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以具象形态为逻辑起点,以发现人、回归人、教育人为逻辑旨归,探索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新途径。如何将资助育人进一步从“保障型”到“发展型”演变,更加深入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加准确地把握网络育人规律、创新网络育人方式方法,做大做强网络思政育人主阵地,是加快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案例介绍
小张(化名),女,由母亲抚养长大,家境条件十分困难。单亲家庭,母亲无固定工作,且身体不好,长期服药。小张患有先天性眼睛疾病,具体疾病名称尚未查明,压力大时会暂时视线模糊甚至短暂失明。刚入学时,由于幼年生活艰难,该生形成了克制隐忍的性格,强烈的自尊心使得小张不愿将自己内心的焦虑、恐慌等心理压力倾诉于他人,内心压力无法释放。而有一天,她对我说自己有退学的想法。我询问具体原因时,她只说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在班级感觉没有存在感,想早点赚钱减轻母亲负担。经了解,小张的母亲身体近期突然很不舒服,在医院治疗,治疗过程需大笔医疗费用。该生压力大导致自己眼睛出现暂时失明也需要手术,学习和考试都不在状态,有一门考试挂科;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该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与人沟通能力欠缺,难以结交新的朋友,总感觉班级同学对自己存在偏见,致使自己心理负担愈加沉重。
该生大一入学时以本专业第一名成绩入学,性格内向,不爱在现实中表达自己,喜欢通过网络展现自己,她原本信心满满打算获取奖学金,因为挂科直接导致不符合评选条件,未能如愿。成绩上的巨大反差,母亲身体及小张自身身体的情况,使得她原本压抑的内心更加压抑沮丧,对周围事物充满敌意,常在网络上发泄情绪,无心学习,与同学关系也进一步恶化,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二、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小张健康上已经出现了较大问题,学业上已萌生休学甚至退学的念头。分析原因有:
一是家庭环境深刻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小张生活贫困,饮食营养不充足,资金缺乏,没有能力及时医治母亲及自己的疾病,身体健康状况和经济压力让她对未来生活充满担心。
二是小张自我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自我效能感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远离家人孤独感增强,对自己进行了一系列否定。小张肩负着家庭的厚望,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人生和家庭的命运。母亲身体突然病情嚴重,她感到束手无策,情感上充满自疚;由于母亲常年服药,也非常担忧至亲之人突发不测,精神压力进一步增大。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在无人的时候比较暴躁,有人在时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没有兴致,长时间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造成影响,患上抑郁症。
三是小张从小缺少父母陪护,由于父亲在小张幼年时去世,母亲常外出劳作不在家,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导致小张性格内向,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独来独往,人际交往产生障碍;同时,自尊心强,比较在意他人看法,渴望得到认可,不愿将心事向老师、同学坦露,从而思想和心理负担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
(二)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小张尽快地走出困境,回归正常学习和生活,笔者在育人工作中基于“扶贫、扶志、扶智”三结合的原则实施帮扶。
1.坚持谈话,建立信任
在小张表达想法后,为深入了解情况,我便主动找她谈心。她眼神游离不定有些紧张,对我也不是很信赖。随后,我主动找她二次谈心。当时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张老师,我不想继续读下去了,不想再让我妈劳累……”随后把家里的情况一点点对我说出。我劝她:“你如果现在休学,并不能改善你的家庭状况,母亲辛苦供你考上大学,假如没有学业有成会让你的母亲伤心,加重母亲病情,挂科的事情我建议暂时不要对母亲说,我相信你学业上调整好心态后一定可以做好。”随后给她讲述了一些发生在身边关于贫困生摆脱困境的例子,鼓励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坚韧品格。之后我定期去宿舍找她谈话,约她去散步聊天锻炼身体,跟进她的学习生活。
她思想上发生较大转变是在上学期疫情期间,我鼓励小张做了很多志愿服务同学,与同学关系有极大好转,在学校里结交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在学校感受到了温暖,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多。
2.多元资助,解决诉求
针对小张的家庭经济状况,启动紧急资助。需要紧急资助的情况要具有现实紧迫性,紧急救助旨在“救急”,将陷入急困的学生纳入紧急资助对象[1]。从“奖、助、贷、勤、补、减”等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帮助,努力助其解决在校期间的费用问题。
首先,根据国家精准扶贫的精神,我向小张及其家人介绍了国家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并建议她们向学校申请贫困助学。经学生个人申报自评、班级民主评议、学院审核初评、学校复核终评,小张被认定为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同时由于小张家庭突发重大变故,学校给予了临时困难补助。
其次,为小张争取了一个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通过劳动报酬补贴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学院团委为小张后期实习和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其不要因经济困难产生思想压力而影响学业。
