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奕翔 侯姗姗 侯亚丽 侯育刚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服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然而,在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同时,如何确保课后服务内容的质量和动态平衡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的优入劣出的监督评价机制,以指导和促进课后服务内容的发展。
一、评价机制的理论框架:原则,指标,方法与工具
在课后服务内容的监督评价机制中,需要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即“优入劣出”。该原则意味着对课后服务内容进行评价时,要注重筛选出优质的内容并剔除劣质的内容,以确保课后服务内容保持发展的动态平衡。实施该原则可通过突出关键指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区分评价层次,制定相应评价标准;通过激励优秀实践,设立奖励机制;通过强化质量监督,纠正劣质内容。
这样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益的课外学习经验;为了准确评价课后服务内容,还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关键指标和子指标,以综合考虑课后服务内容的各个方面[2]。首先,进行研究背景分析,详细了解当前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以确定评价指标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其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共同讨论和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专家们能够为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宝贵的建议。接下来,根据研究背景和专家咨询结果,选择与课后服务内容紧密相关且能够反映质量和效果的指标,并筛选掉冗余或重复的指标。随后,对选定的指标进行权重分配,确保不同指标在评价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与其重要性相匹配。权重的分配可以基于专家判断、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最后,将确定的评价指标和权重整理编制成评价指标手册,明确各个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便于后续实施评价工作的进行。
在设计评价方法与工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以获得全面的评价结果。定性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具体经历和体验,而定量方法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收集大量数据,提供可量化的指标评估。其次,结合多元化的数据来源,如学生反馈、家长评价、教师观察等,以获取更全面和客观的评价结果。这样有助于避免单一来源数据的偏见和局限性。另外,建立定期的评价与跟踪机制,对课后服务内容进行连续监测和评估。可以利用技术手段,例如数据记录系统、在线平台等,实现对课后服务内容的实时跟踪和评价,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课后服务内容的质量和效果,为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样的评价机制将有助于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并为其持续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指导。
二、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
为了课后服务能更有效地完成教育预期,需要建立一套动态平衡的监督评价机制,目的是及时获取评价信息,促进持续地改进和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3]。同时,定期地评价和改进使得机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环境,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
根据以上目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构建:首先,设定评价周期与频次。确定评价周期的长度和评价频次的次数是关键的一步。根据课后服务的性质和目标,可以设定合适的评价周期,例如每学期末、每学年末或每个季度进行评价。评价频次应充分考虑服务的持续性和效果的变化,确保及时获取评价数据,以便进行实时的监督和反馈。其次,建立监督流程与机制。建立一个完整的监督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等环节。确保数据的收集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设立专门的人员或评价小组负责评价工作[4]。制定明确的责任和角色分工,并建立沟通和协作的机制,以确保评价流程的顺畅进行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最后,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改进措施和目标,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服务质量。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涉及课后服务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方面。确保改进措施与评价结果紧密结合,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同时,设立可度量的目标和指标,以跟踪改进进展和效果,确保取得可持续的发展[5]。
三、应用监督评价机制的实践方法
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后服务项目进行评价,从众多课后服务项目中选择代表性的项目进行评价。这些项目应涵盖不同类型的课后服务,包括学科辅导、兴趣培养、体育活动等。通过代表性项目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课后服务领域的质量和问题。其次,应用监督评价机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收集课后服务项目的相关数据。这可以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访谈记录、观察记录等。收集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评估课后服务项目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再次,分析评价结果,形成优化策略和建议,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考虑。这涉及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优劣势分析以及不同参与方的反馈和意见。通过深入分析评价结果,可以识别项目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这些策略和建议应该针对课后服务项目的不同方面,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目标。再次,验证监督评价机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实践应用监督评价机制,检查评价过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可以通过评估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了解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和实用性。验证监督评价机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于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分析评价结果及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具体改进措施。这可以涉及改进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家长参与度、改善设施设备等方面。通过有效的改进措施,可以提高课后服务项目的整体质量并满足参与方的需求。再次,探讨监督评价机制对课后服务内容的动态平衡的促进作用,通过对评价结果和改进措施的讨论,可以探讨监督评价机制对课后服务内容动态平衡的促进作用。动态平衡意味着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对课后服务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这可以通过监督评价机制中的优入劣出原则和持续评价来实现,以确保课后服务项目的持续改进和优化。通过以上的实践方法,应用监督评价机制可以帮助课后服务项目提高质量,满足参与方的需求,并实现动态平衡,从而推动课后服务领域的发展[6]。
结语
综合以上的讨论内容,监督评价机制在课后服务中显示出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这一机制,能够系统地评估课后服务项目的质量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监督评价机制还能促进课后服务内容的动态平衡发展,考虑到各参与方的需求与实际情况,通过持续地评价和改进,使课后服务项目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然而,目前的研究仍然有改进的空间。未来的工作可以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探索更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此外,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教师等相关方的合作与沟通,关注他们的反馈和需求,以确保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更好地满足参与方的需求。通过持续地改进与深入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水平,推动整个领域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维学,刘祎,杨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质量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4):73-75.
[2]季海东,刘勇.“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思与行[J].教师博览,2022(11):17-18.
[3]“双减”背景下,教育评价如何改革[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1):18-22.
[4]肖志丹.“双减”政策下加强课后服务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22(4):20-22.
[5]吴阁丹.“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后延时服务优化对策研究[J].教师,2022(30):66-68.
[6]杨富裕,方晓田.“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11):13-16.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双减”意见下落实五育并举为目标的课后服务内容保障研究》(编号:SGH21Y0405)
作者简介:
牛奕翔,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大数据应用及其相关交叉学科。
侯姗姗,就职于西安市中铁中学。
侯亚丽,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侯育刚,就职于陕师大陆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