨大水声!

彼时,黄河的上游地区刚迎来春天,冰雪融水使中游的水量骤然增加,壶口瀑布迎来“桃花汛”,因此格外汹涌澎湃,以至于一公里开外都能听到这震耳欲聋的声响。渐渐走近,看到“壶口瀑布”这四个大字的同时,一股凛冽的水汽迎面扑来,接着奔泻而下的瀑布就出现在眼前。只见在断崖之上,河水还是灰绿色,然而水流一跌入悬崖,滚滚浪花便翻涌而起,河水瞬间化为白色泡沫,与上方从其他断崖上跌下的河水融为一体,挟带着尚未融化的冰凌奔腾远去,消失在视线之中。然而透过层层水雾往回看,瀑布之上却是宽阔宁静的河面,与眼前沸腾之景相差万里,真是百米之内,风景各不相同。

壶口瀑布两岸的辖区也因其受益,在景区内,可以看到山西和陕西地区的各色文化遗产,如陕西的雕花大馍、面雕泥塑和安塞腰鼓,还有山西的老陈醋、平遥漆器。这里的商户大多是生活在瀑布两岸的村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呼唤下,他们走出村庄,在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同时,解决自身贫困问题,过上幸福日子。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经济增长,旅游产业逐渐完善,当地农产品也打开了销路。

提到山陕,自然绕不开黄土高原,黄河中的大部分泥沙都来自这里。第一次驾车驶入山西境内时,我被眼前黄峰独立、沟壑纵横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讶然于黄土高原竟是这般苍凉。然而当看到黄色山峦绵延万里却未曾中断,山上梯田被劳动人民开垦得错落有致时,忽而觉得这幅景象又是如此壮观——壮观在大风扬起黄土,而黄土再次亲吻大地;壮观在人们开垦黄土,而黄土真诚哺育人民;壮观在黄河支流肩负重任在沟壑中蜿蜒前行,而时光漫漫,河流浸润山川。

河流不曾抛弃这片土地,河水虽卷走泥沙,但也滋润着这干涸的大地;人们不曾抛弃这片土地,远处的山郁郁葱葱,是代代人播撒下的绿色希望;这片土地也不曾抛弃过自己,从黄土中孕育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勤劳奋进的中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人们高声唱着黄河谣,人们抛头颅洒热血,人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列车行进,黄土高原也随之行进,随着绵延的黄土高原,我又来到了陇原大地,这片黄河同样亲吻着的热土。

兰州,兰州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第一次去兰州时,遇到一位歌手抱着吉他在中山桥旁唱着这首歌,虽是初次到兰州,但听到这首歌时热泪不禁涌出,也许每个人听到关于黄河的吟唱,都会如此吧。

兰州是唯一一座黄河从市中心流过的省会城市,兰州是真正依靠黄河生长的城市。刚来到这里时,老师在课堂上问为什么兰州的牛肉面有最独特的味道,我们说是因为用的牛肉好,因为拉面师傅的技术好,因为辣椒油香。但老师却不住地摇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黄河水这三个字,在兰州人心中,唯有兰州的黄河水,才能煮出干净醇厚的面。我对牛肉面的兴趣不多,我更爱黄河本身。在兰州,可以清晰地观赏到黄河一年四季的不同模样。

春天,黄河源头和最上游处的冰雪开始消融,河水穿过高原,穿过甘南的千里沃野,汇入刘家峡水库后再奔流而下,到达兰州时其势稍弱,但依旧能掀起浪花。此时的黄河是蟹壳青色,水中少见泥沙,黄河两岸也尚未热闹起来,只有快艇老板在招揽生意,但因河边春风更凌厉些,很少有人选择乘上快艇在河中飞驰。夏天,黄河便热闹起来,五一过后,天气持续回暖,气温不再大幅变化,中山桥河段两岸的茶水摊便开张了。来到兰州后,喝茶逐渐成了一个习惯,我们爱在闲暇时光到黄河边喝一杯三泡台,然后枕着微风,靠着白塔山度过一个个夏日夜晚。此时的黄河已经换了一副面孔,上游的凶猛降水把泥沙冲入河流,河水变成黄色,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且水流湍急,河面上的娱乐活动经常需要暂停。但在水流相对平缓时,河面上常见有人划着羊皮筏子漂流,体验黄河的特色娱乐项目。

秋天的黄河似乎和夏天时看起来没什么不同,还是流量较大,水流较急,但河面之下比夏天多了不少暗涌,大大小小的漩涡时不时从水面上一闪而过。没了阳光长时间的炙烤,河水不再如夏天那般温暖,光着脚在河滩上踩水的人和觅食的鸟儿都少了起来。但河两岸的茶摊依然火爆,彼时躺在椅子上,看河水在冬天来临之前如何加快奔流入海的脚步,看水鸟如何在入冬前填饱肚子,等天边余晖渐渐消失,白塔与中山桥上的霓虹亮起,兰州人平淡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冬天的黄河确实少了些生机,河面虽不结冰,但水量已到一年中最少的一刻,各个大桥的桥墩几乎全部裸露,上面印满深浅不一的水痕,游船锁在岸边,不再通航,茶摊也撤了,只留下几个孤零零的棚子聚在一起抵抗西北的寒风。但人们还是爱到黄河边走走——因为此时还有些芦苇藏在河滩深处随风摇曳,还有麻雀躲在岸边枝头叽喳蹦跳,还有鸽子在岸边等着游客的喂食,绿头雁在河中扎猛子,寻觅食物饱餐一顿。有人说兰州的冬天总是漫长且萧瑟,是的,的确如此,但黄河边不是,那里总有生机。

站在高处看兰州这座城市,可以发现它实际上被山峦包围,供人类集中繁衍生息的城市实则是一个盆地。而黄河贯穿城市的西头和东头,经过甘南的千里沃野、高山草原,经过刘家峡的宽广无垠、连绵叠嶂,一路奔涌来到这片土地,滋润这片盆地里的万物苍生,抚慰黄土高原中的无限苍凉,孕育出兰州这座高原城市。在兰州,我彻底参透了母亲河的含义。

这几年,兰州段的黄河在持续建设,不管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黄河公园,还是与黄河有关的经济产业都在蓬勃发展,依托同一条母亲河,甘肃与其他沿黄八省共同保护水源、治理河流,成效显著。去年夏天在兰州实习时,单位接到一个任务,是去定西报道山东的定点帮扶成果。在现场,我遇到了来自家乡的记者朋友。我们一起谈论着家乡的黄河和此处的不同,一起回顾这些年沿黄九省共同创造的繁荣景象,那一刻,我终于深深感受到黄河子女的血脉相承,无论在黄河的哪一段,我们都在努力建设黄河、保护黄河,这也许是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共同心愿与共同使命。

三段在黄河边生活的经历,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让我对黄河赋予了深刻的情感。现在我总说,人总是要在黄河边生活一段时间的,不管是激流勇进,还是细水长流,不管是清澈碧绿,还是黄沙漫漫,都是要见的,不仅要见自然之景,还要见世世代代的人民为黄河的付出,见人们从黄河中汲取的智慧和希望,见黄河串起的连心意识、孕育的华夏文明。

有人说站在黄河边会有种安定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心底。我想是因为黄河其实是每个人的故乡,来到黄河边,就像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所谓,吾心安处是吾乡。

猜你喜欢
浮桥河水兰州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家乡的那座浮桥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情系卫河水
清清河水映菊乡
开路先锋舟桥部队
新年“希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