最后,鼓励小张参加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和比赛,并鼓励其刻苦学习,争取奖学金来缓解经济压力。小张在社团中积极工作,获得了老师与同学的认可,目前担任学校龙舟队队员和学院心理小家负责人,在组织活动和劝导鼓励他人舒缓压力的同时,自己逐步树立了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上学期的考试中专业排名第三,学业上有很大进步。这些帮助不仅有效缓解了小张的实际生活困难,而且让其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为相关帮扶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3.朋辈互助,引领进步
朋辈之间年龄接近,学识水平相近,在学校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共通性大,互动性高,朋辈之间的自助、互助往往会起到显著的效果。针对小张性格内向、自尊心强、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情况,实施“暖心同行”计划,安排同宿舍、同班同学主动与其说话、聊天,鼓励其与同学一起参加班级活动,让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利用学校召开争先创优表彰大会、身边榜样评选会、专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困难大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让众多得到助学金的同学体会到来之不易的荣誉与支持,让困难大学生学会饮水思源,激励贫困学生努力工作,奋发向上[2];同时,启动“优秀党员领航”朋辈辅导计划,遴选品学兼优,在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党员学生在学院的党员值班室值班,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树立其追求卓越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信心,获得前进动力。
三、案例启示
教育扶贫是阻断困难家庭代际贫困传递的重要途径[3]。本案例将“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原则应用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挖掘其自身潜力,全面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启示如下:
(一)全员关注,共助成长,创建全员参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格局
辅导员经常找学生谈心谈话,鼓励学生合理规划好学习、生活,避免思想上的焦虑。鼓励学生主动与人交往,从点滴小事做起。同时,开展一对一帮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其建立自信心,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
(二)聚焦需求,精准帮扶,完善全过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体系
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实现全过程育人。在新生入学前,利用微信、QQ等社交渠道,向同学们详细讲解绿色通道困难等级评定依据、奖助学金评比细则等资助工作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资助项目。同时,采用谈心谈话、大数据分析和家访等方式,提高认定的精准度。入学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和身体上的帮助,为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帮助学生制定在校期间的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在校期间当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此类学生进行心理指导,随时对贫困学生进行关注。
(三)搭建平台,提升素养,落实全方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举措
在精准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对资助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将学生纳入资助体系,减轻其经济负担。同时,广开渠道,通过勤工俭学、实习实践等方式,补贴学生生活费用。此外,密切家校联系,全力做好家校育人工作,也是全方位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一种途径。
四、结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辅导员应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精准资助为目标,将信息技术与资助工作深度融合,打造能够体现资助工作效果的业务运作、资源共享、预警感知、科学测度、辅助决策等功能的智慧化数字平台[4]。以构建“发展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为目标指引,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融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的有機结合,实现思政工作从“保障型”到“发展型”的转变,为全面提升思政育人实效赋能助力。
参考文献:
[1]隋世锋,程雁雷.高校学生资助法治化:属性厘清及路径优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9(9).
[2]李义波.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68-70.
[3]阎茹,仲维维.教育精准扶贫视域下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效果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1(10):91-96.
[4]张务农.“互联网+”助力学生资助工作的技术可能与伦理实现[J].当代职业教育,2017(5):4-9.
作者简介:
张记蒙,教育学硕士,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专职思政辅导员,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