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柏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实践的指南。不论是在哪个年代、何处何地,先进思想理论始终是推进实践的指引力量。国防是国家安全的屏障,军队是政权稳定的柱石。因此,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来说,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引更显重要、更切命门。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出发点、以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军事体系为目的,在历史变化中不断发展的体系完备的科学理论。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防和我军这一社会主义的人民军队来说,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就是把握政治方向、铸牢思想武装、推动改革建设的题中要义和必要之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继承党在历史上各时期军事指导理论的精华、贯彻作为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新的时代化中国化产物的习近平强军思想,才能够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指引。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基础。战争是军事问题的核心,是有组织的暴力,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一切军事组织和军事实践都是围绕战争这一核心运转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无产阶级视角全面地剖析战争根源、划分战争属性、提出无产阶级对战争的基本观点和远景看法,向来是共产党人看待战争的基础。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观点最早由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他著名的《战争论》中提出,后来得到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视、认可和发扬,成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最基本的观点。列宁曾说过:“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这一原理公正地看作考察每一战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来考察各种战争的。”克劳塞维茨对这一观点的完整阐述是“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另一种手段”,就是暴力。战争是有组织的暴力,但不是脱离其他社会条件的单独暴力,战争是政治以暴力手段的继续。因此,战争脱胎于政治、从属于政治。绝不能把战争当作某种纯粹暴力的产物和单纯军事问题,而必须把战争问题置于政治的大局之下考量。
战争往往因其政治目的划分为正义与非正义的不同性质。作为政治“流血的延续”,战争同样具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战争的正义性取决于战争发动的政治目的,对战争正义性的辩析既属政治和法律概念,又属道德概念。战争的正义与否对战争的支持度乃至于战争的胜负有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一切反抗压迫、抵御侵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压迫镇压、对外侵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比如说为解放人民而进行的革命战争是正义的,为掠夺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则是非正义的。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也会形成矛盾对子,如上世纪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就是非正义战争,而同时中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抗日战争就是正义战争。毛泽东曾说:“人类正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人类的旗帜,中国正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中国的旗帜。”明确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坚决支持和鼓动正义战争、坚决反对和制止非正义战争,是马克思主义者应尽之责。
战争的第一要素和决定因素是人。战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经济条件和基于经济条件而产生的种种技术条件都会成为影响战争平衡的因素,但是在一切因素之中,只有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看待战争时不应仅看到那些战争的外部条件——不论是枪械、战舰、坦克、战斗机,还是导弹、核武器、电磁武器或是新兴的人工智能;而更应注意掌握着这些外部条件的力量——战场上行进的队列,活生生的人。人以自己的智力和经验总结战争的艺术、创造战争的技术、组织战争的集团、运用战争的机器。人的因素是战争诸因素的核心与枢纽,是人主导着其他因素,而不是技术和武器主导着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把握人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方能不陷于“唯武器论”和“唯技术论”的误区。
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是消灭战争。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但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种“永恒”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战争是组织起来的暴力,是政治的延续。对暴力的严密组织源于阶级社会的不平衡性和内在矛盾性,具有压迫与劫掠需求的政治也是阶级社会的独特产物。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和远景是实现共产主义,结束阶级社会、消除社会结构性的激烈矛盾。这一使命的完成也会消除产生战争因素的政治土壤,从而消灭战争。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练战为备战,备战为能战,能战为止战,止战为终战。哪怕消灭战争的实现之时在遥远的明天,也一定要时刻谨记、为之奋斗。
军队是组织起来的武装团体,是向战而生、因战而存的力量,是国家政权的暴力机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力量。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军队比其他军队有更多和更进步的使命:革命军队是无产阶级的自我武装,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强而有力的柱石。因此,组织和建设革命军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科学的军队观。马克思主义军队观就是无产阶级看待军队、组织军队和发展军队的根本观点。
军队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武装组织。军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种掌握暴力的特殊组织。恩格斯认为:“军队是国家为了进攻或防御而维持的有组织的武装集团。”因此,任何军队都不可避免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军队观从阶级和政治的角度出发,将军队划分为剥削阶级的旧军队和无产阶级的新军队。前者是统治阶级用以镇压的暴力机器,后者是人民群众掌握武力的自卫组织。革命军队的建设,就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消灭剥削和建设社会主义为目的实现的。
