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活态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3-10-21 09:04何凤吴凤英
西部皮革 2023年18期
关键词:蜡染黔东南苗族

何凤,吴凤英

(凯里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1 黔东南苗族蜡染发展概况

黔东南苗族蜡染是苗族的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据史料记载,苗族蜡染技术起源于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蜡染艺术逐渐发展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生不息,世代相传,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在唐代,蜡染技艺日趋成熟,苗族人民将其广泛应用到服装、床单、枕巾等日常生活物品的装饰上。到了宋代时期,出现了更为简易的蓝印花布工艺,因此,以往繁琐的蜡染工艺在部分地区渐渐消失。受地理环境因素的限制[1],生活在西南等地的苗族人民长期与世隔绝,古老的蜡染技艺才得以完好保存。在现代,贵州的蜡染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手工艺品。

黔东南苗族蜡染技艺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于世。其制作过程比较繁杂,每一步都需要手工制作,工艺精湛,制作出来的蜡染制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黔东南苗族蜡染制品除了应用在日常生活上,还被用于家居环境、公共空间等的室内装饰,以及产品文创设计。在黔东南州苗族地区,蜡染艺术还被用于制作传统的节日庆典装束、婚丧嫁娶用品等,是苗族人民生活及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讲,黔东南苗族蜡染作为传统的手工技艺,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苗族文化的宝藏,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2 黔东南苗族蜡染传承发展困境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大众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黔东南苗族蜡染面临着一些传承发展的困境。首先,超强的现代化科技和工业生产的产品的涌入市场,使得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逐渐下降,这对手工艺品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其次,蜡染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中,致使蜡染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更加困难。此外,黔东南苗族蜡染的传承和发展还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由于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不如“日常化”饰品的使用率高,很难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蜡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中,同时,由于制作蜡染需要较高的技艺水平和耐心,为发展更多优秀的传承人加大了难度。另外,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苗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技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现代文化和新潮时尚元素,对于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逐渐减少,这使得蜡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3 “苗族蜡染”活态传承与发展策略

在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苗族蜡染面临着市场萎缩、传承困难等挑战。因此,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促进黔东南苗族蜡染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3.1 制定政策,完善措施

为保护和扶持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为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为黔东南苗族蜡染的活态传承与产品创新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由政府主导及社会参与的原则下,加快制定苗族蜡染非遗文化项目相关的传承与保护政策文件,例如出台税收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或个人加大对蜡染产业的投资,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对蜡染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并定期开展工作评估,对做出优秀贡献的单位给予奖励表彰,对消极怠工的个人及其单位进行惩罚。另一方面,要由地方文化部门负责牵头建立协同部门及组织架构,明确分工,确保每项工作的积极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建立蜡染基金,用于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并做好支出预算,以便后期更多工作的建设。总之,建立符合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情况、具有黔东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保障非遗文化的良好发展。

3.2 以保护为主,以振兴为先

首先,要加强对黔东南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工作,包括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非遗文化的保护等。强调保护是基础,振兴是关键;同时,也需要注重振兴非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可以通过开展蜡染非遗文化节、举办非遗展览、非遗文创品设计赛事等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中。

3.3 创新融合,传承发展

苗族蜡染作为传统手工艺品,需要与现代审美观念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推动苗族蜡染的创新与融合,将其应用于现代设计和时尚领域中,以实现其创新性和现代感。在对蜡染文化进行保护和振兴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融合的方式将黔东南少数民族非遗蜡染元素与地方经济相结合,合理地利用非遗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开发等领域中实现文化产业“交互”的经济价值。例如,将苗族蜡染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文创品设计、家居装饰等领域中,创造出符合当前审美具有时尚感的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与接触到苗族蜡染,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可以将苗族蜡染文化与地方旅游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品牌形象,以此引入更多人来此旅游与消费,带动地方经济的多样发展。另外还需鼓励和支持蜡染工艺品的设计创新,通过举办设计大赛、设立奖项等方式,鼓励设计师与手工艺人合作,强强联手,推动蜡染制品的创新和设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4 创建蜡染文化体验馆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感受到黔东南苗族蜡染的魅力,政府与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点,如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馆、研学中心等,这些场所设置提供关于苗族蜡染的历史、文化及工艺制作过程等方面的展示和体验机会,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苗族蜡染。

