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岭是一个天然的文学生发场,由郭文锁等涉县作家首先开启的瓮岭写作赋予了瓮领人文色彩与文化品位,吸引着更多有识之士来此感受,并不自觉地用文字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形成一种天然的应和,恰是世间一份难得的美好。
我在阅读文本时发觉许多作者都赋予了瓮岭浓浓的乡情。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一方人也通过瓮岭折射出了涉县一代代人的悲欢离合与自强不息。
瓮岭浸染着八路军抗大第六分校师生的鲜血。那么多年轻的生命被日本侵略者凶残地杀害在此,可是对于这场惨案没有一处记载,都是村民的口口相传,后经郭文锁先生多方考证与呼吁,终于在段曲村西234国道旁立了一座“抗大第六分校抗日殉国烈士纪念碑”。阅读完这一段记载后我突然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众多文本中涉及了瓮岭古道的传说故事,譬如沙打石堂岩、山神庙显灵,武安读书兄弟知错悔改终于获得另一种圆满的故事等。如今涉县人再次探寻瓮岭古道并赋文表达,展现出其通过和古人的特别对话,将有敬畏、懂感恩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这也是一份格外触人心怀的乡情。
此外,作者们在写景的同时亦将人生与人情融入其中。如:和知己在文学上的共鸣,与好友相约一起爬瓮岭的默契,对朋友人生起伏的叙述等,让读者在进入对人生思考的同时,也被这种引为知己的友情所感动。正是共同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让他们有了一次又一次瓮岭之行,有了更多精神碰撞而付诸文字,形成了“瓮岭文艺现象”。这一现象也许会在今后的创作中生发出新的内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期待着。
(刘青,邯鄲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