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越冬的鱼种、半养成品、待售成鱼和亲鱼等统称为越冬塘鱼。立冬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塘鱼的摄食逐渐由旺盛转入少食或停食阶段。现将塘鱼安全越冬技术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在越冬前两个月左右,要对准备越冬的塘鱼进行强化饲喂,对饲料配方进行适当调整,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不添加促生长剂,提高饲料维生素C、维生素E、脂肪和糖类的含量,以增强越冬塘鱼的体质,提高其抗应激能力。
在立冬前1~2个月,要做好越冬塘鱼的疾病预防工作。具体操作是:(1)从10月中下旬开始,每隔半个月投喂2~3天杀菌药饵,能有效预防细菌性鱼病;(2)在立冬前1个月,每隔3~5天清理1次食场(食台),每隔半个月用杀菌药物对水体消毒1次;(3)从9月下旬或10月上旬起,每隔半个月投喂一次杀虫药饵,能有效预防鱼类寄生虫病。
越冬池应选择背风向阳的长方形池塘,水源要充足,注、排水方便,池塘面积以2.3~6.0亩为宜。池埂高2.5米,越冬池水深要求保持在1.5米以上,并保持水位稳定,池埂无渗漏,保肥度好,池底淤泥厚度在15~20厘米。在严冬季节,适当加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是提高越冬塘鱼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在越冬塘鱼拉网并塘前15天,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越冬池进行清塘消毒,每亩用量一般为生石灰80~100公斤、漂白粉10~15公斤,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以杀灭越冬池底的有害病菌和野杂鱼,并使水体pH值稳定在7.0~7.8。在越冬塘鱼并塘前6~7天,要对越冬池施用基肥。基肥可选择鸡粪、猪粪或人粪尿,一般每亩水面施鸡粪、猪粪100~150公斤或人粪尿150~200公斤,使越冬池水质保持“鲜、活、嫩、爽”。当越冬池水质过肥、水色过深时,要及时加注新水,水质要求清洁、有机质含量少、营养盐含量高。
立冬与小雪节气前后,是越冬塘鱼拉网并塘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水温已降至10℃左右,塘鱼摄食减少或停止摄食,这时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拉网捕鱼,挑选越冬塘鱼集中并入越冬池最好。并塘过早,水温高,塘鱼活动力强,操作过程中易使鱼体受伤;并塘过迟,水温太低,塘鱼易受冻伤。具体操作要点是:(1)在捕鱼前先降低池塘水位,拉网操作要细心,用带水运输的方法,迅速安全地将鱼放入越冬池,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掉鳞。(2)并塘前应将越冬鱼集中于密网目网箱或其他容器内,用3%~5%食盐水浸洗越冬鱼10~15分钟。(3)并塘时要掌握好塘鱼放养密度,如放养过稀,就会影响越冬池的利用率,造成水体浪费;而放养过密,又易造成水体缺氧泛塘,影响越冬塘鱼的成活率。放养密度应根据实际条件而定,一般水深1.5~2.0米的池塘,每亩水面放养塘鱼600~800公斤;水深1.0~1.5米的池塘,每亩水面放养塘鱼400~500公斤。若是肉食性鱼类,则放养密度要略低一些。(4)在越冬塘鱼并塘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有部分鱼体受伤,此时最易感染水霉病,除了放养前用食盐水浸洗鱼体外,放养后可用0.1毫克/公斤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隔1天再泼洒1次,连续用药两次。
越冬期间,出现连续晴好天气时,仍需合理投喂饲料。一般水温在10℃以下时,每两天投喂1次;水温在10℃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以鱼体重的0.3%~0.5%为宜,具体投喂量根据塘鱼的吃食情况灵活确定。
冬季雨水少,易造成越冬池水位下降,水浅的池塘水温变化大,会给塘鱼的越冬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经常检查越冬池的水位,注意及时补加新水,注水要选择清洁的水源,并最好在晴天进行,这样既能稳定水温,又可调节水质。特别是立春后要早加水、早排水,尽量提前排出水温较低、水质较差的底层水,注入水温较高的新鲜水,以提高池塘的水温,促使越冬塘鱼尽早开食。
冬季光照时间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产氧量减少,易造成越冬池水体溶氧量不足。因此,要加强越冬池水体溶氧量的测定并及时采取增氧措施。一般每隔3~5天进行1次溶氧量测定,当越冬池水中溶氧量降到3毫克/升以下时,就要及时采取机械增氧或化学增氧措施。在冬季下大雪时,如越冬池水面上积雪过厚,就会影响水中浮游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导致水体中溶氧量减少。因此在每次下大雪后,要及时清除水面上的积雪,以保持水体的透明度,增强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增加池塘水体的溶氧量。有条件的地方,如能保持越冬池内有微流水则更佳,这样不仅能保持越冬池水质良好,而且还可有效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
冬天越冬池水质最好保持中等肥度,透明度应达30~40厘米。如果水质过肥,就要注入清新水源进行调节;若肥度较低,可每亩施粪肥25公斤或生物肥3~5公斤,以利于越冬池水温的稳定。
塘鱼越冬易患水霉病,此病多因鱼体被碰伤或冻伤引起。若发现塘鱼感染了水霉病,可用水霉净或亚甲基蓝全池泼洒,连用2~3次。若发生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可用灭虫灵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