3.5 培养蜡染非遗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传承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也是传递者。一方面,他们拥有精湛的手工技艺,既是活的文化宝库,又是我国非遗文化代代相传“接力赛”中的重要“执棒者”和代表人物;另一方面,优秀的传承人应在继承传统中有能力、有义务作出精良的文化选择和勇于文化创新的人物对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延续、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应受到大众的敬重与传扬。因此,有关部门应做好传统技艺的文化传承,注重薪火相传,对杰出传承人的认可和荣誉认定,以及制定好传承人应该享有的权益以及管理工作。此外,政府部门或从事相关蜡染机构可以通过培养蜡染传承人让更多的人加入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队伍中来,定期开设非遗传承班和技艺培训等方式来培养更多的传承人,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和掌握蜡染技艺的机会和条件。

3.6 推进非遗文化教育进校园

蜡染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还需要以学校为抓手,将黔东南苗族蜡染艺术纳入校园教育中,通过开展非遗课程、展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蜡染教学需要牢牢围绕传承蜡染这一非文遗化展开,培养人才是传承传统手工蜡染最有效的方法途径[2]。深入开展面向青少年普及非遗教育,使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乡土教材,构建完善、系统的课程学习内容,纳入黔东南地区大中小学,建议中小学以兴趣为主,重在参与的形式,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专业则以常态化课程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强化专业教育,营造良好的传承氛围,使蜡染艺术在学校教育载体下得以活态延续。将蜡染文化融入校园教育,增强民族地区学生对“非遗”的传承保护意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及其独特价值,使蜡染文化发扬光大。

3.7 加强社区参与,促进传承发展

社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可以加强社区在苗族蜡染传承发展中的作用。贴近生活,非遗进社区,例如,可以通过在社区组织开展苗族蜡染的学习和制作活动,或利用民族节日与传统节庆组织开展蜡染创作活动,让更多人在参与中体验到苗族蜡染的乐趣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加入苗族蜡染元素,以丰富社区文化的内涵,例如,社区网站、广告宣传,社会活动中加以体现;再如,社区环境设计、宣传文化墙、城市街景景观中融入蜡染文化元素,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增强社区居民民族自豪感[3],提高群众参与保护非遗的积极性,使非遗文化保护变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文化民生工程。

3.8 加强推广与宣传

要不断创新非遗的传播方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传播、推广,指引相关行业包括专业机构等在内的各方力量一起加入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多种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黔东南苗族蜡染。例如,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向大众展示苗族蜡染的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尤其是在高铁站、机场等地外来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以及当前黔东南非常火热的“榕江村超”“台盘村BA”活动现场,以新媒体形式轮番播放本地非遗文化,强化本地文化形象,开展特色非遗集市,售卖各类蜡染制品等。另外,在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以蜡染为主题的非遗传播活动,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使其成为大众享受非遗文化的重要节日。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蜡染展览、讲座、设计比赛等形式活动,提高蜡染艺术的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蜡染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

3.9 跨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为扩大黔东南苗族蜡染在世界的影响力,可以开展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通过使用共同的人力、物力的互相交流合作,以实现重新活化创作为宗旨的创新创作发展计划,来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4]。通过参加国际展览、非遗文化发展国际会议、蜡染研讨会等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方式,以及举办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使外国人了解蜡染的魅力。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丰富苗族蜡染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为黔东南苗族蜡染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灵感。

3.10 “旅游+”助力蜡染产业发展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文化和旅游部原部长雒树刚曾强调:“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好文化资源,强化特色打造,要用民族文化来提高旅游产业的品质内涵,以旅游为载体传承优秀文化,推动民族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黔东南作为贵州非遗文化聚集地之一,旅游是黔东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要全力提供高质量的旅游配套服务,把“游客为本、服务至诚”落到实处,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打造高品质的精品旅游,将蜡染艺术与旅游结合,制定“旅游+非遗”体验的模式,让游客在旅途中的参与认识与体验蜡染制作过程,感受蜡染文化的魅力。让非遗文化与旅游互相协助,互利共生发展。

4 结语

苗族蜡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作为黔东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遗艺术之一,苗族蜡染深深根植于民间大地,并以其厚重的历史沉淀与独特的艺术特征在中华文明中烙下了鲜明的足印,持续影响着黔东南苗族蜡染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正因如此,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强大的影响力下,苗族蜡染被纳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纯粹的传统手工技艺正在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无论是市场需求的减少还是传承和发展面临的人才缺乏困境都影响着苗族蜡染的正常发展。

为扭转当前现状,冲破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地方政府部门及非遗保护中心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既要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又要强化宣传推广,培育群众基础,同时重视传统与现代结合,保护为主,振兴为先,创新融合,传承发展,强化薪火相传,推动“非遗+”模式,为蜡染的发展搭建产业平台,促进黔东南苗族蜡染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蜡染黔东南苗族
蜡染的纹饰探讨
遇见黔东南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黔东南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马丽蜡染作品
蜡染手绢寄深情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