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承林 吉林艺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体育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协调性,还可以促进其他学科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精神。新教育政策要求一批教师在保持现阶段教学效益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加强体育课程教育的实际效果,通过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大量优秀人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
具体而言,是指现阶段教育体系的全面完善,建立系统的教育模式,以科学教育为根本改革目标,将各学科的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完美融合,确保两者与同行相辅相成,实现未来教育目标。[1]在此期间,还要树立正确的综合观念,将人的基本任务整合到上述教育体系中,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同时掌握系统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和思想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变化也促使社会领域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机制,为了尽可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现代教育改革的标准,必须自我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不断培养更多高素质、优秀的人才。[2]其次,教育是国家强大壮大的根本途径之一,在时代变迁的同时,也要尽可能保证新时代的人民有正确的道德思维和政治取向,才能全面实现建设新中国的发展目标,确保高等教育能够满足广大优秀人才的社会需求。
作为高等教育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身体和精神教育是确保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学科之一。从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体育课程或其他课程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综合分析当前体育教学大纲的教育现状,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质是通过科学的体育知识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团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确保他们的综合教育的全面提高。此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教学的目标,使其具有更先进的教学思想,传统知识必须多样化,以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全面创新。
近年来,随着道德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已经成为各级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的来说,目前一些高校对体育课程的政策建设不够重视。首先,大学往往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只重视学生的最终体育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和运动技能的提升。其次,高校对体育课程思想和政策的认识不足,围绕体育课程思想和政策没有统一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导致体育课程思想和政策不能真正实施和实施。[3]毕竟,几乎没有体育和教育的结合。体育教师的教学观还比较落后,一般认为体育教学只是传授体育知识和培养运动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把技能训练放在首位,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首先,许多高校体育教师没有找到课程和政策结合的方式方法,不能完全从体育教学大纲中挖掘出思想和政策要素,不能真正通过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来理解课程的概念。其次,一些体育教师只重技术传授,缺失榜样的作用,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需要加强部分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体育教师不应仅仅为了应付学校主管部门对开展体育教学的检查,也不应在课堂上进行“水型”体育教学,课程与思政必须融入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毕竟,一些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所需,没有进行体育课和政治教育。例如,校园健康跑,学校体育运动会,俱乐部体育比赛和课堂交流活动等都要与时俱进融入课程思政。
体育“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几节课就能做好,在两个连续的整合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整合前的准备工作,负责学校工作的人员要准确地解读当前国家对高校“课程思政”出台的相关文件和政策,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校自身发展战略的方针,并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支持和财政投入。学校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深入课堂,在体育课程中挖掘政治思想教育的要素,制定相应的计划,实现两者的结合,还可以建立相关的评估体系,对整合后的课堂进行评估。此外,学校应加强各院系之间的关系,交流和分析不同学科融入政治教育,为了在高校积极实施“课程思政”,不仅仅依靠体育课程,不同专业所包含的思想和政策内容也不同,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变化,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的经验也有差异,总结这些差异,相互借鉴经验,形成共同学习与进步的氛围。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发挥领导作用,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士的沟通。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应从体育教学的基本教学结构出发,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获得更多高质量的体育教学知识,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应该意识到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的必要性,尽可能地摆脱理论教学,使学生在丰富的体育节目中获得高质量的教学,以促进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全面建设。此外,要注意思想政治理论的渗透程度,通过逐步的方法提高两者的接近度,确保学生在获得高质量的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思想。例如:教师可以细化教学内容,从要教的体育课中,制定出针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并将其融入到有趣的教学内容中,使体育课与政治教育的结合看起来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为教师针对课程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纠正,使“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得到保证,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加真实清晰的知识内容方向,全面提高教学实用性,促进良好的教学氛围建设。
为了保证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课程的顺利实施,使思想政治理论与其完美融合,教师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还应着重开展具体教学内容的建设,确保各种教学环节的合理化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便于教师正确开展体育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4]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对高校体育课程中知识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教学内容分析,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纳入合理的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意识和道德观念。然后,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将体育活动与政治理论相结合,可以充分保证学生在提高自身体育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思维方式,也有助于促进高校全面实现优秀人才的目标。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是确保各项教学方针实施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实施“课程思政”的同时,也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思维与政策,确保了实际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观念,使教师有更多的足够的思想政治知识和教育方法,确保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同时也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政策要求。例如: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校园培训机制,制定明确的教师成长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和学习教育方法,引导教师科学合理地融入体育教学思想政治内容,确保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要引导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想,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利用优秀的教学经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模式,正确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使学生在教学模式的质量上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体育活动的“教”和“学”过程本身也具有战斗精神,使学生养成积极的态度,培养竞争意识,是未来职场的基础。例如,在长跑中,当学生在参加教学比赛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急促、手臂虚弱等“极性”现象,但仍然坚持竞争,培养了学生的意志,体现了宝贵的体育精神。通过多元化的项目培训和体育比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超越自己的目标,培养战斗精神。教师还应创新主要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组织方法和体育活动,调动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参与的动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结合实际运用要点来巩固思想理论教育。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语境教学、扩展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创新体育教学工作,使教学质量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同时,体育课教师设计规则,培养学生的意识,适应能力和专业能力,为专业工作场所奠定基础。
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深入学生心中。通过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都是在户外和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结果是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高。[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全面设计和研究课程,积极整合政策要素,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教学作用。例如,为了在课前认真组织团队,与学生互相问候,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在获得体育器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体育器材的保养,使用后要及时归还,不能为自己着想,也不能损坏物品,使学生慢慢养成对公共物品的热爱,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在组织篮球和排球等项目时,学生需要在小组中学习和训练,以便他们知道如何沟通和互动,如何互相帮助,增加团队意识,相互启发。此外,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和语境教学方法也很好,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讲述一些具有传染性的体育名人或典型的示威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精神价值观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如进行乒乓球和羽毛球课,可以让学生讲述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故事,正确传递奥林匹克精神,自然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衔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高等院校中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要素的深度整合是非常必要的,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注重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斗争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注重在团体中引入合作教学活动,制定规则,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更新教学机制,实现课程理念与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民群众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