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以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2023-10-20 20:38
中学语文 2023年26期
关键词:通讯劳动精神

杨 昀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现代普通高中教育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新高考、新课程与新教材的“三新”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所呈现出的崭新面貌更是与大单元教学设计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如出一辙。鉴于此,笔者便以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对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展开探究与思考。

一、提取单元教学“大概念”

本单元共包含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四篇课文与《芣莒》《插秧歌》两首古代诗歌。从分析本单元的单元导语、语文要素与单元学习任务入手,我们可掌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劳动光荣”。因此,为更加准确地提炼单元教学的“大概念”,教师可聚焦单元导语分析、单元学习任务解读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研读三个方面。由此,我们便可将本单元的教学“大概念”定位为: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学会分析通讯报道角度与新闻评论观点,提升媒介素养。[1]

二、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在全面把握单元教学“大概念”之后,教师就要以有效规避单元教学误区,提升大单元教学水准为目的去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首先,在单元教学误区的规避上,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学习提示”对本单元中人物通讯、新闻评论与古代诗歌三个题材的文本阅读重点进行梳理。第一,三篇人物通讯分别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与《“探界者”钟杨》。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多角度、多层次的报道,掌握作者表达观点的方法,以规避浅层阅读、表面阅读问题。第二,新闻评论仅有《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篇课文,教师需让学生从把握新闻作品属性、分析事实与观点关系出发,主动结合现实对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论证,以便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深化对劳动的认识,塑造新闻品格与媒介素养。最后,古代诗歌共有《芣莒》《插秧歌》两首,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时展开想象与联想,走进诗歌所描绘的劳动场景之中,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感受诗歌中的劳动之美,领会诗人对劳动的热爱与赞颂之情。[2]

其次,在大单元教学水准的提升上,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与知识经验对教学方法、方式进行合理优化与完善。高一学生已具备较强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因此,在《芣莒》《插秧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以独立探索或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阅读学习。而高一学生此前较少接触人物通讯、新闻评论之类的文章,且真实劳动经验相对较少,所以,在引领学生阅读本单元的四篇现代文时,教师可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置驱动学习任务的方式,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意识,掌握人物通讯、新闻评论等新闻题材文章的阅读方法。

最后,在单元教学目标的明确上,教师可结合本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板块为学生设定如下学习目标。

①通过阅读本单元的人物通讯、新闻评论与古代诗歌,把握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劳动精神”或“工匠精神”展开专题研讨。

②细读本单元的人物通讯、新闻评论四篇课文,把握阅读人物通讯、新闻评论等新闻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③通过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的行文结构与写作思路,掌握表达观点与选择新闻评论角度的方法。

④通过阅读本单元的四篇现代文,拟定优秀新闻的评选标准,并运用人物通讯或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位熟悉的劳动者

在以上单元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学生的单元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在目标①中,学生可感悟到古今劳动人民身上的优秀劳动品质与伟大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而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正确劳动观念;在目标②中,学生可掌握通过挖掘典型事件领会人物精神的新闻作品阅读方法;在目标③中,学生可通过阅读与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掌握表达观点与选择新闻评论角度的方法;在目标④中,学生可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阅读到更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并以思辨、探讨、分析的方式拟定优秀新闻的评价标准。如此,在后续的写作任务中,学生能自觉主动地运用从阅读中掌握到的写作方法、技巧,有效提升写作水平与能力,并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意义的感知,促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构建单元教学情境

创设单元教学情境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关键,也是学生深度研读文本,自觉展开专题研讨与探究活动的重要抓手之一。[3]因此,为更好保障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精度、准度与效度,教师在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时,要充分把握高一学生的发展情况与真实学情,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性教学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大单元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探究单元学习任务。

由此,笔者便在综合把握《课标》所提出的三类学习情境构建要素的基础上,为高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单元教学情境。

2021 年5 月22 日13 点07 分,被 誉 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老”)永远离开了我们。多家报社与媒体为缅怀袁老发布了多篇新闻与报道。如果你是我校的新闻社社员,你会在校园公众号上发布怎样一篇文章来悼念袁老?致敬那些用辛勤双手托举中华、振兴民族的“最美劳动者”?

四、设置单元学习任务

在上述单元教学情境的驱使下,学生的单元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便会被充分调动。因此,为让学生更好、更快、更为精准地完成已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得到语文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教师便可在与学生充分沟通与商讨的前提下,为学生设置如下单元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文,感受劳动精神

子任务一:阅读四篇现代文,小组合作讨论各篇课文中各个劳动者的伟大贡献与精神品质。

子任务二:在精读本单元的四篇现代文与两首古诗的前提下,阅读《绿色王国的亿万富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痛失国士”“痛悼国士”“痛别国士”袁隆平逝世系列报道》《学习张秉贵,做张秉贵式的售货员》《一路春风》《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人民公仆李国英》《大山为你喝彩》等人物通讯作品与新闻评论内容,拓宽眼界,感悟劳动者的可贵品质,领会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

【学习任务二】把握人物通讯、新闻评论等新闻题材作品的特征,拟定优秀新闻作品的评选标准

子任务一:讨论三篇人物通讯作品,掌握通过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的人物通讯文章特征。

子任务二:学会分析人物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掌握阐述观点的方法。

子任务三:以“新闻作品”为主题展开群文阅读,以表格的方式拟定评选优秀新闻的标准,至少要包括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新闻价值以及新闻特点五个层面。

【学习任务三】送别“袁老”,缅怀袁隆平,致敬最美劳动者

子任务一:以《国士无双——送别袁隆平》为题撰写校园微信公众号推文。

子任务二:小组合作选定劳动者,并借鉴《浅谈访谈法中的提问技巧》《如何写好先进人物通讯》等作品,撰写人物访谈提纲。

子任务三: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劳动最光荣》《大国工匠》等电视节目,借鉴其中的人物介绍语言和表达技巧去撰写人物通讯文章,致敬“最美劳动者”。

各个学习小组在完成以上单元学习任务后,要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单元学习成果,交流与共享自己的单元学习心得、收获与经验,以此深化高中生大单元语文学习的感受与体验,并在充分互动、有效交流中进一步开发智慧与潜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与提升。

五、优化单元教学评价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整体性与综合性极强的教学策略,这同样也是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成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主要渠道的关键所在。[4]因此,在教学中展开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遵循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从整体出发将教学中的教、学、评三项教学活动以更为紧密的方式结合起来,并对单元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合理优化与完善。

一方面,可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可利用形成性评价的动态性、灵活性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单元学习任务与活动;利用终结性评价的总结性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反思与自我完善。

另一方面,倡导评价主体、方式方法的多元化、多样化。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中心。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单元教学评价,以师评、学生自评以及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多元的正确评价,以此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此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将单元学习任务中所涉及的人物也作为学生单元语文学习的评价者。如,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三后,教师可让被访者阅读学生写作成果,并以匿名投票、建议反馈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以此让学生获得意义非凡的语文学习体验与收获,实现更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总而言之,“三新”的持续深化让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了现代普通高中的关键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把握住大单元教学设计这一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手段,从及时更新与转化自身语文教学思想、观念出发,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与学生真实学情,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推动高中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与当代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通讯劳动精神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