无产阶级需要建立自己的正规军。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组织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军队观在发展中长期讨论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者必须将暴力手段作为革命的主要手段,通过建立人民武装来取得人民革命的胜利。在革命胜利之后而共产主义尚未到来的阶段就需要一支属于无产阶级的军队来巩固革命政权。在第一和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们普遍认为应当实现一种类似巴黎公社模式的“民兵”以取代职业化的军队。十月革命与苏俄初期的实践改变了这种认知,列宁明确要求布尔什维克建立无产阶级职业化的正规军,红军领导人托洛茨基则直呼:“同志们!我们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需要一支组织完备的军队。”在列宁主义发展和实践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军队观对革命军队建设问题更加明确:建设革命的正规军,建立拥有铁一样纪律的人民武装。
军队是终将消亡的。军队是进行战争的主要力量,正如战争终将消亡一样,军队也终会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者向来是从暂时性的角度看待和理解军队的。军队不是“永恒”的,军队本身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革命军队的存续则是出自保卫社会主义政权的需要。一旦阶级社会彻底结束、共产主义真正实现,军队就将结束自己在历史上的使命。正如《共产主义ABC》中说明的一样,对待属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工人阶级希望自己的产儿能够自然地和光荣地消亡,因为能够解散红军之日,就是共产主义制度取得彻底胜利之时。”军队的消亡尚在遥远的明天,但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建设强大的革命军队,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彻底结束暴力与纷争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中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形成了党的一系列军事指导理论。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述和新的内容,在习近平强军思想之前,先后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前四代领导核心命名的军事指导理论既分别是各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中国化的表现。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继承发展这些由历史和实践检验了的指导理论。
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党在革命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军事指导理论,人民军队就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发展壮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中国化的典型代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与战术及国防建设思想。这些思想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军队观基于中国实际的发扬,在人民军队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许多论述和要求过去一直是、现在和将来也仍是人民军队建设的基础。
继承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在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对人民军队在新时期的建设所作的理论概括。这一思想的核心正是实事求是,集中精力精兵简政以建设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在军队建设中把握住革命化与正规化的平衡。
继承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建立巩固的国防以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推进了我军现代化的发展,对新时代我军建设仍有启发作用。
继承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强调在人民军队建设中注重革命化、时代化和正规化的结合,全面加强、协调推进,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强调国防建设各方面的统一,对新时代军事在国家安全整体中的建设仍有启发作用。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时代化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在新时代的军事指导理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组成部分。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对党在历史上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继承与发扬,也是面对世界、时代和历史变化下的理论创新。必须学习、掌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地指引与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强军实践永不止步,理论创新没有止境。
贯彻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精神。习近平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对国家而言,这就是“强国梦”;对于军队来说,这就是“强军梦”。若想强国,必须强军;矢志强军,当为强国。富国与强军在新时代的实际中是统一的,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巩固国防、建设军队。
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军队必须是无产阶级的武装,因此必须时刻听党的命令,坚持“党指挥枪”,必须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这一党领导军队的基础。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人民军队必须始终牢记自己是党和人民的武装,方能永葆生机而不变色变质。
贯彻备战打仗意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被重塑为研战、向战、时刻备战、矢志胜战的武装。习近平多次强调“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这一观点既是聚焦军队本职,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时代化理解。马克思主义者以消灭战争为天职,然而当下的国际形势复杂,“铸剑为犁”的时刻远未到来。因此人民军队必须把打仗作战时刻铭记,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练军备战。
贯彻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意识。习近平强军思想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观点无疑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军队观,也是对其的时代化理解。要在新时代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必须从五个角度入手,强化政治工作这一人民军队的“生命线”;维护“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型领导指挥体制并不断坚持改革;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武装全军;构建合理机制,善识善用各类人才;树立法治意识和观念,依法治军。强军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祖国的国防,强军为止战,铸剑为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