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瓮岭,源于郭文锁刊发于《美文》的散文《三个人的瓮岭》。这座瓮岭,让我眼前一亮,它是由拙朴又灵动的文字筑起的一座现实与精神的高峰。《三個人的瓮岭》春华秋实,峰峦叠起,大有气象。情感与哲思交融,经岁月沉淀的文章,醇厚馨香,让瓮岭充满诱惑力,让我对地理上的瓮岭无限向往。
随着《三个人的瓮岭》进入文学视野,走瓮岭、写瓮岭,成为邯郸作家的目标和风尚。《瓮岭》《翻越瓮岭》《朝拜瓮岭》《夜宿瓮岭》《天空下的瓮岭》《走瓮岭》《瓮岭烟云》,沉寂三四十年的瓮岭,以不同面目和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进而成为一种“瓮岭现象”。
清漳河、浊漳河怀抱里的瓮岭,瓮岭怀抱里的昭义村、大港村、东峧村、断曲村等村庄,星星般散布于瓮岭,这些点在瓮岭曾为射线,牵东连西,是南来北往客的歇脚地。历史的瓮岭,现实的瓮岭,英雄的瓮岭,生态的瓮岭,文学的瓮岭,苍生的瓮岭。多重定义的瓮岭,多重属性的瓮岭,多重镜像的瓮岭,在人文精神的视域里成为信仰的巅峰。佛刘先生说得好,“攀越瓮岭,绝不仅仅是攀越,更多的是一种追寻和缅怀”。我相信,瓮岭是有使命的。
文学路上独行的人们,因瓮岭而凝聚一堂,将再铸华章。
(刘亚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人》特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